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县历史沿革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9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县历史沿革,一、沿 革   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

一、沿  革

    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属扬州地域,西周时属舒国,春秋时前属吴,后属越,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淮南国,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庐江郡。

    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397—404)置大雷戍。义熙元年(405)始设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有炼成畈……椅子、磨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

    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6)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同安郡。县城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

    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为智州,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废智州复望江县,属淮南道盛唐郡严州。

    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属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属淮西庆军。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望江属淮西路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属淮西路安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府为路,望江属蕲黄宣司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1266)废司置省,望江属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

    明洪武初望江属南京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属南京安庆府。

    清顺治二年(1645)望江属江南省安庆府。雍正三年(1725),江南省析为安徽省和江苏省,望江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元年裁府,望江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员公署。

    1949年3月28日望江解放,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署。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并为省,望江属安徽省安庆专署。1968年改安庆专署为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7年改称安庆行政公署。1988年地市合并,望江县均属安庆市人民政府管辖。

二、县  境

    望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西南边缘。东南与东至、彭泽两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34ˊ—116°55ˊ、北纬30°03ˊ—30°26ˊ之间。东西最大长度5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43公里,总面积1357.37平方公里。

三、县  治

    县治设城关镇。宋末兵乱,因县治地当兵冲,迁治于江南的香口(今东至县境)。元初,县尹张鲁瞻任期内迁回。

    民国2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二),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城,县治迁至长岭铺。5月20日因日机袭击又迁至南西乡金氏宗祠,民国29年迁泉塘寺,民国30年迁鹧鸪山前的金氏宗祠,民国32年11月再迁老鸦滩的吴氏宗祠,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至今,县治一直稳定未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市历史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到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知府黄干“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枞阳县历史沿革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关于枞阳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县太慈镇文殊庙史话
在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西北侧桃花岭上(原桃岭乡政驻地),昔日有一座斐声大江南北、香火鼎盛、颇具规模的文殊庙。追溯起文殊庙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悠久的轶闻传说——相传自我国历史元代理学家王幼学先生当年在其故乡——慈湖畈(在今望江县太慈镇湖村境内)创办“慈湖书院”之后,(“慈湖书院”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当时的古雷阳地区、尤其是望江县城西北侧桃花岭一带,民智日渐开化,文风益显昌盛。其后,秀才、进士、举人连年迭出,使得昔日的古雷阳桃花岭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之乡。元代未年,古雷阳桃花岭一带的文人学士们从弘扬、倡导文化教育,崇尚科举及第与孔孟理学等出发,动议发起由地方乡坤和广大百姓民众自发捐款、献物与募资,并选择在一座傍畈依水的桃花岭上,开始破土建筑起一座气势浑宏的“文殊庙”(寓意“宏开文运,及第殊荣”)“文殊庙”建成后,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孟子、庄子与墨子等...
· 安徽历史—阜阳历史—安徽阜阳历史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东至古今安徽东至历史沿革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199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