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七)
六、城墙头上的日出日落
我们知道,古人的作息时间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庆城门的关启即城池的时间管制,也不会背离传统的法则。对于时间观念很强的现代人来说,古时当地城门的关启到底是早几点晚几点?换句话说,每日里照亮城墙头的第一缕晨曦和最后一抹霞辉分别是什么时间?
我们不妨借助现代天文科学观测数据,去了解古人的“时间概念”,从而大致掌握城门关启的一般规律。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报道,一年中安庆市每月15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1月7:09时和17:32时,2月6:52和17:59,3月6:22和18:19,4月5:45和18:39,5月5:17和18:58,6月5:09和19:15,7月5:19和19:15 ,8月5:38和18:54,9月5:55和18:18,10月6:13和17:41 ,11月6:37和17:15,12月7:01和17:12。
清代以前,安庆的5座城门设有守门士兵,每门6—12名不等。入夜,城墙头上的巡哨马灯和江中渔火相映成趣,城门口窝铺、城房有绿营官兵常年驻防,城门楼上设固定哨位,垛口有流动巡逻,城内街巷实行宵禁,兵士结队夜巡。1985年11月,在扬州文物店发现了一枚“安庆卫指挥使司夜巡牌”(圆形铜牌,背刻 “肃字伍百叁号”),便是当年城池实行军管的一个实物例证。据了解,安庆5座城门至少两门有吊桥,其中的集贤门吊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伪时期还在使用。天亮,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武装士兵盘查过往行人。白天,非当值兵士离开城内窝铺去操练,值守兵士开门来到城外的一溜矮屋,时称“公所”。公所前的门柱上常悬挂一些虎头牌、刀、弓兵器、绳索、枷拷之类,以威慑行人。凡遇进出城门者,必索财物。如新娘彩舆入城索钱,灵柩出城索钱,商贾驮队、粮茶挑扛经过城门也索钱;对于那些尚未进城入市交易的菜农、柴农等,则取一些菜或柴来充抵,凡索不到钱必勒物。在白天进出城门的百姓人流中,守门官仅对两类人不索钱物:挑粪出城的人和担江水入城的人。
入夜,当城门关闭以后,守门官是如何获取“酬劳”的呢?一般情况下,城门不得擅自开启。如遇乡民急症求医、拿药、接生、报丧或市民欲出城出诊、奔丧、急事等,守门官取一绳从墙头抛下;出城者从马道登上城墙,缒绳而下;进城者则要费些力气缘绳而上或由司绳者拽上垛口,每一进出城者都要向守城官交纳百数十文铜钱或角银。在夜间进出城的人群中,也有两种人不用付钱:一是持府院令牌、印信出公差的人员,再就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一群穷人往往耗费一定的时间,耐心等候一个肯出大钱的人,买通城门“开启权”,跟在他的身后呼拉一同出(进)城。
当战争来临时,除妇女老幼外,全城皆兵,吊桥拽起,城门紧闭。各城门外为麻袋、草包筑土工事和临时环状土城堡所环绕,一切进出城活动中止,城内外联系仅靠城东北角的小木船开辟段塘一条水路。面对戒备森严的城墙,宋代攻城部队发明了战车和云梯,针对安庆城郭临水的状态,使用船载云梯攻城。根据作家甲乙先生最新研究发现,古皖口一直到1949年以前,“是从安庆西门的沙漠洲以东大堤路的同 入江……紧贴老城区流过(《1860年前后的安庆图景》)”。这种地理发现,为历代水师多次从西门破城而入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古代城市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它是经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个地理现象。“城市是用具体的、特殊的空间和结构把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进去。文化都在城市里面,就象拿印章把它压进去一样……城市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品变成一种可以存储和复制形式,通过城市的纪念性建筑……以及一些文字记载,还有城市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交往形式等等来传播”(北大历史系博导李孝聪语)。如今,安庆古城墙的主体结构已然消失,而由它创造的皖江文明却在老城遗址上积淀下来,日复一日,越发深厚。千百年来,经先祖不断打磨的徽皖历史文化遗存,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有宋以降,无论城内外发生多大变故,最先爬上东门城墙头上的太阳,最后总是在西门城墙根下跌落……历史的伤痛,为我们古老城市的童年,留下了一处永远抹不去的胎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