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地方特色起源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地方特色起源,【博望刃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博望镇素称"中国刃具第一镇",刃具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博望刃具】历史悠久 享誉中外

博望镇素称"中国刃具第一镇",刃具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的农民就以打铁为业,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 之说在江南各地广为流传,打铁担子遍及江浙沪各大街小巷。

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加强企业组织结构,以镇办集体企业为中心,组建了马鞍山市巨星刃具机床(集团)公司,下辖博望刃具模具厂、江南锻压机床厂、皖东锻造厂、特种刀模厂、博望建材厂、博望建安公司6个紧密层企业,公司注册资金9000多万元,总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产品:剪切、滚剪、冲剪、切断粉碎刀片及冲压模具6大系统500多个品种和液压板料折弯机、剪板机、多用切断机、建筑材料、金属屏风、包装材料等,其中:"四星牌"剪板机刀片曾荣获"省优质产品"、"省信得过产品"称号,热切刀片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等。

【洪滨丝画】技艺精湛东方一绝

洪滨丝画是马鞍山市工艺美术师袁洪滨先生独创发明的。用一把棉花、一把剪刀,把世间万物贴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其高超精湛的技艺让人耳目一新,为之叹服。洪滨丝画以其独特的手工技艺和巧妙的创意组合,将丝棉特有的肌理效果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显示出独特的高品位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手工艺术领域中又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丝绸文化精髓和传统手工艺术的延伸和发展。

洪滨丝画先后荣获国家专利、国家发明奖、科技成果金奖,轻工博览会金冠奖等十多项大奖。1989年被外交部定为国家使节性礼品及省、市地区接待出访礼品,成为安徽地方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1998年获世界基尼斯之最,是鉴赏收藏、名贵装饰、珍贵礼品、特别纪念的理想之选。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马拍摄了专题记录片《袁洪滨和他的丝棉画》,向海内外介绍。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名誉副广度庄世平先生在香港为洪滨丝画题词为"工艺奇葩";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会长费孝通观看洪滨丝画后欣然挥毫题词"洪滨丝画,东方一绝"。

【当涂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甲壳钢、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由于河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别高,维生素A尤为丰富,还有相当多的核黄素,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属水产珍品、肴中佳品,广为人们所喜爱。当涂县拥有丰富的天然水面资源,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水中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由于其特有资源和气候条件,故养出来的河蟹体强肢壮、肉质肥实、蟹黄丰满。2001年11月,当涂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杨祠姥会】定期庙会热闹非常

农历正月十五,官陡门、张河口都举为杨祠姥会。由大户人家轮流作会。正月十三庙会开始,先到杨祠姥娘家(作会人家)去请杨祠姥。由4个十几岁的男孩抬着杨祠姥轿子挨家挨户"窜香火",每家烧香、放鞭炮、磕头礼拜。十四日,主宾等供奉杨祠姥,由司人将1只公鸡扭断颈子,把鸡血撒在雕像上,滴些在酒碗里。接着司人披发掌剑,喝鸡血酒,做法请治水神兵。十五早晨,杨祠姥出巡。4个穿大红单褂、裤、鞋的男孩抬着杨祠姥轿子来到水边,司人口中念词,请杨祠姥定水。抬轿人向河水冲去,河水浸湿了衣服,孩子们冻得深身发抖,慌忙上岸,难免有人滑倒。传言,跌在什么地方,该年的水就涨到什么地方。人一跌倒,插桩上就在该处打下木桩,司人核实桩位,这叫"杨祠姥打桩"。打桩时还要有个祖传的盘桩人,赤着上身,只穿1条红裤头,站在轿顶上,手抓雄鸡,扭断鸡颈,喝鸡血酒,手舞足蹈唱盘桩歌。唱毕,把鸡手贴在雕像上,由下年轮班的会头带人将轿子抬回家中供奉。庙会期间,四周农民、商人赶来贸易树苗、花草、竹木、农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的由来
相传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临死前还砍了N个汉兵和汉将,由于项羽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所以决意战死在杀场,但他舍不得自己的座骑陪葬,于是便让渔夫将自己的宝驹给带回江东。可谁曾想,他的宝马看见主人没跟着一起来,便纵身跳入江水中(淹死了)。马背上的马鞍随江水漂到岸边,时间久了便化作马鞍型的山,名曰:马鞍山.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李白与马鞍山
在马鞍山当涂县城东南青山西麓,有一座苍松掩映、翠竹环绕的古墓,它背倚郁郁葱葱的大青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千百年来,多少人跋山涉水前来凭吊。长眠于墓中的,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他一生虽游离坎坷,但酷爱"入名山游",曾漫游了大半个中国。他与当涂更有不解之缘,自25岁第一次到当涂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38年间先后7次来到当涂。南朝大诗人谢朓曾筑宅当涂青山,常来此居住吟咏。李白一生仰慕谢朓风范,同样眷恋姑孰山水。他多次来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留下了50余首诗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名作,广为人们传诵。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穷愁潦倒,投奔其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最后客死当涂,骨埋青山。李白第一次游当涂是在唐开元十三年...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简介
马鞍山城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甘露寺简介
坐落在临河乡政府东3公里处。"文革"中庙宇被拆毁,据被毁的砖塔中2方墓碑文记载,甘露寺建于明代,原名叫"甘露庵"。灵武解放前,甘露寺住和上6名,主持有圣宽、仁杰、果芳等,:"文革"中还俗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介信、妙相、法亮、法语、法惠、发成、果实、大明、润心、碪山等僧众归甘露寺,重建庙宇,面积2100平方米。院落座北向南,进入山门是前殿,内塑弥勒佛像、韦陀佛,再向里是中殿,内塑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释加,最北高台上时后殿,两侧各一配殿,内塑华严三圣:释加、文殊、普贤。殿两侧僧众住房、膳房等。全部殿堂房舍约50间。庙院东部有"多宝塔"砖塔1座。高约7米。甘露寺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陶乐县、银川掌政乡蒙汉群众中颇有影响,远近百十里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每年数万人游拜。
· 安徽历史—马鞍山历史—马鞍山历史地名勾沉当涂
“当涂”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此之前,,其名姑孰。东晋至南朝时侨置南豫州曾治姑孰,简称南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太平州于当涂,此后于元、明、清三朝,先后置太平路、太平府于当涂,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太平府。因此,姑孰,南州、太平均为当涂别称,其中“太平历时最长,前后达936年。姑孰之名起始于春秋时期。早在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给太王三子季历,出奔荆蛮,借口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自号“句吴”,古越人从而归之千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伯奔吴”事件,也是春秋吴国的起始。《吴越春秋》和《史记》均有记载。钱大昕《廿一史考异》断定太伯初居的衡山就是当涂的横山。吴国自太伯创立,其弟仲雍继位后居“蕃离”,至其十九世孙寿梦(即吴王阖闾)迁都句吴城(今苏州一带)。历史上称这次迁都为“孰姑徙句吴”。“孰姑”是寿梦的字,疑为“姑孰”的倒误。因吴国最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