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简介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6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简介,马鞍山城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

  马鞍山城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历史追源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孟府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
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机渡江南侵。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
王完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
一举灭宋,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
,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
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方面是为了便利对南宋的军事进
攻。

公元1159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
颜亮命户部尚书苏保衡等于通州造战船,并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
25岁以上50岁以下者从军,共50余万人。又命诸路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共征到马
56万余匹。1160年,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3万人。同时,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
,作为南侵的前进基地。1161年七月,完颜亮迁都汴京。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
,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中路,刘
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
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道直取临安,势在一举灭亡南宋。

1158年,宋朝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回国后即报告了金国有南侵之意,高宗以为金
没有什么借口。宰相汤思退疑心孙道夫借此引荐主战派张浚,便把孙道夫贬知绵州
。1159年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金朝贺宋正旦使
施宜生也向宋透露了金兵不时南侵的讯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赵瑗为皇子,以便在抗
金形势不利时退位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
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
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帮凶,左
相汤思退,首先遭到抗战派反对和攻击,高宗无奈,只得将其免官。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挑衅。五月,金使到临安,使者当面辱骂高宗
,要求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淮汉流域土地给金,并以大江为界。战争一触即发,南
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反对,说:“敌国败盟,天人共
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坚决主张抗金。一些太学生也积极请战。高宗遂命令
备战,分四路迎敌。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
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
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
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军南下后,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
徽和县)。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刘锜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
进驻宝应、盱眙、淮阴,淮东的防务有所准备。但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
,不肯进军,在刘锜督催之下,才与妻泣别,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进。又
在刘锜再三命令之下,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到达淮河北
岸。由于王权不进,淮西事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
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锜
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
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
示“亲征”,继续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
虞允文参谋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
接着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
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
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
安徽当涂北)渡江。

叶义问到建康后,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可这个叶义问
却胆小如鼠,不敢亲往前线,另派一中书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
将士。十一月八日,虞允文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
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虞允文不听,进至采石,此时王权已经
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
文到了江边,见王权残部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见到队伍这样
涣散,虞允文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士,说
以忠义,鼓舞士气,决心一战。

宋军部将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
,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
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战。别人把事办得那
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 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
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
。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沿江布阵,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
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兵,
及近南岸,见宋军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
能,只得前进。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
,金兵已经陆续登岸。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
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
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就都垮下来了。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
。宋水军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
冲击,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
。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 一半还在顽抗。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了下来,江面上
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 (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
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
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
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
雷,将怒气全发泄在士兵身上,勒令第二天强渡长江,完不成任务者军法从事。次
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弩
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完颜亮见渡江失败,只得退回和州,接着
逃往扬州。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
的情况, 十分钦佩。 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
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
锜防守。那时候,刘锜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
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
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
由兵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有些将士
暗地里商量逃走。完颜亮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命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
江南侵,否则一津处死。隔岸的宋军刚打了胜仗,士气商涨,严阵以待,金军强渡
无望,而完颜亮一贯用法苛严,使金军将士进退两难。他们得知完颜雍已在辽阳称
帝,并废完颜亮为庶人,便也思变,于27日清晨完颜元宜率军杀死完颜亮。十二月
初,金军退走,宋军乘机收复两淮地区。之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
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
,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
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甘露寺简介
坐落在临河乡政府东3公里处。"文革"中庙宇被拆毁,据被毁的砖塔中2方墓碑文记载,甘露寺建于明代,原名叫"甘露庵"。灵武解放前,甘露寺住和上6名,主持有圣宽、仁杰、果芳等,:"文革"中还俗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介信、妙相、法亮、法语、法惠、发成、果实、大明、润心、碪山等僧众归甘露寺,重建庙宇,面积2100平方米。院落座北向南,进入山门是前殿,内塑弥勒佛像、韦陀佛,再向里是中殿,内塑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释加,最北高台上时后殿,两侧各一配殿,内塑华严三圣:释加、文殊、普贤。殿两侧僧众住房、膳房等。全部殿堂房舍约50间。庙院东部有"多宝塔"砖塔1座。高约7米。甘露寺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陶乐县、银川掌政乡蒙汉群众中颇有影响,远近百十里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每年数万人游拜。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的由来
相传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临死前还砍了N个汉兵和汉将,由于项羽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所以决意战死在杀场,但他舍不得自己的座骑陪葬,于是便让渔夫将自己的宝驹给带回江东。可谁曾想,他的宝马看见主人没跟着一起来,便纵身跳入江水中(淹死了)。马背上的马鞍随江水漂到岸边,时间久了便化作马鞍型的山,名曰:马鞍山.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李白与马鞍山
在马鞍山当涂县城东南青山西麓,有一座苍松掩映、翠竹环绕的古墓,它背倚郁郁葱葱的大青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千百年来,多少人跋山涉水前来凭吊。长眠于墓中的,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他一生虽游离坎坷,但酷爱"入名山游",曾漫游了大半个中国。他与当涂更有不解之缘,自25岁第一次到当涂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38年间先后7次来到当涂。南朝大诗人谢朓曾筑宅当涂青山,常来此居住吟咏。李白一生仰慕谢朓风范,同样眷恋姑孰山水。他多次来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留下了50余首诗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名作,广为人们传诵。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穷愁潦倒,投奔其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最后客死当涂,骨埋青山。李白第一次游当涂是在唐开元十三年...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历史地名勾沉当涂
“当涂”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此之前,,其名姑孰。东晋至南朝时侨置南豫州曾治姑孰,简称南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太平州于当涂,此后于元、明、清三朝,先后置太平路、太平府于当涂,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太平府。因此,姑孰,南州、太平均为当涂别称,其中“太平历时最长,前后达936年。姑孰之名起始于春秋时期。早在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给太王三子季历,出奔荆蛮,借口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自号“句吴”,古越人从而归之千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伯奔吴”事件,也是春秋吴国的起始。《吴越春秋》和《史记》均有记载。钱大昕《廿一史考异》断定太伯初居的衡山就是当涂的横山。吴国自太伯创立,其弟仲雍继位后居“蕃离”,至其十九世孙寿梦(即吴王阖闾)迁都句吴城(今苏州一带)。历史上称这次迁都为“孰姑徙句吴”。“孰姑”是寿梦的字,疑为“姑孰”的倒误。因吴国最初...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市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