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东至古今安徽东至历史沿革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5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东至古今安徽东至历史沿革,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1998年,全县辖9区,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9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
  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合并设立胜利镇;撤销张溪乡、汪坡乡、五丰乡,合并设立张溪镇;撤销洋湖乡,设立洋湖镇;撤销洪方乡,并入平原乡;撤销马田乡,并入查桥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6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平原乡、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
  1993年,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4年,撤销东胜乡,设立龙泉镇,镇政府由黄荆港迁至龙泉。
  1995年,从尧渡镇析出良田乡;从大渡口镇析出杨桥乡、庆丰乡;从葛公镇析出洪方乡;从张溪镇析出汪坡乡;从东流镇析出七里湖乡;从官港镇析出石城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镇21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龙泉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良田乡、杨桥乡、庆丰乡、洪方乡、汪坡乡、七里湖乡、石城乡。
  
  2000年,东至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5194人,其中:尧渡镇 45539人、东流镇 26443人、大渡口镇 29195人、胜利镇 34580人、张溪镇 20077人、洋湖镇 19249人、葛公镇 15383人、香隅镇 33479人、官港镇 17530人、昭潭镇 19231人、龙泉镇 15726人、庆丰乡 13768人、杨桥乡 17618人、瓦垄乡 13866人、白笏乡 10191人、坦埠乡 9103人、汪坡乡 8838人、高山乡 7685人、洪方乡 6564人、查桥乡 12076人、七里湖乡 6970人、建新乡 8432人、良田乡 6103人、花园里乡 6901人、马坑乡 4338人、利安乡 8135人、木塔乡 6783人、石城乡 8315人、泥溪乡 15186人、西湾乡 6082人、青山乡 13954人、铁炉乡 7854人。

  2001年,撤销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杨桥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360个减少到358个:张溪镇六联村、沿河村、复兴村合并为六联村。调整后,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358个村委会: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4年底,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东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有11个镇、18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前,29个乡镇平均人口在1.84万人左右,其中有21个乡镇在2万人以下,最小的乡镇只有4600人。调整后,最大的乡镇达388平方千米,最小的乡镇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乡镇达7.5万,最少的乡镇也达到1.22万。2月5日东至县召开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从2007年1月上旬开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体方案为:
  将查桥乡、建新乡整建制并入尧渡镇。调整后的尧渡镇辖39个村(居)委会,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镇政府驻尧渡街。
  将七里湖乡整建制并入东流镇。调整后的东流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镇政府驻东流。
  将瓦垄乡整建制并入胜利镇。调整后的胜利镇辖21个村委会,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镇政府驻胜利集镇。
  将汪坡乡、坦埠乡、白笏乡整建制并入张溪镇。调整后的张溪镇辖26个村(居)委会,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镇政府驻张溪。
  将高山乡整建制并入洋湖镇。调整后的洋湖镇辖14个村委会,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镇政府驻洋湖。
  将洪方乡整建制并入葛公镇。调整后的葛公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政府驻葛公。
  将石城乡整建制并入官港镇。调整后的官港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镇政府驻官港。
  将铁炉乡整建制并入龙泉镇。调整后的龙泉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镇政府驻龙泉湾。
  将西湾乡、泥溪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泥溪镇,辖13个村委会,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镇政府驻泥溪冲。
  将利安乡、木塔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塔乡,辖13个村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乡政府驻木塔。
  将马坑乡、花园里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园里乡,辖14个村委会,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乡政府驻花园。
  保留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青山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尧舜之乡东至历史概况
东至历史概况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处在黄山、九华山、庐山、石钟山、小孤山等旅游热线的中心,南邻瓷都景德镇,北于古城安庆市隔江相望,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传尧帝渡水于兰溪,舜帝耕种于历山,故享有尧舜之乡美誉。1959年由原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成。文物古迹:东至处于皖南山区皖赣边陲,地面文物俯仰皆是。现已发现的古遗址27处,古墓葬31处,石刻造像28处。就明清古建筑、古民居而言,虽说明代古建已是凤毛麟角,慧眼难寻,而清代古民居却遍布城镇乡村,可谓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区、保护单位有17个,其中省保单位3个,县保单位14个。县文物管理所管藏文物200余件,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铅银锡器、漆木器、书画等等,其中也不乏古董。现将我县文物古迹摘要记叙如次,以饷读者。[陶公祠]陶公祠原名靖节祠,座落于我县东流镇南侧。晋时,东流属彭泽县辖地,相传大诗人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曾来此种菊。“...
· 安徽省-池州-东至县孔贞运
孔贞运(1574年—1644年),明朝大臣、诗文家,字开仲,号玉横,江左池州府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孔闻敕次子。孔子的第六十二代孙。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庄际昌榜进士第二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天启五年(1625年),充任会试考试官,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天启七年,升左春坊左谕德。崇祯元年(1628年),擢国子监祭酒,进少詹,仍管监事。崇祯六年,服阕,起南京礼部侍郎。后转北京吏部左侍郎。崇祯九年,入阁,官至首辅,宽复社狱,不逮问张采、张溥。寻引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闻崇祯帝哀诏,恸绝遽卒。谥文忠。《明史》有其传。著有《光宗实录》、《嘉宗实录》、《词林会典》、《皇明诏制》、《制诰全书》、《御敌城守应援数策》、《敬事草》、《行余草》、《古今奇文品胜》、《节寰袁公墓志铭》等。其兄孔贞时(...
· 安徽东至张溪
简要介绍:当时张溪叫张家滩,张溪河流经升金湖直达长江。每逢雨季因山洪暴发,加之江水倒灌,张溪经常淹水,当时有首民谣说:“黄树苗,苦惨惨,养女莫给张家滩,洪水打,白水淹,烧缸灶,吃两餐。”常年水灾使张溪成为远近闻名的苦地方。安徽东至县张溪佘氏族人,是元末明初由四十二世祖天奇公从休宁的阳源迁徙来的。当时张溪叫张家滩,张溪河流经升金湖直达长江。每逢雨季因山洪暴发,加之江水倒灌,张溪经常淹水,当时有首民谣说:“黄树苗,苦惨惨,养女莫给张家滩,洪水打,白水淹,烧缸灶,吃两餐。”常年水灾使张溪成为远近闻名的苦地方。比佘氏先到张溪的其他姓氏的人已在张溪的中心位置做起小生意,房屋相连,形成一条简易街道,称张溪街,后来发展成为张溪镇。张溪佘氏的先人分为三房。开始,二、三房的在张溪下街头北边的张溪河边安营扎寨;大房的人则在张溪河下游的苦伶沟居住,但因土匪经常出没,以后也搬到上游与二三房一块居住,形成为一个村落...
· 安徽省-池州-东至县周学熙
周学熙(1866-1947)实业家,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1866年1月12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是华北地区早期工业化的奠基者之一,他所开创的实业集团奠定了京津唐地区近代工业的基础。周学熙亦因此与同时期在-一带致力于实业救国的著名状元资本家张謇并称“南张北周”。1872年周学熙随父亲从南京移居天津。从1898年周学熙长期居住天津,以天津为基地,开始创办北洋实业。周学熙深受变法维新的影响,投身实业。在1897年顺利地进入了河北开平矿务局,第二年升任开平矿务局会办,不久又升任总办。这是周学熙接触新式工矿企事业的开始,从中磨练了开拓实业的才干。1901年秋天,周学熙被清政府派往山东济南。当时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在推行教育改革,筹办山东大学堂,便委任他任大学堂的总办。袁世凯非常赏识周学熙办学堂中表现出来的才干,不久袁世凯指名将其调入直隶,委任为天津候补道兼办直隶银元局。受到袁世凯的欣赏和清政府的...
· 安徽省-池州-东至县宋文魁
宋文魁,名绳武,1897年生于东流县楼阁宋村的一个乡间塾师家庭。其祖父宋继志,系前清秀才,父嘉宾,为清末贡生。宋文魁自幼从父习文,稍长即至安庆入学读书。1918年卒业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同年秋,被分配到五河县任高等小学教员,转徙灵壁县高等小学执教。1926年回籍东流县从事小学教育。1928年,宋文魁就任东流县教育局长。其时军阀混战,民情凄潦,教育经费奇缺,师不忍教,生不卒学。宋文魁为振兴桑梓、兴办教育而奔波,一面极力鼓励县内乡村大族创设公立、私立小学,一面维护学产,筹集教育经费。1929年东流县高等小学的学产(东流江中的东生滩洲地)被地方恶霸周雪屏霸占垦种。为解决事端,宋文魁奔走于省、县之间,据情申诉,据理力争。当年三月,经省教育厅据情抄报名政厅,由民政厅咨令土地管理局转饬东流县垦务机关制止周雪屏的强霸行为。是年11月下旬,宋文魁携带文卷清册,随省府要员,从东流乘小轮赴省城安庆陈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