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清朝历史大事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24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清朝历史大事记,   顺治二年(1645)八月,清兵围攻徽州,金声(休宁人)、江天一(歙人)等聚

    顺治二年(1645)八月,清兵围攻徽州,金声(休宁人)、江天一(歙人)等聚众10余万人,在绩溪丛山关抵御清兵。金、江兵败被俘,是年,被害于南京。

    七月,黟县奴仆宋乞、朱太等结寨起义,本县奴仆相继结寨响应。翌年三月,起义失败。

    十月,在徽城设立兵营。顺治四年,移至东山(今东山营村)。

    顺治三年正月,南明唐王朱聿楗兵进徽州,被提督张天禄率兵击败,其部将黄道周被杀。九月,南明崇阳王朱蕴钤率师进攻本县,被清副将张成功击败。

    顺治五年正月,南明江西守将金声桓在南昌率部反清复明,遣潘永禧等攻陷徽州。翌年,金声桓被清兵击败阵亡,徽州各县又纷纷归降清朝。

    康熙二年(1663)六月十六日,渐江和尚偕丰南吴羲(不炎)兄弟放筏西干,与许楚、程守、江注等觞咏其间,渐江作《石淙舟集图》记此盛会。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

    康熙十三年八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命部将宋标率兵攻占徽州。九月闽军败,宋标被俘。

    康熙四十六年春,皇帝南巡至扬州,岑山渡人程讷庵以小南海山寺图谒见。皇帝赐额“星岩寺”,赐联“山灵钟瑞气,溪色映祥光”。

    康熙五十七年六月,久旱,忽大雨,山洪暴发,西、北两乡冲毁农田、房屋,漂淹人畜数以万计.

    乾隆二十年(1755),曹翰屏、曹映青兄弟在雄村创办竹山书院。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戌时地震,次日寅时又小震。

    乾隆二十八年三月---t--日,大风,大树拔起,房屋刮倒,压死人畜无数。

    乾隆三十五年,知县张佩芳在县城创办问政书院。

    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凌晨,大风、暴雨、雷电交加,击毁长庆寺塔顶。

    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大寒,许多树木冻死。次年歉收。

    同年,在文公祠旧址复建书院,名为“古紫阳书院”。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

    嘉庆二十五年(1820),倭寇、海盗搔扰本县,各地组织兵勇队反击,倭寇、海盗逃遁。

    道光六年(1826)三月,府城东街起火,延烧200余家。

    咸丰五年(1856)二月初十,太平军首次攻下县城。

    咸丰六年三月,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军一部,自江西乐干来徽,经本县西溪南、潜口、杨村,转道许村,出箬岭,去太平。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太平军再次攻下县城。

    咸丰十一年腊月,大雪,平地深5尺许,死者甚众。

    同治元年(1826),大疫,全县人口锐减。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太平军将领洪仁汗、黄文瑛、范汝坤等保护幼王洪福填及忠王幼子李其祥等出走,经本县大洲源至正口,于八月十五日夜渡新安江,遭清军袭击,大部阵亡。

    同年,本县始办胡开文墨店。

    光绪二年,基督教堂创办西医诊所。从此西医传入本县。

    光绪二十六年,本县基督教堂在县城创办徽州最早的新式学校——崇一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府城税务上顶发生火灾,烧毁店铺六、七十家。

    光绪三十年,始办邮政局。

    光绪三十一年,在县城九管创办官立两等小学堂(今城关小学)。翌年迁至县学宫明伦堂。

    同年,在唐模创办私立敬宗两等小学堂。

    在县城紫阳书院创办徽州第一所中等学校——新安中学堂,许承尧任监督。次年迁至府城旧试院(今文化馆、电影院一带),民国3年更名为省立第三中学。民国17年井

  入休宁万安省立二师。

    光绪三十二年,在徽城创办本省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许承尧任监督。

    同年,许承尧在唐模创办端则女子小学堂,此乃本省最早创办的两所女子小学堂之一。

    同年,建立县劝学所,管理全县教育工作,知县兼监督。民国12年改为县教育局。

    光绪三十四年,成立商务公所,后改称县商会。

    宣统二年(1910),在深渡设立电报局。

    宣统三年,章文美在徽城开办诊所。此为本县人开办最早的西医诊所。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徽州府知府许月涵、本县知县宋灿弃官逃往九江,徽属各县相继光复。




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大事记(秦至唐)
秦初置歙县,属会稽郡,后属鄣郡。汉元狩二年(前121),改鄣郡为丹阳郡,歙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孙权派贺齐平定黟、歙山越,分歙东地为始新县,南为新定县,西为黎阳、休阳县,合原置黟、歙二县共六县,置新都郡。东晋咸和二年(327),在岩寺建鲍南,引丰乐水灌田3700余亩。梁大通元年(527),在西溪南附近的丰乐河上建吕堨。梁大同元年(535),析华阳镇置梁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废,华阳镇仍归歙县。梁太清三年(549),程灵洗聚集歙、黟乡勇抵抗侯景叛军。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隶属婺州。开皇十一年复置县,隶属歙州。隋开皇十年冬,宣州及歙、黟等地农民暴动,不久,被扬州总管郭衍。十二年春,歙州农民再次造反,沈雪、沈能等数千人设关立栅抗拒官兵,被总管杨素。隋大业十二年(616),汪华起兵占据新安郡及宣、杭、睦、婺、饶五州,拥兵l0万,称吴王。隋义宁(617--61...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大事记(宋至元)
重和二年(1119),本县黄备人张应周在西干建长庆寺塔,宣和三年(1121)竣工。宣和二年(1120)十月九日,方腊在青溪帮源起义,十二月攻克歙州。宣和三年四月,方腊起义被,改歙州为徽州。八月,迁徽州治所于新州,次年迁回原址。宣和四年,知州卢宗原于旧州城修筑罗城,宣和五年完工。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金兵进犯徽州,蒋杲率兵在箬岭伏击,大败金兵。绍兴元年(1131)六月,张琪攻陷徽州。十一月,江东按抚使权邦彦派大军征讨,张琪败走。同年,岳飞率军去洪州(今南昌)讨伐李成,途经本县,夜宿岩寺。绍兴二年闰四月,徽州府大火,烧毁州治官舍19处,计520多间,延烧民房1500多家,3天才熄。绍兴八年,大水,冲塌府城。绍兴三十二年,徽州商人在境内发行“会子”,代替货币流通。乾道四年(1168)七月,大水;次年夏,发生饥荒,人食蕨葛。淳熙二年(1175),罗愿编成《新安志》,共10卷。庆元六年(120...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安徽歙县境域变迁
秦汉时,本县境域包括今浙讧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绩溪、黄山风景区,以及江西婺源一部分。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今休宁)县、黎阳县(今屯溪)。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大历元年(766),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此后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歙县历史歙县县城徽城镇
徽城,位于本县中部,地处山水聚合之地。其东面倚山,北西南三面临水,东部为古县城,系山间小盆地;西部为古府城,以斗山、长青山(即乌聊山)与古县城相隔。丰乐、富资、布射、扬之四水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再东流注入新安江;问政山脉自此逶迤向东,与天目山脉相接。城址“山溪之险,天造地设”。徽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宋《太平寰宇记》有“毛甘领万人屯乌聊,孙权遣贺齐平之,时歙县已治此”的记载。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毛甘故城范围及其结构,均无可考。汪华所筑郡城,据宋罗愿《新安志》记载,城制为内子城外罗城,等级分明。子城周...
·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安徽歙县历史建置沿革
据下冯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本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属吴。战国,初属越,后属楚。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为丹阳郡,本县仍属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贺齐取黟、歙,并置新都郡。三国,属吴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本县仍属之。梁承圣二年(553),划出新安郡所辖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陈天嘉三年(562),撤销新宁郡,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井入海宁县(今休宁、屯溪);十一年,复置歙县并置歙州以辖。大业三年(607),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617—618)中,汪华迁郡治于本县乌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变。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歙州又改为新安郡;乾龙元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