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古时“小上海”界首历史介绍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3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古时“小上海”界首历史介绍, 界首历史悠久,文华物萃。夏商时属豫州,战国时归楚,秦代入陈郡。东汉初年,刘秀、
  界首历史悠久,文华物萃。夏商时属豫州,战国时归楚,秦代入陈郡。东汉初年,刘秀、王莽曾逐鹿于此。南宋时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沟为界。元末农民领袖刘福通反元,在此首举义旗。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即是抗日战场的前哨,又是战时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舟车辐辏,成为中原地区的商业重镇。“小上海”美称闻名遐迩。1947年4月界首解放,同年10月设立界首市,1948年春,成为豫皖苏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1953年界首撤市建县;1989年9月撤县复市。 

    界首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安徽省粮、棉、油的主要产区。小麦、玉米、棉花单产连年居安徽省第一位,从1996年起,跨起了全国小麦高产县市行列。界首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南阳牛交易集散地。界首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泉水等地下矿产资源,并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

    界首工业发达,门类齐全。全市已形成20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的生产体系,酒业、食品、医药、塑料、造纸、纺织、制革、化工、机械、鞋业是全市工业的十大支柱,全市大中型企业13家,企业集团6家,“沙河王”系列白酒、“奇安特”运动鞋、“芬格欣”FE功能口服液、乐泉牌铜版纸、“富硒康”口服液、星爵牌豪华领带、常青牌净水剂已为我市的十大全国知名产品。

    界首交通便利,设施完善。该市距大京九铁路枢纽之一的阜阳站仅60公里。境内公路宽阔平直,与104、105、106国道相连,界—阜—蚌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漯阜铁路穿境而过,连接京九、淮阜、商阜、徐阜铁路。水路由颍河汇入长江,可常年通航1500吨级拖船。本市电力、通讯事业发达,在安徽省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和行政村村村通电话。拥有110KV变电所两座,年供电量2亿千瓦时;邮电通讯已经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2万门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和微波通讯的开通使界首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界首市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宝兰商城、太平街服装市场、明星超市、华联超市、购物中心、环宇商贸中心、银河商贸中心等商业网点星罗棋布,牲畜交易市场、山羊交易市场、马铃薯交易市场、光武小百货市场闻名全国。天安宾馆、中原宾馆、锦华饭店、宝兰大酒店、中珠大酒店等一批设施豪华的宾馆、饭店为中外客商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娱乐、休憩场所。

    2000年,该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55亿元。农业战胜严重自然灾害获得较好收成。小麦单产仍居全省领先位次,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绿色长廊工程”全面实施。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2%,完成技改投入2.1亿元,开发新产品30个。财政收入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业形成了两薯生产、蔬菜瓜果花卉、畜禽养殖、食用菌生产四大支柱产业,六大经济的效益日趋显现。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一批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五大经济为主的工业结构体系基本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经营效益有所好转。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和上缴税金等均比上年有明显增长。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现,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改革逐步深化,芬格欣药业集团退出国有序列,生物药业公司、制药厂改制顺利完成,碧泉集团、机油泵厂列入国家债转股计划。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大外贸出口供货值9953.2万元,利用攀汬灳捡湩?外资302.5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完成了文昌路、联盟路、茂源路、迎祥街、太平街、牛行街西段、胜利路中段砼路面铺设工程,新建、改造城区供排水管道7780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2.3%。建成了迎祥街家俱市场、太平街服装市场、牛行街农贸市场。实施了解放一二三大街、至公街、迎祥街等9处沿街开发工程。解放小区、裕民小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村镇建设成效显著,我市被列入“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市”,舒庄大顾村被评为省“百佳生态村”。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靳寨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和泉河小湾排灌站、孔沟封闭涵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九五”时期,该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五年中,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综合指标均迈入全省领先水平。小麦生产在国内率先进入全国小麦高产县市行列,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民经济进入工业主导型阶段。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均有较大增长。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建立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保障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线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保障了贫困人口和特困职工的基本生活。五年来,我市在全省县市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和村村通电话,率先动工兴建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市机政综合办公大楼、市医院综合病房楼、水利大楼、市府广场、太平街市场等标志性建筑,城市主干街道全部硬化砼路面,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全市人民大力弘扬“界首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认真实施“六大战略”,精心构建“五大工程”,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科技、体育、社会治安、农广校教育、妇幼卫生等工作创全国先进市,拥军优属、文明卫生创全省先进市。

    “立足区域小市,建设经济强市”,是界首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奋斗目标。界首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继续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本着“强化农业基础,重点发展工业,提高三产比重,实施外向带动,依靠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以“自我加压、务实开拓、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界首精神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为重点。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活力,在开拓市场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调整结构中盘活资产存量,在扩大开放中增强竞争实力,认真实施工业创牌造舰、农业产业化、市场带动、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精心构建典型、小康“首字”、生产要素、政治优势五大工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十五”期间,我市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十五”目标的基础上翻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把界首建成皖西北的明星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界首古街】界首昔日辉煌的见证
虽然界首古街已被拆迁,但是它见证了界首昔日的辉煌,人民非常怀念。网络图片成了人们记忆它的最好的地方。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安徽颍上县历史、现状介绍
安徽省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7万公顷,人口160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进入安徽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强县。2005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一百个县(市、区)之一。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76.7%;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19.1%,跃居全省第十位。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记载其思想的学术典籍《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一代名相泽后世”,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安徽阜阳历史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界首历史沿革历史悠久文华物萃
界首历史悠久,文华物萃。夏商时属豫州,战国时归楚,秦代入陈郡。东汉初年,刘秀、王莽曾逐鹿于此。南宋时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沟为界。元末农民领袖刘福通反元,在此首举义旗。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即是抗日战场的前哨,又是战时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舟车辐辏,成为中原地区的商业重镇。“小上海”美称闻名遐迩。1947年4月界首解放,同年10月设立界首市,1948年春,成为豫皖苏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1953年界首撤市建县;1989年9月撤县复市。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界首陶器】造型厚朴刻花饱满
安徽界首所产的陶器。最早发现于唐代民窑遗址中。主要生产以工艺三彩陶刻画为装饰的瓶、坛、罐等日用器皿。成型后挂化妆土。刻画剔地;点缀绿釉,施以透明釉。烧成后呈赭红、绿、米黄三色的花纹相对照,造型厚朴,刻花饱满,形成独特的三彩风格。一般多以民间故事人物、山水、花草等为题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