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休宁县中国第一状元县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4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休宁县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12乡、259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

休宁县辖9个镇、12个乡:海阳镇、齐云山镇、万安镇、五城镇、东临溪镇、蓝田镇、溪口镇、流口镇、汪村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渭桥乡、板桥乡、陈霞乡、鹤城乡、源芳乡、榆村乡、龙田乡、璜尖乡、白际乡。

    休宁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
  
    休宁县城,今设海阳镇。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始,这里一直是县治驻地。它背倚松萝、凤凰、白鹤、玉脊诸山,夹溪水、横江水穿绕而过。宋代始筑城,当时城墙州长达9里30步,辟有6门,后增为7门,几经重修,至民国仍保存完好。今城区东北和西南侧,仍有部分旧城墙遗迹。

    休宁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县城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皖赣铁路、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及拟建的屯开、屯景、屯婺高速公路均从我县经过,是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

    休宁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作为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邑产“徽墨”、“日规”等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万安罗盘曾获1915年万国博览会金奖。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戴震、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都曾生长在这块土地上。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 ,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村”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站在山上,眺望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休宁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昌盛。境内有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齐云山;有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有分布全县的古民居、古塔、古桥、古牌坊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万安镇;产生过诸如朱升、戴震、程大位、汪由敦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县城西街早在明末时就是商业中心,如今绝大部分店铺仍保留徽派建筑风格,街道还是一色的石板路面,不失为一条保存较好的商业古街。县前街钟鼓楼原为谯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宁街育才巷有胡开文旧居。城东南白鹤山腰,两小山之间,有一泓清泉,泉上用红砂石砌成方形井圈,水清未干,历久不涸,清人汪紫沧有诗赞曰:“雪魄暗翻凉如梦,冰满翁贮澶如空。”号称城中第一泉,至今仍保存完好。

  
    休宁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 ,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地处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早在南宋时,休宁就有“徽杉仓库”之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约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 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作为驰名中外的“屯绿”主产地和国家绿茶产品出口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上着重打生态牌,发挥资源优势,抓好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黄汽电公司、迎客松啤酒公司等一批支柱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浙江汇鑫集团、马来西亚泰柯集团、上海尧舜科技城、圣星竹业等企业纷纷来我县落户。按照生态、文化、工贸特色的整体定位,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初步实现了“让县城大起来、道路畅起来、城市亮起来、环境美起来”的目标,新城建设展现新姿。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数字休宁”,实施信息化强县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休宁县政府网站已跻身全国县级政府网站前十名,还荣获“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综合奖” 、“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今后几年,休宁县继续坚持“依山靠市,强工重农,繁贸促旅,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着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外向带动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山区资源大县向绿色产业强县、山区经济弱县向工贸旅游富县跨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休宁建成皖南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产业优化、特色鲜明、百姓安康的地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
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黟县在秦汉时期,辖地广袤,今之安徽的休宁、祁门、石台及江西的婺源县均属于黟县属地。只是到了东晋以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达官显贵举家南迁,致使江南一带出现僧多粥少、官多位少的局面,而黟县群山环抱,交通不便,实是躲避战乱的福地,故当权者将其一析为五。旧时,进入黟县,“桃源洞”是进入黟县的唯一通道。乘舟逆流而上,在“桃源洞”前,舍舟登岸,穿洞而过,但见足下溪流奔湍,两岸峭壁千仞,山高天小,缘溪而上,沿途桃林依依,桃花灼灼,行数里豁然开朗,黟县盆地呈现眼前。这情景应证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理想境界。解放后由于公路建设需要,1956年将桃源洞炸开。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黟县商人作为徽州商人的一支劲旅,他们用经商积累起来的财富,在相对闭塞的家乡建造了一栋接一栋的豪华住宅,这就是闻名于世...
· 安徽-黄山市-休宁县郑牧
郑牧(1714——1792),字用牧。安徽休宁人。生平事迹不详,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中,尚可窥见一鳞半爪。郑虎文《明经汪肇龙家传》说:“传江氏之学者,首称休宁东原戴氏震,歙松麓汪氏肇龙及郑氏用牧、程氏易田、汪氏在湘、方氏晞原、金氏蕊中,六七君皆知名。”(载钱仪吉《碑传集》)这说明郑牧在当时已是知名之士,“传江氏之学者”。汪世清《不疏园与皖派汉学》中列举不疏园同学诸子共八人,郑牧以下依次为江肇龙、戴震、汪梧凤、程瑶田、方矩、金榜和吴绍泽。吴绍泽后来很快就转向词章,“所以同在不疏园从江永研习六经之学,而且后来在经学上各有所成的,实际上是七人,人称“江门七子”。郑牧在“七子”中年岁最长。洪榜《戴先生行状》说:“淳安方楘如掌教紫阳书院,一见先生文,深折服,谓已所不及……时郡守何公,常以年某日,延郡之名人宿学讲论经义于书院之怀古堂,婺源江先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音律、声韵、地名沿革...
· 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戴震
戴震(1723——1777),字慎修,一字东原,号杲溪。安徽休宁人。出身徽州小商贾之家,乾隆举人,屡考进士不中,后纂修《四库全书》,殿试赐同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少时勤学好问,成年后,对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训诂等都有深入研究,为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及“徽派朴学”集大成者。戴震幼从塾学,遍览诸经及小学之书。自十七岁时即有志闻道,已尔精通《十三经注疏》,“谓当先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以通六经之语言。考诸篆书,由《说文》以观古圣人制作本始。更念《尔雅》为承学津筏,又殚心其书,旁推交勘,尽得古画古义古音声。有一字不准六书,一解不贯群经,即无稽者不信,不信者必反复参证而后即安。”(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自言曰:“余于疏不尽记,经、注则无不能背诵也。”至二十岁,在郡城紫阳书院从师徽派朴学的创始人江永,与程瑶田、金榜、郑牧、汪肇龙、方矩等同学于歙县西溪不疏园,学问益进。其...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境域变迁
秦汉时,本县境域包括今浙讧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绩溪、黄山风景区,以及江西婺源一部分。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今休宁)县、黎阳县(今屯溪)。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大历元年(766),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此后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天下第一轿”歙县亮相
在歙县山水画廊樟潭红妆馆拍摄的“天下第一轿”当日,一顶高4.67米、宽2.5米、身长2.9米、净重1吨的红妆木轿在该馆亮相。这顶轿身四周有窗,绢画为幕,所有立柱、隔板均精雕细刻,花鸟、龙凤皆有典故,仅雕刻的各种古代人物就以千计,个个栩栩如生,神态活现,艺术设计巧夺天工,形态表现美轮美奂,其整体俨然似一座移动的的豪华宫殿,耗费工时当以万计,是一顶16个人抬的双人大轿,古今罕见,被称为“天下第一轿”。据考证,此轿与“泥马渡康王”有关。康王在逃难中得农家少女相救,为感其恩,诏娶为妃。当地知府闻之,遂建此轿为贺礼。谁知少女已情有所属,坚拒不从,皇命难违之下投河自尽。康王感其贞烈,口谕此府之女从此不受皇家选妃节制。此轿也因此而封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