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六)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3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六),五、围城营造法   观今“出土”的城墙老砖,长短不一、厚薄不一、宽窄也不一,它们

五、围城营造法

    观今“出土”的城墙老砖,长短不一、厚薄不一、宽窄也不一,它们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有从老城运来的,有从庙庵里拆下的,有从倒塌民居、祠堂、学校拣来的,也有从邻县购买来的,更有当时制造的等等,不一而足,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用传统的方法焙制出来的。所以,它们有一个质地统一的共同特点:以指弹之铿锵作响,以眼观之青一色的厚实而沉掂的青(灰)砖。

    早在1103年,北宋政府就颁行了李诫的《营造法式》,其中有基础城寨作法,列壕寨制度标准。明代人据此总结了制砖技术:“凡埏泥造砖,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框(木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凡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居”。建造一座城池,少则几十万钧,多则几百上千万钧,那要多少砖窑花费几多时日来烧制呢?所以,建造宋代安庆城墙的砖五花八门,来自四面八方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了分清制砖地点、订制单位、年代和责任人,宋人在砖模上雕刻成阴、阳诸种文字,使之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皖江文化。

    当黄干、马光祖先后把安庆城池选址工作勘定好以后,第一步就是筑土城:命壕寨官率众挖土夯土城,命砍伐督察官伐竹木。夯土城的工具有铁夯、石硪等,铁夯夯头从同安监借来一批,夯头中间有圆孔,上插竹(木)为夯杆,铁夯限一至二人操作;石硪较大,硪上有穿绳洞眼,由8至10多人集体操作,一人喊号或领唱歌谣,众人齐唱跟进。伐木官伐来的竹木除做杆柄外,还要备用一批留待搭脚手架之用。木料选用本地产大型乔木为主,锯板分配给筑土城的12个工段,每个工段负责约0.75华里长、底宽7尺、顶宽3.5尺、高2丈的筑土方量。按此推算,每块锯板的最佳尺寸应当是:长3.75米,高0.5米,厚5厘米;每块板两头和中间各凿3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孔,孔间穿一竹杠,每根竹杠长约8尺许(随土墙的逐步升高其长度随之递减),外钻小孔用铁销插牢、固定。当两块尺寸相同的木板穿插好后,就形成了一个夹土的夹板式活动木模,史称“夯土筑版”。每一层筑板(夹板)摆放的宽度就是土墙的宽度。当筑版放好后,开始往里洒水,接着往里抬(挑)土,土层尽可能均匀地堆放在“木模”里面,然后用铁夯、石硪夯实……当一层夯实后,取下竹杠上的铁插销,放下两边夹板,筑版自然解体,然后照前法重新组合向上一层木模,重复洒水、担土、夯实的系列动作,土墙就一步步升高,一寸寸延长。每次抽掉夹板,夯实的土墙上就留下一排竹杠圆孔,这孔就为后来搭脚手架之用……晚上若要歇工,须用茅草或稻草覆盖墙头,并洒细水保持湿润,第二天接着夯土墙。

    当土墙夯好后,各地的青砖陆续运达。从内外两边墙脚开始,向下挖约40厘米至1米余深的基脚,开始向上砌砖,砌砖用的是石灰浆。此刻土墙为墙心,两侧青砖成为包皮,外侧砖紧贴土墙墙身,为“二顺一丁”砌法,用石灰勾缝,整齐光滑;内侧砖向土墙倾斜,棱角边缘处露,叠次向上紧缩。在5个城门口,砌成阶梯斜坡,留作马道,骑手可上下驰骋。最后是在墙头上砌成垛口(亦称雉堞、女墙),每个方形的垛沿上留有一个方孔,用以战时“火药箭”的发射,称为射孔(后世称为枪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二)
二、四十三年的城池打造史公元13世纪初,北方金军大举南侵,破光州,逼鄂州,沿途多警,长江中下游一带形势十分吃紧。那时安庆还没建城,仅有两座土城栅,一在皖口(距今怀宁县山口镇5华里),一在盛唐湾宜城渡(今安庆市区),两城栅相距15华里。1217年,为了抗击南下金军,扼守长江下游门户的安庆,成为南宋政府亟待南渡的战略要冲,驻安庆的军人政府遂决定:在皖口(山口)筑起一座战备砖城,史称“南宋安庆老城”。14年后的1231年,“安庆老城”从皖口东移15华里,在宜城渡再筑砖城,史称“南宋安庆新城”(今市区)。“新城”所用的砖料中,部分自“老城”拆卸运来,部分来自皖口及周边的庙宇等建筑物,还有部分为各处窑厂烧制……就在打造安庆城池的过程中,约当1236年前后,蒙古人来了,安庆市政府和市民弃城逃难,一度迁往东郊江面上的罗刹洲和贵池杨槎洲。数年后,形势稍定,人们陆续回到宜城渡,新的市政府再度掀起了新一轮造城...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一)
学者的声音:“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长江,演奏了中华两河文明的交响曲(李雪梅)……随着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文明的崛起,尤其是近代以来这一带经济地位的上升,甚至超越了黄河流域,因此关于长江文明的考古和发掘越来越多,长江文明越来越获得了话语权,因此中华文明就成为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双主题的交响合奏”(单之蔷)。——引自中国国家地理丛书《探寻黄河文明》作者署名:老屋(全文13000字,完稿于2003年岁末)一、寻找古城池的记忆形态上游——中游——下游:长江自然地理的三级落差,安庆居下游,是为八百里皖江的门户;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国家行政地理的方位坐标,安庆居长江之北,地处东方文明古国之皖西南,是为千里大江北岸(旧时汉口至南通)惟一的一座古城池。也就是说,它既是下游又是上游,它既称东方又同时称西方、南方、北方,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你说怪不怪?人有自己的个性,城有自己的特...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三)
三、“安庆速度”的创造者建城之初,那些造城先贤们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的组织结构、筑墙中的管理方法、建筑队伍和工程进度等等,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多想知道。七百多年以来,历史没有忘记,它间接录下了最初的那次高速造城运动,让我们去分析、去考证。据查,七百多年前的南宋,“全国”人口仅有2785万,为了修造“南宋安庆老城”,在近一年时间内,先后动员军民5000人、征用民工2万人,合计25000人,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想想看,当年它是怎样的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这25000人当中,有5000人是屯田军民,系准军事化组织,闲时耕作、操练,战时上前线或运输或修筑军事工程,他们被指派抢筑安庆战略军备城,每人参加筑城时间最少不得少于90天;按住户和田产征用的2万民工,每人每天轮换出工,歇人不歇工。夏天,每人每月可得到6天的休息日,午间歇息半个时辰,秋后减半。他们的领导管理方式,是非常缜密的,达到了科学...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七)
六、城墙头上的日出日落我们知道,古人的作息时间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庆城门的关启即城池的时间管制,也不会背离传统的法则。对于时间观念很强的现代人来说,古时当地城门的关启到底是早几点晚几点?换句话说,每日里照亮城墙头的第一缕晨曦和最后一抹霞辉分别是什么时间?我们不妨借助现代天文科学观测数据,去了解古人的“时间概念”,从而大致掌握城门关启的一般规律。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报道,一年中安庆市每月15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1月7:09时和17:32时,2月6:52和17:59,3月6:22和18:19,4月5:45和18:39,5月5:17和18:58,6月5:09和19:15,7月5:19和19:15,8月5:38和18:54,9月5:55和18:18,10月6:13和17:41,11月6:37和17:15,12月7:01和17:12。清代以前,安庆的5座城门设有守门士兵,每门6—12名不...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人文怀宁赋(六)
市场兴旺,文明进步;经济飙升,社会繁荣。建设者托云播雨,纵横捭阖,绘成皖西南锦天绣地;文化人握春在心,引商刻羽,谱奏新时代华彩乐章。206国道、109省道、沪蓉高速,路路贯通;合九铁路、合安铁路、广济高速,网网相连。龙舟节、诗歌节、教师节、黄梅节,红红火火节节高;稼先路、独秀路、皖河路、政和路,熙熙攘攘路路通。滨江烟柳,龙舟争渡,日日酒令茶语;广场绿茵,少女卖花,夜夜游人笙歌。占尽九省通衢之便利,城建日新月异;物阜民丰非昔日可比,民生更上新高。华灯竞放长街,灯火万家,疑似寰宇奇观;霓虹闪烁曲巷,水天同辉,美景名闻全球。高楼牵云,家园环翠,老少欢颜,和谐温馨。文明之花,香飘城乡,戏曲之邦,高歌嘹亮。经济与文化,如大鹏之两翼,穿云破雾,凌空飞翔;改革与开放,似双管之齐下,同心协力,并驾齐驱。古代乐游之地,此乃皖西南日内瓦;今日山水之城,犹如安庆市威尼斯。巍巍乎美哉,高河新城!堂堂乎壮哉,怀宁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