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历史地名勾沉当涂
“当涂”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此之前,,其名姑孰。东晋至南朝时侨置南豫州曾治姑孰,简称南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太平州于当涂,此后于元、明、清三朝,先后置太平路、太平府于当涂,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太平府。因此,姑孰,南州、太平均为当涂别称,其中“太平历时最长,前后达936年。
姑孰之名起始于春秋时期。早在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给太王三子季历,出奔荆蛮,借口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自号“句吴”,古越人从而归之千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伯奔吴”事件,也是春秋吴国的起始。《吴越春秋》和《史记》均有记载。钱大昕《廿一史考异》断定太伯初居的衡山就是当涂的横山。吴国自太伯创立,其弟仲雍继位后居“蕃离”,至其十九世孙寿梦(即吴王阖闾)迁都句吴城(今苏州一带)。历史上称这次迁都为“孰姑徙句吴”。“孰姑”是寿梦的字,疑为“姑孰”的倒误。因吴国最初在当涂横山一带立国500多年,迁都以后,便封此地为“姑孰”,最主要的一条河流也被称为姑孰溪(简称姑溪河)。姑孰之名长期被文人使用,直至清代的典籍中,仍屡见。
姑孰城的筑建,从史籍中推测当在东晋。东晋永和元年,原治于项(今河南项城之东北)的豫州因“八王之乱“而沦没。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侨南豫州移治姑孰,后又多次往返迁置,至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南豫州均曾侨治姑孰。值得注意的是,自东晋之始,衣冠南渡,姑孰成了东晋士大夫的生业之邦和坟墓之地。大批的士大夫家族和风流名士拥进姑孰,在此谈玄说《易》,留连于山水之间,过着风流潇洒、宁静高远的生活,使姑孰激荡着一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风流蕴籍的文化气氛。这些在《晋书》、《南史》和《世说新语》等著作中多有记载。只是史籍中除了姑孰、牛渚之外,常记有南州之名,“南州”,即南豫州的简称。方志记载当涂城南姑溪河有渡口名“南州津”。
南唐升元元年改当涂县为建平军,保大末年又改作雄远军。北宋开宝八年改为平南军。太平兴国升平南军为太平州,以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就江东而言,其地域自长江东岸直至东海边的南通,项羽当年的“举吴中兵”当为今天的吴县苏州一带而非指当涂或者马鞍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