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城市沿革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

  城 市 沿 革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 

  自唐朝以来,李白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千古绝唱,池州亦赢得“千载诗人地”的桂冠。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

 

  宇宙洪荒,阴阳五行。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星野占候划分九州,千国万郡错杂并立。集吴头楚尾而横空,分徐州扬州而出世,汉设县治,唐建郡州,徽皖八府,而有池州。池阳故城,江左要冲。浸以秋浦,镇以齐山。控引荆湘,襟带吴越。北临大江,南接黄山,东望陵阳窦子飞升之地①,西瞻彭泽陶公吟菊之所②。诚若莲花出水之状,天虹饮露之形。

  千年池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一城五区,滨江环湖。昔日池阳十景,尽收今日城中。清溪河畔,和煦春风。南湖烟柳,长虹卧波,古城遗风,百牙晓月,诗韵飘逸,塔影横天。汉唐石舫,宋元亭榭,明清茶坊酒肆,现代大厦高楼。漫步清溪,暖暖融融。坐听鸟鸣,近观轻舟。迎朝阳而晨练,送晚霞而长啸。秀山城楼,红灯高悬,上下尽吟苏轼《清溪词》;杏花酒肆,高朋满座,内外皆诵杜牧《清明》诗。清溪夜月,华灯齐放。玉宇琼楼,天上人间。

  城之东南,九华佛国。峻岭拔地而起,险峰直插云天。凌峰鸟瞰,薄雾弥漫。扣云门而望天柱,二仙升于翠微,真人驾虹独跷,列仙舞于晴昊,饮钵盂之朝露,见莲花之孤标。弥勒笑迎七贤,罗汉端坐西天。日照九华,绮霞满天。九十九峰,重峦叠障。林木茂密,挤挤拥拥。浓荫蔽日,幽幽冥冥。银杏楠木,郁郁参天。瑶草野花,参错其间。卉木如濯,晨晖争姣。鸟呼春于丛篁,和云韵之叮当③。碧鸡嘁于青林,白鹇翻云失皓。麋鹿信步山涧,獐兔越冈腾跃。群山众壑,溪流飞瀑。古道通幽,遥接南天。山因诗而名传,佛依山而显灵。开元时期,新罗王子金僧④,落发涉海舍舟。徒行中华莽莽荒原,越过神州重重关山。甘露为食,烟霞相伴。明月高照,参佛诵经。十方丛林⑤,高脊飞檐。茅蓬依山傍水,飘落千峰万壑。精舍竹树环合,佛山香火甲天。九华历经沧桑,今逢盛世重华。朝闻化城钟声,暮听祗园鼓鸣。九华僧人,涉重洋弘佛法;地球村人,行万里朝九华。地藏像前,匍匐各色僧众。山道之上,往来五洲宾朋。

  城之西南,秋浦仙境。清溪浸润山丘,秋浦浇灌田园。地势高低起伏,山溪蜿蜒流淌。峻岭瀑布帘挂,高山流云飘飞。草木茂盛,异花竞开。遇草滩开园圃,逢树木辟林苑。屋宇相望,村村相通。村头古木华盖,村外阡陌纵横。呼儿唤女嬉戏,鸡犬之声相闻。秋浦桃源,如诗如画。萧统乐而忘忧,秀山筑室,琅玡垂钓,遴选八百年辞赋文章。《昭明文选》,伟业千秋。谪仙低眉折腰,三上九华,五游秋浦,泼洒几十首长歌短调。秋浦之歌传颂神州。文风盛起,诗河顿开。敬昭明,仰太白。历代诗人,沿秋浦而寻幽,泛清溪而追忆。山山水水,歌赋华章。杜牧之、张祜、杜荀鹤、罗隐、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汤显祖、王阳明、康有为、梁启超……千载诗人地,润物必有声。秀山齐山杉山,山山留诗千首。杏村柯村李村,村村诗文传世。青阳高腔⑥,风情展现。池州傩戏⑦,祈祷吉祥。现代富裕乡村,更显风流儒韵。诗家辈出,诗赋万千。诗坛太白起,巍巍耸碧霄,诗文遗韵远,山水奏云昭。

  城之西北,升金鹤湖。万里长江牵手,舜耕历山相拥。东西三百里,南北数千丈,烟水浩渺,碧波万顷。芦苇香蒲,如云蔓衍,红花摇曳,紫卉高扬。水草繁茂,茎叶连绵。深在闺中无人识,撩开头盖展艳容。重阳九月,天高云淡。升金湖面,云蒸霞蔚。三十万只禽鸟,七十多种鹤类,南来北往,憩息越冬。珍禽王国,中国鹤湖名扬。

  池州境内,高山涧谷。自东往西,陵阳古脉,陈抟老祖,羽化成仙。千年洞府敞开,“五朵金花”奇现;黄崖瀑布飞溅,肖坑峡谷大观。历山遗泽,尧舜同辉。榉根岭头,徽道漫漫;齐山载德,斯年永昌。杜牧建亭翠微,包拯书题“齐山”。岳飞横槊诗赋,华岳手植虬松。绝壁牯牛降,巉岩不可攀。龙门栈道,横接天涯。上苍赐福池州,天下胜景尽有。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科学考察,魅力池州。

  池州境内,物产丰富。金银铜铁,铅锌锰锑,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遍布各地。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良田稻禾如同锦绣铺满田畴,桑麻茶竹好似雨后七色彩虹。山桃成行,梅李并生。百果开花,斗艳争荣。“九华佛茶”,名扬宇内;山乡野菜,飘香四海。天方香茗,喜迎八方游客;杏花村酒⑧,醉倒九州嘉宾。观光池州,城市乡村。白云悠悠伴尔走,青山巍巍任君游。

  池州境内,山高水长。万里长江,千帆竞发。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至臻完美。循环经济,初见端倪。建设池州,发展工业,长吟自然之道,赞叹宇宙之源。锦绣池州,造化自然与人类智慧和谐相处,古风遗韵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

  注释:

  ①窦子:指窦子玉,史载西汉著名道士。曾任汉陵阳(今青阳)县令,相传在陵阳山得道升天。

  ②陶公:晋陶潜,田园诗人,曾任彭泽令。③叮当:指叮当鸟。与娃娃鱼、金钱柳并称九华山“三宝”。

  ④新罗王子金僧:即金乔觉,新罗(今韩国)王子,唐时来九华笃修,为开山祖师。生前精研《地藏经》,僧徒以为是地藏化身,尊其为金地藏。

  ⑤从林:指佛教大庙。下文茅蓬、精舍指佛教小庙。

  ⑥青阳高腔:戏曲剧种,因形成于青阳而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⑦池州傩戏:戏曲剧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

  ⑧杏花村:位于池州城西。有“天下第一诗村”之称,《四库全书》载其村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陶公祠历史典故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并作《劝农》、《九月闲居》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后人们慕陶公高风亮节,建祠祀之。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陈/子《花镜》中说:...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魅力池州之贵池傩历史渊源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皖南历史文化名城池州
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它东北与铜陵市接壤,南与黄山为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与九江、景德镇相连。自古历史悠久,人文济盛,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这里有一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矿冶遗址,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同时又是“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和目连戏的发祥地,并留下大量的历史名人足迹,如陶渊明、李白、杜牧、杜荀鹤等。作为州县建制,始于西汉,时称石城县(在今贵池灌口乡石城村一带)。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复立池州时,迁移到今池州城。自唐复立池州并治于此,它一直是州、县的治所,是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池州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情况(一)池州的历史沿革夏、商、周时期,池州属于扬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范围。春秋时期,池州属于吴地。吴灭,归越。战国时期隶楚。秦郡县天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池州为鄣郡所辖。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汉武帝改鄣...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腔的历史渊源
青阳腔在明嘉庆年间(1522-1566)就已形成,有专家认为或在更早的时期即已形成。万历时(1573-1620)已在安徽南部产生轰动效应,并流传省外。青阳县之所以产生“青阳腔”,这是有着它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或者说,这里有着外来文化相互融会的机缘,有着易于生根开花的肥沃土壤。青阳由于区位优越,山水灵秀,不仅为兵家之争,也是道家、佛教建立道场、传经弘法的好处所。据《青阳县志》和刘向《列仙传》记载: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105)沛人窦子明为县令,后登九华山,结茅以居,穴石为丹灶炼丹。道教在九华山的活动很早,汉代的青阳县令窦伯玉、晋代的葛洪、唐代的赵知微等著名道士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建有道场。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晋代隆安五年(401)就有天竺(古印度)僧杯渡禅师到山上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开元七年(719),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族、僧人金乔觉航海来...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贵池目连戏
贵池目连戏:唱悠悠来,颤悠悠……对于目连戏,许多人感到既陌生又神秘,多数人通过媒体的介绍,只知道东至、石台古有戏班今有演出,然而,说到贵池,人们普遍认为,那里是傩戏之乡,殊不知贵池东南山乡亦有目连戏的踪迹,不久前,在梅街镇太平村就举行了一场精彩的目连戏演出。绵延久远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专家何根海教授考察认为,贵池民间目连戏之所以广泛流行,传承三、四百年,其发生发展当与这里独特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贵池紧靠近佛教圣地九华山,乡民多笃信佛教,这里民间认为目连就是九华山供奉的地藏王菩萨的化身,而且九华山化城寺每十年举行一届目连盛会,大江南北的目连戏班和大批香客均必经此地上九华,故目连戏在贵池便自然兴盛起来。万历七年,安徽祁门人郑之珍编写《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剡溪系今之石台县占大剡溪村,与贵池邻近,贵池原名秋浦县,有一条秋浦河连接石台的剡溪,占大也曾一度属贵池管辖,所以贵池民间所有目连戏班社演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