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镇探访·悠悠吉水映沧桑(一)
金秋,记者走进了望江吉水镇,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吉水镇古韵依旧。端详着吉水,触摸着吉水,聆听着吉水,感受着吉水,真的能捕捉到那岁月的沧桑,古老的传说,昔日的辉煌,犹如一幕幕画卷在幻灯片下展示着,令人恍若穿越了时光的门洞。
吉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位于望江县城南约1.5公里,居杨溪河(今华阳镇)北岸,东与天河村隔河相望,南邻吉水河,西与杨湾镇丰大村接壤,北连望江县城。吉水于2006年7月成立社区,隶属于华阳镇,含原吉水居委会、西镇村、沿河村王祥队,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商业繁华的“小南京”
“鸡子(蛋)滚当店”,这句俗语即出自吉水。意思是,在吉水只要花上一枚鸡蛋那么少的投入,经过滚动发展就会形成颇具规模的当铺。这句俗话形象地概括了古时吉水集镇的寸土寸金的辉煌情形。
吉水古镇是望江县历史上八镇之一。它坐落在华阳河(古名杨溪河)北岸,而古镇的码头(旧名南关)对岸又是杨湾出水口(旧名计家套)。因水流湍急,故名“急水”。吉水古镇因历史久远、商业繁华而闻名长江中下游,现在民间还盛传吉水当时有前街后街,“上有九姓渔户,下有八大芦商,中有盐旗典当”,并誉之为“小南京”。当地乡绅们为取吉祥之兆,把“急水”改为“吉水”。
追溯吉水的历史,自明朝开始到清朝最为繁盛。吉水地处古雷水与泊湖之间,西有龙官湖、泊湖等广阔水域,经北港、响水口、三十六段,过吉水黄家渡由雷港口入江,这是一条最早的水道。后因沙塞雷港口,改由华阳出口入江,但都必须流经吉水。所以不论早期或近期,吉水都是水上交通重镇。历史上,黄梅、广济、太湖、宿松等县物资都必经此输进输出,此地不仅是船舶集中场所,也是商贾云集货物转运中心。
长约一公里的古镇老街上店铺连绵、商贾如织,有“九典(当店)十三旗(盐店)”之称。鼎盛时期,商铺、作坊达200余家。明清时期,吉水古镇上设有巡检司、江防汛站,民国初年设厘金局,派驻水上警察,太湖、宿松两县还在此设立盐旗。吉水镇到了1936年,由于华阳河口建闸,内河船只不能直通长江,商贾船只随之锐减,吉水市场渐趋萧条,开始失去其集镇中心作用。到1949年,全镇还存有店铺87家。解放后,吉水镇划为一个行政村,隶属于县城关镇。现隶属华阳镇,于2006年7月成立社区。
最普通的市井生活也是老街一角
古镇的诉说
行驶在前往吉水古街的路上,田地、庄稼、牲畜、洋楼,记者此刻看到的吉水与普通的乡镇并没有什么区别。然而,随着探访的深入,渐次展开的古镇风韵将记者带入了另一个时空。
《二十四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人都读过,孰不知其中的“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二孝都是源于吉水古镇。转眼到了卧冰池,池边矗立一亭,周身呈朱红色,亭中立有一碑,这便是卧冰亭了。渐渐走近卧冰亭,感觉自己离“卧冰求鲤”传说越来越近。步入亭内,只见“王祥卧冰碑”上刻有“真念格天,万古王祥”八个大字,这座卧冰亭一直就静静地在这里向来人诉说着“卧冰求鲤”的故事。观望卧冰池,记者仿佛见到一个身影,结冰的池面上,王祥用自己的体温融化着厚厚的冰层……
亭内,陪同采访的吉水居委会有关工作人员指向了卧冰池的对面一潭,告诉记者,那就是传说中的望江唐代县令麴信陵舍身斩孽龙典故中的“九龙潭”。传说唐时,麴信陵任望江知县。某年夏天,麴公发现衙门口有一色着清衣的九个小男孩玩耍,他们朝来晚去,天天如此。麴公很奇怪。某日便跟踪这九个孩子,至君皇山(今属吉水社区),见他们一齐跳入小潭中,九个孩子瞬间变成了九条青龙。它们途中发生争执:有八条龙要把县城变成大海,把长岭变成码头,只有一条青龙不同意。于是,睡觉时八条青龙睡在一头,另一条青龙单独睡一头。麴公惊定之后,拔出宝剑,奋力斩下八条青龙的头颅和另一条青龙的龙尾。断尾青龙疼痛不已,把麴公的头绞下,破潭而出,沿着地面游动一阵便乘风而去。后来,这个小潭便被称为‘九龙潭’。断尾龙游动之地化为一条河,被称为‘化龙河’。当朝皇帝为表彰麴信陵为民除害的壮举,给配金身安葬。据说,此后,断尾龙每年清明节前后均到君皇山扫墓。听着娓娓道来的传说,眺望宁静的“九龙潭”,使人不禁沉醉在美丽的传说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