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吕士民:漫画乡傩第一人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6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吕士民:漫画乡傩第一人,今年七月上旬,在皖南山区,那个被称为“傩窝子”的贵池梅街,乡民们在为来池考察傩文

今年七月上旬,在皖南山区,那个被称为“傩窝子”的贵池梅街,乡民们在为来池考察傩文化的法国友人表演乡傩,大家的眼球全被两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女朗所吸引,却没在意台下还有一位瘦高个子的老人,只见他一边聚精会神观看表演,一边低头认真画着速写,不一会一幅栩栩如生的傩戏人物就跃然纸上……不多久,村傩戏会收到一组别具风格的傩画:唱傩腔心里爽;傩戏拾趣……这些画被傩村人郑重裱好,挂在演傩戏的祠堂里,引来众人啧啧赞叹!听傩戏会长一介绍,人们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上次悄然来观演出的大个子老人画的,他,就是漫画家吕士民先生。

吕士民,安徽宿州人,出生于七代杏林世家,擅中医,然对画情有独钟,对戏曲亦有兴趣。从事漫画创作50年,现为中国漫画家联谊会理事、安徽省漫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书画会副会长。发表了6000余幅作品,出版7册漫画集,获省以上漫画奖39次,数十幅水墨漫画赴国外展出,多幅被收藏。

由于行医长期与社会底层人物特别是农民打交道,他常常被农民的勤劳、憨厚、风趣、质朴所感染,他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曾画出《乡村趣事》组画,受到包括华君武在内的名家及漫画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出于对戏曲的爱好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关注,漫画家吕士民今年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了解古老的乡傩,以期丰富自己的漫画创作,拓展新的创作领域。

先是找来有关傩文化方面的著述,渐渐对傩有了一些理性认识,后来又寻来乡傩演艺的图文资料,这一看不打紧,他竟慢慢“沉缅”其中不能自拔。几次提笔欲画,却因从没到现场观过真正的乡间傩事活动,难找到那种感觉,得知“池州傩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于是他不顾六月炎热,只身赶赴傩乡贵池走访乡傩艺人,观民风,聊傩戏。而傩乡的演出活动,一般定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平时极少能看到,可巧得很,七月上旬池州市文化局组织梅街傩戏班为法国友人专场演出,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又兴致勃勃地赶去观看。

通过几场实地观戏,他对乡傩的内涵、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乡傩那斑斓的面具,艳丽的服饰,神秘的仪式,奇拙的舞步,古雅的高腔……让他如醉如痴,尤其是那热烈壮观的傩事场面,傩艺人对古文化的虔诚执著,乡民们质朴本真的谐趣热情,给画家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切都激起了漫画家强烈的创作冲动,从傩乡回来后,他一直沉醉在傩的艺术海洋里,他画呀画,画得风采飞扬,画得酣畅淋漓……。

乡傩文化包含着大量的民俗、宗教、神话、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维文化信息,而它在意趣上的质朴美,在形式上的稚拙美,在气质上的乡土本色美,恰恰与吕士民漫画的风格手法非常相似。吕士民选择用水墨漫画作为载体,来表现乡傩文化的丰富蕴涵。既开拓了漫画的题材新域,又提升了乡傩艺术的审美价值。

吕士民的傩漫画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情、趣、简、真。

情者,触物漫想,性情率直也。如“唱傩腔心里爽”,画一傩乡老农在乡野敞着衣襟,卷起裤脚,扯开嗓子唱傩腔的情景。老农醉心乡傩,痴情忘我的率真憨态,跃然纸上。“等待进入角色”,画一满脸皱纹、光头豁齿的老艺人手捧伞童面具,笑眯眯等待上台演出时的场景,把一个艺人对乡傩的虔诚挚爱之情描摹得活灵活现;

趣者,幽默出奇,生动谐趣也;如“伞童”,画一七旬老翁脸戴童子面具,跳跃舞伞好似玩童的样子。画中人物的脸面与步态是“玩童”,而透过半露的华发及耳朵、颈项却知乃一老者,而另一幅“旦角”,则画一满脸胡须和皱褶的老汉手端傩戏旦角丰腴光鲜笑脸的面具肃立一旁,演者与所演的角色形成巨大反差,造成一种谐趣十足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啧啧称奇;

简者,以少胜多,精炼简洁也;吕士民的傩漫画大多线条洗炼、画面简洁,往往廖廖数笔即可传神。着墨不多竟显得浓淡相宜,惜墨如金却常感斑斓多彩。如“山魂”、“村庄的图腾”、“刘文龙赶考”等等;

真者,稚拙质朴,至真至美也。贵池乡傩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神秘、古老、拙朴,吕士民深谙其中韵味。如“钟馗嫁妹图”、“傩戏小丑美不胜收”、“老傩拜托”等等。他把自己最擅长的漫画稚拙手法表现运用到傩画创作中,可谓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他的水墨傩画,采用适度的夸张、变形、谐谑、反差等手法,以稚画稚,用拙表拙,灵动飘逸,清迈洒脱,神形兼备,意韵悠悠,至雅至俗,至真至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魅力池州之贵池傩历史渊源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
· 安徽-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是长江流域家族傩的典型代表,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戴面具表演,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一般搬演整台“正戏”,有特定的朝庙仪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聚会。池州傩戏《刘文龙》剧照朝拜青山庙池州傩戏演出剧照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尧舜之乡东至历史概况
东至历史概况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处在黄山、九华山、庐山、石钟山、小孤山等旅游热线的中心,南邻瓷都景德镇,北于古城安庆市隔江相望,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传尧帝渡水于兰溪,舜帝耕种于历山,故享有尧舜之乡美誉。1959年由原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成。文物古迹:东至处于皖南山区皖赣边陲,地面文物俯仰皆是。现已发现的古遗址27处,古墓葬31处,石刻造像28处。就明清古建筑、古民居而言,虽说明代古建已是凤毛麟角,慧眼难寻,而清代古民居却遍布城镇乡村,可谓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区、保护单位有17个,其中省保单位3个,县保单位14个。县文物管理所管藏文物200余件,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铅银锡器、漆木器、书画等等,其中也不乏古董。现将我县文物古迹摘要记叙如次,以饷读者。[陶公祠]陶公祠原名靖节祠,座落于我县东流镇南侧。晋时,东流属彭泽县辖地,相传大诗人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曾来此种菊。“...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
城市沿革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自唐朝以来,李白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千古绝唱,池州亦赢得“千载诗人地”的桂冠。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宇宙洪荒,阴阳五行。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星野占候划分九州,千国万郡...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陶公祠历史典故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并作《劝农》、《九月闲居》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后人们慕陶公高风亮节,建祠祀之。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陈/子《花镜》中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