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凤台集序》——研究高启的新见文献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9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凤台集序》——研究高启的新见文献,《凤台集》是著名诗人高启入明后的第一部诗集,主要收录其出仕金陵时期的作品。洪

  《凤台集》是著名诗人高启入明后的第一部诗集,主要收录其出仕金陵时期的作品。洪武三年秋,高启辞官还乡后,在《缶鸣》、《凤台》、《江馆》诸集的基础上,去芜存精,按体分类,择选诗歌九百余首,仍冠名《缶鸣集》行世,而《凤台》诸集却因此废而不传。幸运的是,《凤台集序》并未随着本集亡佚,而是保存于明人朱存理的《珊瑚木难》中。鉴于此文对于高启研究颇有裨益,且为历来的高启诗文集所失收,故点录以示同好:
  
  凤台集序
  
  渤海高君季迪示余以京师所为诗曰《凤台稿》者,余既受以卒业,辍而叹曰:“四百年无此作矣。”或诮余曰:“有是哉?子之言过欤。”曰:“非也。夫诗,风雅之余,汉魏六朝而降,其法莫盛于唐。非唐人能度越前古,盖以古人之法,唐人能兼而有之。季迪之诗,我取其类唐人耳,非谓由宋及元作者皆不能名世而传后也。”
  季迪家姑苏,自少年之时,出语已惊时流辈。及老,工于诗,厌世俗之体近凡,遂弃不复习,悉取唐诸家之作者师焉。每一篇出,啧啧叹赏,于是古之习俗一变而季迪之诗名亦因是而起矣。
  忆予被召修《元史》,与季迪同至京师,居史局者数月,又同入内府教西学弟子员。今遂同官翰林为史属,顾惟出处之际,盖未尝一日不与季迪同而凡身之所历,目之所寓,发而歌诗,则有不可得而相同者,季迪虽有教余而终不能如季迪之能言也。盖季迪天资静敏,识见超朗,其在乡,踪迹滞一方,无名山大川以为之游观,无魁人奇士以为之振发,而气颖秀出已如此。今又出游而致身天子之庭,清都太微,临照肃穆,观于宗庙朝廷之大,宫室人物之盛,有以壮其心目;观于诸侯玉帛之会,四夷琛贡之集,有以广其识量;而衣冠缙绅之士又多卓荦奇异之材,有以广其见闻,是皆希世之逢而士君子平息之所愿者。况金陵之形胜,自六朝以来,尝为建都之地,今其山水不异而光岳混融之气,声灵煊赫之极,则大过于昔焉。登石城而望长江,江左之烟云,淮南之草木,皆足以资啸咏而适览观。季迪虽欲韬抑无言,盖有所不能已者。此凤台之集所以作。识者有以知其声气之和平,有以明国家之盛治也。使季迪此时而专意于其诗,则他日之所深造,当遂成一家,奚止相与唐人轩轾哉!
  季迪之诗文甚多,别为《缶鸣》、《江馆》若干卷,皆当世之儒先君子为之序。洪武三年八月既望吴郡谢徽序 。
  朱存理(1444-1513),字性甫,号野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行事详见于著名画家文征明撰《朱性甫存理先生墓志铭》 。后人对朱存理推许备至,如清朱彝尊引钱谦益语曰:“性甫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闻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手自缮录前辈诗文积百余家,他所纂集,若《铁网珊瑚》、《野航漫录》、《经子钩玄》、《吴郡献征录》、《名物寓言》、《鹤岑随笔》,又数百卷。……自二人死(注:另一人为朱凯,时人称二人曰‘两朱先生’),吴中故实,往往无所于考,而求其遗书,亦难得矣,惜哉!①”因此,四库馆臣对于《珊瑚木难》一书的评价,亦远远高于同类著作:“兹编悉载所见字画题跋。其卷中,前人诗文世所罕睹者,亦附录焉。前有文征明、文嘉、王穉登、王腾程四人名氏,该出于四家收藏者多。征明等皆以赏鉴相高,故所贮并多名迹。存理又工于考证,凡所题品,具有根据,与真赝杂糅者不同。”②
  《凤台集序》的作者谢徽,字玄懿,亦为长洲人,《明史·文苑》有传。他与高启相知二十余年,洪武初又同入朝修《元史》,同入内府西学授经弟子员,同授翰林国史院编修。洪武三年七月,两人又同时拒绝朱元璋的擢任,辞官还乡。同年十二月,高启编选《缶鸣集》完毕,尚请来访的谢徽题序③。那么,《凤台集》由谢徽作序,更在情理之中。
  朱存理著述谨严,谢徽作序亦合情理,再者伪造谢徽的序文似乎亦无必要,此序的可信度应该还是可以肯定的。
  谢徽《凤台集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谢徽对于高启诗歌创作的正确认识,一是他关于金陵之行对高启诗歌创作影响的分析。
  洪武三年六月,高启为好友僧道衍序《独庵集》时,明确提出了“兼师众长”的诗学主张:“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丘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④谢徽认为高启之诗远超四百年宋元诸作者的关键所在,就在于高启“类唐人”,即高启能够像唐代诗人一样,对古人之法兼融并蓄,追求体式与风格的多样化。这种见解,可以说是把握住了高启诗歌创作最重要特征,证明了其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是彼此契合的。较之同期为高启诗集作序的王袆、胡翰等人,谢徽的理解无疑更为准确和精到,为我们研究高启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金陵之行对于高启诗歌创作的影响则是不言而喻。顾起伦评高启“始变元季之体,首倡明初之音。发端沉郁,入趣悠远,得风人激刺微旨”,⑤主要就是针对这一阶段的诗歌创作而言的。日本学者田冈岭云在《高青丘》一文中认为高启赴南京出仕以前的诗峭拔,南京时代的诗雄丽,晚年的诗洗练,也指出了金陵之行是高启诗歌风格的重要转折点⑥。而第一个论及金陵之行对于高启诗歌创作影响的人,就是谢徽。高启出仕之前,由于元末大规模的战乱和地方割据,使他无法像过去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通过游历或者仕宦来增加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积累丰富的内容和材料。除了至正十八年至二十年一次断断续续的吴越之游外,三十三年的时间里,他的生活范围始终局限于苏州一域。虽然高启天资警敏,识见超人,诗歌成就也令前辈们折服,但毕竟如谢徽所说“其在乡,踪迹滞一方,无名山大川以为之游观,无魁人奇士以为之振发”,这不能不影响到高启在创作上更上一层楼。金陵将近两年的仕宦生活改变了这种局面。谢徽从新朝蓬勃的气象、全新的生活环境、扩大的友朋范围以及不同于秀丽苏州的“足以资啸咏而适览观”的金陵形胜等诸多方面论及其对高启心目、识量、见闻的拓展作用,这种拓展使高启的诗歌内容与境界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并且为高启未来自成一家,与唐人相轩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分析与评论,是完全符合高启诗歌创作发展的基本轨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凤台县:“淮上明珠”耀江淮
流淌在中国东部的淮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它的存在成为地理学上的南北分界线。在中游地带的八公山下拐过几道弯,把千里之躯中唯一一段淮水西流的奇观、淮河三峡中的第一峡、充满神话且盛产淮王鱼的黑龙潭等诸多美景,悄然留在了安徽省凤台县。凤台,这个本身就带着吉祥、透着神奇的名子,令人遐想。《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凤台县人文荟萃,山青水秀,物阜粮丰,是颗璀璨的“淮上明珠”。省委书记郭金龙2006年春在凤台视察时中肯地说:“凤台,发展快,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好。”省长王金山于2006年岁末也到凤台视察,评价说:“凤台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淮水回眸看凤台,古老的凤台秀美神奇。凤台是人文历史的厚重区。得益于淮水的滋补,早在新石器时期,凤台峡山口就有人类面水而居、生息繁衍。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在西周时期为州来国,后为下蔡邑,秦代置县,清雍正十年设置凤台...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豆腐之乡安徽淮南的历史介绍
安徽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南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紧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
· 安徽-淮南-凤台吕公著
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新法而出任颍州知州,后召入朝,历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临朝,吕公著获召入朝,首上十事疏,以“学”为重。同年,拜尚书右丞。元祐元年(1086年),拜门下侍郞,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变熙宁新法。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独自当政。元祐三年(1088年),吕公著...
· 安徽省-淮南-凤台吕祖泰
吕祖泰,字泰然,生卒年不详,吕夷简六世孙,吕祖谦、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道学,自古所恃以为国也。丞相汝愚,今之有大勋劳者也。立伪学之禁,逐汝愚之党,是将空陛下之国,而陛下不知悟邪?陈自强,侂胄童孺之...
· 安徽省-淮南-凤台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从平江东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袁术派遣孙策的舅舅吴景去进讨横江,孙策趁此机会向袁术请求要去助吴景一臂之力,袁术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在会稽,孙策未必能够成功,于是把原来孙坚的旧部全部拨给孙策,让孙策出兵,周泰与同郡蒋钦于此时加入孙策的军队,跟随孙策左右渡江与刘繇交战,所向皆破,数有战功。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周泰随孙策先后击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