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古徽州的廊桥和亭桥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3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古徽州的廊桥和亭桥,徽州的廊桥还有许多,我们无法一一描述。而类似廊桥的亭桥,在徽州也堪称是桥中一

  徽州的廊桥还有许多,我们无法一一描述。而类似廊桥的亭桥,在徽州也堪称是桥中一绝。

  亭桥如同廊桥一样,也是由于在桥上建亭而得名。这种亭桥一般规模都不大,我们这里所说的“亭”,并不是指当年曾经横亘在歙县练江之上的太平桥那样在桥中建造的“亭”,而是指把整个桥梁上部遮挡起来。至于亭桥的桥头桥尾和桥面左右两侧,则是四面透风的,除了支柱之外,并无任何遮蔽。远看上去,就同乡间的路亭一样。这样的桥梁,现在被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即使还有一些,也大多经过了翻新和重建。

  徽州亭桥所体现的人文意义,更多是一种对行旅之人浓浓关怀的情谊。我们在过去的方志和文书中,经常会读到关于某人捐资或募资修桥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捐款或筹款建亭的事迹。亭桥正如徽州现存的许多路亭一样,它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匆匆行人们,或为利来,或为利往,能够在遮阳挡雨的简易亭桥上坐上一坐,也许不仅是歇脚,而且更是一种人生驿站中的短暂停顿。我们没有见到亭桥的对联,但是,我们却发现了徽州不少路亭的楹联。它们的意义,几乎和亭桥等同。在这里,我们不妨录下绩溪扬西岭脚茶亭上的一副长联,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这边到路南,那边到路北,浮生匆匆,世事悠悠,保不住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玉貌。富如石崇,贵如杨素,朱绿红拂竟何在?请子且坐片时,喝一杯说三道四,得安闲处且安闲,历经坎坷皆顺境;此日在河东,明日在河西,前途渺渺,后顾茫茫,夸什么碧血丹心,掌什么青灯朱卷。勇若项羽,智若孔明,乌江赤壁总成空。劝君姑息片刻,听两句论古谈今,有快乐时须快乐,出得阳关皆故人。

  桥既是一种沟通两岸往来交通的建筑,更是一种人生此岸和彼岸的象征。从徽州的廊桥和亭桥中,我们或许会体味和感悟出更深刻的人生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徽州的打更词
每到冬天,徽州许多村庄都有志愿者参加打更活动,巡视村中安全,及时发现火情和报警,保护一方平安。打更人全是尽义务的,大家轮流参加。更筒是用棕树挖成,中间开一条槽,里面挖空,声音清脆响亮悦耳,传得很远。(简单的也有用竹筒,但声音差一些)打更人走街串巷,不紧不慢地喊道:九天腊月,天干飞燥。阁上阁下,堂前灶下,火屎小心了!梆!梆!梆!听到声音的人家就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检查一遍家中的火烛。现在城市里也有打更的(暂且这么叫),那词儿乏味多了,事先录好,打更人背个喇叭,放那录音:各家各户注意了,关好门窗,小心煤气,当心小偷,注意安全了。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徽州历史上的“第一”
徽州名贤,灿烂史册。古往今来,竟有那么多的“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就出自徽州。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名贤,灿烂史册。古往今来,竟有那么多的“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就出自徽州,这个鲜为人知的话题,将有助于我们对于“昨日古徽州、今日黄山市”的这个人杰地灵的城市的阅读。世界第一卷尺———丈量步车。这是我国明代著名珠算家和发明家、徽州屯溪人程大位(1533-1606年)在丈量田地工作中发明的测量工具,软尺用篾片连接而成,卷在尺体中轴上,拉动软尺可丈量,转动中轴可收尺,被称为“世界第一卷尺”。中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镜镜冷痴》和中国第一架自制测天望远镜———郑复光望远镜。我国清代著名光学家、徽州歙县人郑复光于清道光初年写出了一部系统阐述几何光学原理、光学仪器原理和制镜技术的科学专著《镜镜冷痴》,这是我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在北京以《镜镜冷痴》中的理论为指导,制...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因何“无梦到徽州”?(一)
引言黄山旅游的困境和尴尬,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对名人名言的简单直解或懵懂曲解。对领导讲话的简单直解,不仅使黄山市内如今有三个“黄山”地名——混乱,也使黄山旅游一直*山吃饭——单调,在这种混乱的单调或单调的混乱中,要想谋出旅游新世界,确乎比较吃力。1987年,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许多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对此都发表了反对意见,但无论如何,徽州从此失落了。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即观光时代,主打黄山风光是没错的。但旅游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休闲体验旅游时代到来的时候,文化因子就成为关键的吸引物。在大徽州日渐远去的时候,徽州人开始意识到徽州自身于旅游开发的价值和魅力,于是在“做好徽文章”的号召下,开始盘整文化资源,并且开始打徽州的广告,历史名人名言也就开始受到重视和利用。关于徽州的历史名言,应该也可以汗牛充栋的,但适合做广告语用的,似乎并不多,于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两句诗,就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徽州形象...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徽州方言之谜
徽州方言,是徽州人云游四海的一块抹不掉、洗不净的“胎记”,也是体现徽州人精神性格的商品标识。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语言成因及特点,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求寻找到准确的答案,捕捉到演变规律,并从中发现徽州人口迁移,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但这种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方言,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亲近。到过徽州的人,首先会被这“怪异”的方言古语所懵懂。这个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语言世界,撩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奇诧异。语言是人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走向社会的工具。它是逻辑思维形成和情感表达、信息交流、社会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徽州方言,又名“徽州话”或“徽语”,与闽、粤、苏、浙四大方言并列。这与中原地带人类种群迁徙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以皖南为中心,包括浙之衢州,赣之饶州部分区域。徽州方言,跟闽、粤、苏、浙诸方言一样,都萌芽于中原古语。但由于历史的环境差异,它与...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因何“无梦到徽州”?(二)
其后泰州学派中的颜钧(山农)、罗汝芳(近溪)、李贽(卓吾)等人,对于程朱理学以“理”抑“情”的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汤显祖的老师是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罗汝芳,他最佩服的同时代学者是李贽。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汤显祖不可能对作为“程朱阙里”的理学圣地徽州抱有多大好感。汤显祖:遭遇徽州人汤显祖二十一岁时中举,然屡应会试不第。据《明史》本传称,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至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中进士,与许国有点关系,但做官后,却与许国成了对头。许国(1527~1596),歙县人,明代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隆庆六年任日讲官,为太子朱翊钧授课,兼司经局校书。朱翊钧即位后,改元万历。元年,许国升任右寿坊进右赞善,此后一步步青云直上,到万历九年,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万历十一年(15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