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史学家认为夏朝很可能源于蚌埠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7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史学家认为夏朝很可能源于蚌埠,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究竟源起何地,历来是史学界探讨的一个谜。   为了解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究竟源起何地,历来是史学界探讨的一个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在内的诸多史学家曰前齐聚安徽蚌埠,举行专题研讨。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蚌埠涂山是夏王朝发源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历史文明的源头在哪里?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关心的问题。去年秋天,“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获得成功,确定夏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从而把中国可考纪年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但夏究竟源起何地,迄今尚未破解。

    夏朝起源与涂山有关,这在许多古籍上都有记载。《史记》有大禹“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的记载,记述了大禹娶涂山氏女为妻、新婚不到4天离家治水、连儿子启出生都无暇照顾、最终完成治水大业的故事。《左传》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文字,大禹治水成功后聚会诸侯,确立了中华大一统的局面,为其儿子启建立夏朝奠定了基础,涂山因此被视为夏王朝诞生的摇篮。只要找到涂山所在地,也就找到了夏王朝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涂山在哪里,历代史学家都有争论。早在唐朝就有“涂山四说”,分别在现今的绍兴、重庆、皖南当涂和蚌埠怀远。近年来史学界基本认定涂山在皖南当涂一说为后人牵强附会,但其它3处的“地望之争”仍然十分激烈。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李学勤教授任会长的中国先秦史学会近年来组织专门研究,掌握大量历史研究资料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涂山在蚌埠怀远的可能性很大。

    与会专家认为,“涂山在蚌埠”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近年来在蚌埠周边陆续发现了禹墟等37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存,这表明在大禹时代前后,已有大规模的原始部落群在蚌埠生活,为证实传说中的“涂山氏国”提供了重要证据;

    其次,记载涂山的古籍中也以蚌埠涂山说为最古老。

    《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江郡(现蚌埠附近)有当涂县,所谓当涂,即面对涂山,只是后来历史变迁当涂县才改名为怀远,而绍兴涂山说和重庆涂山说分别见于东汉《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均比记载西汉历史的《汉书》晚,其可信度因而降低。

    第三,有学者引证复旦大学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的观点,即大禹会诸侯,如在绍兴则太偏东南,如在重庆则太偏西南,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蚌埠涂山地理位置居中,因此最为合理。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老先生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发现能证明蚌埠涂山就是历史上的涂山,但就已掌握的资料看,蚌埠涂山是夏王朝发源地的可能性非常大。涂山所在的确定,不仅使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轮廓清晰起来,而且也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化发源多元化的观点,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只有黄河是中亲河”的一元论。

   李老还透露,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延续,“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正在积极准备中,这项工程将把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从夏朝再往前推1000年,那时不只夏朝发源地能水落石出,甚至连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代都将揭开神秘面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美丽珠城,蚌埠十景
很久以前,淮河边上有户姓吴的人家———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孩。一天,他们出去打渔时,吴孩救下一只被鸬鹚啄住的河蚌。这只河蚌为了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有一年,淮河发了大水,姑娘因帮渔民们打渔得罪了龙王,被龙王杀死。人们遵照姑娘的嘱托,将一颗美丽的珍珠放在坟头上,渔民们每次都顺着珍珠的光去打渔,回来时都在姑娘坟上添土,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为‘蚌山’,再后来,蚌山周围兴建了城市,便叫做‘蚌埠’。蚌埠是省直辖市,现辖六区三县(蚌山区、新城区、淮上区、禹会区、高新区、龙子湖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7.45万人。蚌埠有两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名字,一个好听一点的叫:珠城。因为原来盛产珍珠而得名!另外一个名字曾经红极一时——匪城!90年代左右的蚌埠是当之无愧的匪城...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市固镇地名传说集锦
地名传说——汾洪江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因坐落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汾洪江发源于今河南开封东的上集贤村,向东南流入淮河。沿江串联着18个湖泊,素称“一溜十八湖”,犹如一串晶莹璀灿的明珠,格外生辉。“十八湖”现已演变成以姓氏命名的村庄,自上而下依次是:棠湖、潘湖、林湖、路湖、夏湖、刘湖、魏湖、赵湖、王湖、田湖、任湖、叶湖、苏湖、钱湖、李湖和陶湖(刘湖以下各湖在固镇县内)。西从瓦疃镇的路庙村,东到杨庙乡的张巷村,约长20公里,宽20米的故道清晰可辨,而以林场西的瓦疃镇遗迹最多。此处江面宽阔,如一片汪洋,南岸的陈海子和单海子由此得名。往西有个陈秀圩子,时称陈渡口;与其隔江相望的航运码头,今称码头王家。再往西即为江心洲。有人认为汾洪江应为“粉红江”因它的上游直通隋炀帝后宫,是众多妃嫔及宫女的脂粉水染成了粉红色,故名。地名传说——徐家大楼明朝时,濠城有个客商去南京做生意,结识了一位姓徐的朋友,商人返...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垓下风云固镇史话
固镇,古名谷阳镇,俗称固镇桥。为何称固镇为“固镇桥”呢?原来,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固镇设驿站。驿址在固镇老街,有马65匹,马夫41名,差夫20名,现存于老街牛市巷的饮马井就是当年驿站的专用水井。为了保障驿道畅通,免受洪水阻隔之苦,当时就在浍河上架起了一座九孔大木桥。不料,木桥建成不久,即被洪水冲毁。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由灵璧县知县周荣复督工重修了一座七孔石质大桥。桥高五丈,长十三丈,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灵璧县志》称作“凌波御立,势若长虹”。围绕“固镇桥”名,还有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流传至今。说是当时有个赵石匠请来鲁班在浍河上建桥,百姓们纷纷捐款。鲁班从扬州赶到固镇,经实地勘察后,绘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然后带领能工巧匠很快把石桥建成。大桥竣工时,百姓敲锣打鼓前往祝贺,鲁班手持神斧立于桥头之上。这时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这桥造的不牢固,恐怕我和我的小毛驴...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名人固镇古代人物(二)
黄门侍郎鲍德劝谏窦宪之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侯窦环说:“陈宠为先帝重臣,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窦环为爱才之人,就任命陈宠为泰安郡(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太守,后转任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县境)太守。窦环任大将军北征匈奴时,公卿以下及郡、国长官无不奉献礼品,而陈宠与中山(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王相张郴、东平(今山东东平县)王相应顺刚正不阿,拒不送礼。和帝闻知此事,特提升陈宠为大司农、张郴为太仆、应顺为左冯翊。永元六年(94),陈宠接替郭躬为廷尉。陈宠秉性仁慈宽厚,多次审议疑难案件,常常亲自上书建议皇帝依照经典从轻处理,为此挽救了许多人。他又查对律令条法,删除比《甫刑》苛刻的条文,然未及施行,却于永元九年(97)发生了狱吏与犯人互相勾结的违法事件。他为此受到牵连而治罪,但被皇帝诏令免刑,拜为尚书,又转任大鸿胪。永元十六年(104)十月,接替徐防为司空。...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名人固镇古代人物(三)
晚年,任尼姑坐化于庙内,百姓予以厚葬,并在庙前园内兴建一座宝塔(建国前被国民党军队拆毁)纪念她。单长庚单长庚(?~1645),字西朗,明宿州湖沟集(今湖沟区湖沟乡)人。庠生,有武略,善骑射。崇祯年间,应募从军于史可法部,因屡立战功,升力行营守备。福王在南京称帝(1644)后,奉命随兴平(今陕西兴平)伯高杰赴河南开封抗击清军。高杰为壮大军事力量,特约睢州(今河南睢县)驻防总兵许定国联合作战,然许定国迟迟按兵不动,他便随高杰亲往督促。谁知许定国佯装恭顺,挑选美女为高杰把盏,醉而杀之。与此同时,高杰的数十名随从官兵也被许定国以妓、酒招抚,唯单长庚晓以大义,拒不投降。半夜,单长庚与标下千总潘一凤潜逃,至睢州西门外,被许军追及,双双战死。徐大鹏徐大鹏(生卒年不详),清灵璧县固镇保(今我县城北区皇店乡瓦房村)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武解元,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初任广东罗定州(今罗定县)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