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魅力池州之贵池傩历史渊源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魅力池州之贵池傩历史渊源,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府治的四乡傩队八月十五日朝觐梁昭明太子萧统(池人奉为“土主”)的活动最为详细。证明,在清顺治以前,贵池每当秋季,要举行全境范围的朝觐“土主”活动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贵池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以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傩文化的影响。因此,贵池傩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清咸丰以后,由于多次战争影响,傩事活动在贵池逐渐式微,一些家族的傩戏失传,未失传者也由于中辍时间过长而呈现伎艺的退化。60年代后期,傩事活动曾一度匿迹。1982年以来,在一些村庄陆续恢复演出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贵池目连戏
贵池目连戏:唱悠悠来,颤悠悠……对于目连戏,许多人感到既陌生又神秘,多数人通过媒体的介绍,只知道东至、石台古有戏班今有演出,然而,说到贵池,人们普遍认为,那里是傩戏之乡,殊不知贵池东南山乡亦有目连戏的踪迹,不久前,在梅街镇太平村就举行了一场精彩的目连戏演出。绵延久远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专家何根海教授考察认为,贵池民间目连戏之所以广泛流行,传承三、四百年,其发生发展当与这里独特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贵池紧靠近佛教圣地九华山,乡民多笃信佛教,这里民间认为目连就是九华山供奉的地藏王菩萨的化身,而且九华山化城寺每十年举行一届目连盛会,大江南北的目连戏班和大批香客均必经此地上九华,故目连戏在贵池便自然兴盛起来。万历七年,安徽祁门人郑之珍编写《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剡溪系今之石台县占大剡溪村,与贵池邻近,贵池原名秋浦县,有一条秋浦河连接石台的剡溪,占大也曾一度属贵池管辖,所以贵池民间所有目连戏班社演出...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腔的历史渊源
青阳腔在明嘉庆年间(1522-1566)就已形成,有专家认为或在更早的时期即已形成。万历时(1573-1620)已在安徽南部产生轰动效应,并流传省外。青阳县之所以产生“青阳腔”,这是有着它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或者说,这里有着外来文化相互融会的机缘,有着易于生根开花的肥沃土壤。青阳由于区位优越,山水灵秀,不仅为兵家之争,也是道家、佛教建立道场、传经弘法的好处所。据《青阳县志》和刘向《列仙传》记载: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105)沛人窦子明为县令,后登九华山,结茅以居,穴石为丹灶炼丹。道教在九华山的活动很早,汉代的青阳县令窦伯玉、晋代的葛洪、唐代的赵知微等著名道士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建有道场。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晋代隆安五年(401)就有天竺(古印度)僧杯渡禅师到山上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开元七年(719),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族、僧人金乔觉航海来...
· 安徽-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是长江流域家族傩的典型代表,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戴面具表演,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一般搬演整台“正戏”,有特定的朝庙仪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聚会。池州傩戏《刘文龙》剧照朝拜青山庙池州傩戏演出剧照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
汉置陵阳县,县治陵阳镇,历时724年。陵阳镇位于今县境南部,自汉代起即为江南重镇和山区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历史上商业繁荣,有"富贵陵阳镇"之说,镇上石板街道排列整齐,建筑风格鲜明独特。建国后,陵阳镇一直是区、乡、社政府所在地,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建有陵阳食品厂等乡村企业,国营、集体、个体各类商业网点密布,新建了一条农民商业街。影剧院、文化站、学校、医院等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全。古镇风貌保存较好,汉古城墙遗地址至今仍可发现,镇北首有汉县衙遗址。1989年陵阳镇区面积0.46平方公里,人口2100人。三国吴赤乌中置临城县,县治于城子山东(今蓉城镇东南5里,确址无考),历时372年。东晋置定陵县,县治定陵(在今丁桥乡境内,确址无考),历时200余年。唐置青阳县至今,县治蓉城镇。据明嘉靖《池州府志》载,蓉城镇镇名出自李白诗:"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历史上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织布、卷烟、酿酒、榨油...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
城市沿革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自唐朝以来,李白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千古绝唱,池州亦赢得“千载诗人地”的桂冠。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宇宙洪荒,阴阳五行。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星野占候划分九州,千国万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