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铜文化活动之兴起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果,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文化品位定位也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范围,铜陵人开始重视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并在寻找一条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铜陵不断地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和采冶铜遗址。市文物部门开始进行科学、系统地挖掘和研究。1990年在铜陵召开了“皖南古文化研讨会”,1991年,市政府批准铜陵县天门镇木鱼山遗址、高联村遗址、凤凰山金牛洞遗址、市罗家村大炼渣遗址等西周至宋代铜冶炼遗址在内的九处铜陵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开始形成青铜文化的概念。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一批热衷于青铜文化研究、宣传的专业和业余爱好者,潜心研究,积极宣传、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链接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青铜文化研究宣传之风。由于铜陵市拥有丰富的古代青铜文化资源,又有强大的现代铜工业基础,同时铜文化社会活动也已渐成体系和规模,铜陵市政府集思广益,于1991年下半年决定于:1992年10月隆重举办'92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并从1992年年初即着手筹备铜陵历史上空前的盛会。使铜文化研究活动由自发的社会活动,转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整体活动。
博览会的立足点是“搭文化台、唱经济戏”以文促经。是一次以文促经的大胆实践。
1992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来铜陵视察工作,听取了铜陵青铜文化资源情况及'92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汇报后,欣然提笔,书写了“中国古铜都铜陵”几个遒劲的大字。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92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如期举行,博览会期间,全市科技、工交、外贸、商贸、经协、物资等部门和广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来铜的各地经贸代表团和国内外客商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科技交流、经贸洽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会间举办的各种活动,奠定了铜陵中国古铜都的基础和地位,专家学者的这一结论,确立了铜陵中国古铜都地位,进一步提高了铜陵在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铜陵人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使铜陵能够以铜文化在国内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进一步改善了铜陵的投资环境,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铜陵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十几年的青铜文化活动,在铜陵形成了强大的铜文化氛围,构成了铜陵城市文化的主体:连续举办的青铜文化博览会(节),推动和影响了铜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城市中林立的铜雕塑成为古铜都的城市现象;以古铜都、铜文化、为题材和背景的文学艺术创作使城市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铜工艺品是铜文化的物质载体,已成为铜陵特色产业之一;以中国青铜文化研究会、铜陵市铜文化研究会为组织形式的不同层次的铜文化研究和宣传,既有社会层面上普及的效果,更有学术理论上高起点的统领。如此等等,丰富多彩的铜陵城市文化,和悠久的古采冶铜历史、辉煌的现代铜工业成就一起,构成了中国古铜都的三个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