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不朽的铜官山之恋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不朽的铜官山之恋,   由于矿山资源逐渐枯竭,铜官山铜矿等四座矿山闭坑停采。资源是限的,不可再生的

    由于矿山资源逐渐枯竭,铜官山铜矿等四座矿山闭坑停采。资源是限的,不可再生的,历时数千年的开采,铜官山矿已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铜陵市历史上先后有铜官山镇、铜官山市,这也足以看出铜官山在铜陵采冶铜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铜陵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铜官山则是这整个历史的见证。

    铜官山是铜陵市区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山形并不奇异,但关于经的历史却很传奇。铜官山麓曾有一座庙,叫保圣侯庙,后人也称为铜官庙,把它看成是保佑古代矿工生命安全的护卫神。铜官山矿作为一个矿山,完成了自己的生命里程,但铜官山做为铜陵铜工业的一个形象,一个闪亮的名字,将继续为古铜都铜工业新的崛起见证。

    铜官山一带,在金秋的季节,山岗上开满了紫色的花朵,煞是绚丽夺目。

    那紫色花是铜草花。铜草是铜矿的指示植物,学名叫海州香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多分枝,叶对生,开的花儿成穗状花序,偏向枝端一侧,其形似牙刷。因此铜陵人称“牙刷草”。

    铜陵有句谚语:“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有它”。铜陵的几大铜矿,处处可见铜草的倩影。尤其是在暴露的矿化地带,铜草长得最为葱郁,即使矿藏埋得很深,地表也会透出三两棵来。这是因为铜草依附铜元素的能力特别。有人做过试验,粉干的铜草含铜量达千分之二。

    铜草可谓是地质勘探工人忠实的伙伴。哪里有铜草,哪里就有钻塔。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矿产勘探处,三二一、八一二等地质队先后来到铜陵。他们寻着铜草的芳迹,在崇山峻岭竖起座座通向繁荣的路标钻塔;他们像铜草一样扎根在山野,向人们传递着宝藏的信息。

    铜草的品质是高尚的,平平淡淡,从不与百花争妍斗俏;历经春风秋雨,执着呼唤着大地的宝藏。多像我们矿上井下的矿工,为开发矿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几百万吨铜,就得开采出几亿吨的矿石,一车车、一罐罐地运到地面,运到选矿厂,经过多少艰辛,流下多少汗水。据说早年埋葬过老矿工的山坡上,也会长出铜草。每当深秋季节,便绽开一簇簇紫色的花环,伴随着为中华铜业而辛劳一生的先驱们,慰藉着为振兴铜业而忘我劳动的后人。

    铜官山侧有一座笔架山,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埋葬铜官山铜矿工人遗体的地方,现在辟为工人公园,公园入口处有一组反映那一时期矿工形象的大型铜雕塑。铜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为铜陵铜业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矿工而设计的,故取名为“矿工之魂”。这里也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从李白的“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到梅尧臣的“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讴歌的都是采冶铜矿的工人一代代工人的劳作,终于有了今日铜都的辉煌与灿烂!那些生时拼搏在铜官山、死后葬于铜官山的先辈们,如若地下有知,定然如铜草一般,笑得那么的灿然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悠久的采冶铜历史
铜陵拥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不仅有足够的史料予以记载,境内众多的古采冶铜遗址、丰富多彩的出土青铜文物更予佐证,因而形成了古铜都的历史文化基础。铜陵为中国冶铜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发明了金属冶炼。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远古时人们对铜的认识首先是从天然铜开始的。天然铜也即纯铜,也称为红铜,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很纯的铜金属形态。但天然铜十分有限,为了社会活动的各种需要,铜的消耗是很大的,要得到足够的铜,必须通过矿冶炼才能得到铜。长期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中心,出于种种需要,京都附近有许多铸造作坊,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酒器、乐器、兵器。现代考古也不断地有大量的青铜器出土,...
·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的铜文化解读
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获得的第一批成果之一青铜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使用青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知识水平总的概括,一直延伸到社会结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等等。具体地说,青铜文化是指青铜器具所包含、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以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青铜器自她诞生之日,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信仰、审美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强烈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青铜文化。青铜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我们称之为青铜文化,是特指青铜时代形成的文化的总和。春秋末期,中国冶铁技术有了很大突破,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至秦汉时期,在武器、农具方面,钢铁逐渐取代了青铜。青铜时代作为一个时代结束了,但是,铜冶炼和铜器制作业并没有因此衰落下去,相反,在更多的领域继续得到纵深的发展,汉代甚至出现了青铜制品的又一辉煌时期,铜制品始终贯穿于我国整个文...
·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著名铜都铜陵采冶铜历史
铜陵拥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不仅有足够的史料予以记载,境内众多的古采冶铜遗址、丰富多彩的出土青铜文物更予佐证,因而形成了古铜都的历史文化基础。铜陵为中国冶铜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发明了金属冶炼。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远古时人们对铜的认识首先是从天然铜开始的。天然铜也即纯铜,也称为红铜,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很纯的铜金属形态。但天然铜十分有限,为了社会活动的各种需要,铜的消耗是很大的,要得到足够的铜,必须通过矿冶炼才能得到铜。长期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中心,出于种种需要,京都附近有许多铸造作坊,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酒器、乐器、兵器。现代考古也不断地有大量的青铜器出土,...
·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铜文化活动之兴起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果,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文化品位定位也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范围,铜陵人开始重视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并在寻找一条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路子。铜陵不断地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和采冶铜遗址。市文物部门开始进行科学、系统地挖掘和研究。1990年在铜陵召开了“皖南古文化研讨会”,1991年,市政府批准铜陵县天门镇木鱼山遗址、高联村遗址、凤凰山金牛洞遗址、市罗家村大炼渣遗址等西周至宋代铜冶炼遗址在内的九处铜陵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开始形成青铜文化的概念。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一批热衷于青铜文化研究、宣传的专业和业余爱好者,潜心研究,积极宣传、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链接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青铜文化研究宣传之风。由于铜陵市拥有丰富的古代青铜文化资源,又有强大的现代铜工业基...
· 安徽历史—铜陵历史—铜陵行政历史沿革
A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B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