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二)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5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二),二、四十三年的城池打造史   公元13世纪初,北方金军大举南侵,破光州,逼鄂州,

二、四十三年的城池打造史

    公元13世纪初,北方金军大举南侵,破光州,逼鄂州,沿途多警,长江中下游一带形势十分吃紧。那时安庆还没建城,仅有两座土城栅,一在皖口(距今怀宁县山口镇5华里),一在盛唐湾宜城渡(今安庆市区),两城栅相距15华里。1217年,为了抗击南下金军,扼守长江下游门户的安庆,成为南宋政府亟待南渡的战略要冲,驻安庆的军人政府遂决定:在皖口(山口)筑起一座战备砖城,史称“南宋安庆老城”。14年后的1231年,“安庆老城”从皖口东移15华里,在宜城渡再筑砖城,史称“南宋安庆新城”(今市区)。“新城”所用的砖料中,部分自“老城”拆卸运来,部分来自皖口及周边的庙宇等建筑物,还有部分为各处窑厂烧制……就在打造安庆城池的过程中,约当1236年前后,蒙古人来了,安庆市政府和市民弃城逃难,一度迁往东郊江面上的罗刹洲和贵池杨槎洲。数年后,形势稍定,人们陆续回到宜城渡,新的市政府再度掀起了新一轮造城运动……

    1260年,安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马光祖,在“新城”(今市区)的废墟上,再建城墙。拿现在的话说,他的职衔是:江南东路沿江军事防务长官代理中央工部所属之和县、无为、安庆三地区粮农垦收全权特派员。安庆城的初建工作,自黄干始到马光祖止,前赴后继,从1217年到1260年,陆续修建了43年,终于大功告成,同时成为宋代怀宁县和安庆市两级政府所在地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西线“桥头堡”,它的军事战略地位日渐显要。

    这样绵延下来,安庆城池经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六大朝代,直到1958年老城墙被大面积拆除,它的实际存世时间连续计算当为698年(1260—1958),加上前43年陆续修建的南宋“老城”和“新城”,安庆古城墙的全部存世合当741年(1217—1958)!从1958年至今,又46年过去,安庆城诞辰787年(1217—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一)
学者的声音:“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长江,演奏了中华两河文明的交响曲(李雪梅)……随着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文明的崛起,尤其是近代以来这一带经济地位的上升,甚至超越了黄河流域,因此关于长江文明的考古和发掘越来越多,长江文明越来越获得了话语权,因此中华文明就成为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双主题的交响合奏”(单之蔷)。——引自中国国家地理丛书《探寻黄河文明》作者署名:老屋(全文13000字,完稿于2003年岁末)一、寻找古城池的记忆形态上游——中游——下游:长江自然地理的三级落差,安庆居下游,是为八百里皖江的门户;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国家行政地理的方位坐标,安庆居长江之北,地处东方文明古国之皖西南,是为千里大江北岸(旧时汉口至南通)惟一的一座古城池。也就是说,它既是下游又是上游,它既称东方又同时称西方、南方、北方,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你说怪不怪?人有自己的个性,城有自己的特...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三)
三、“安庆速度”的创造者建城之初,那些造城先贤们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的组织结构、筑墙中的管理方法、建筑队伍和工程进度等等,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多想知道。七百多年以来,历史没有忘记,它间接录下了最初的那次高速造城运动,让我们去分析、去考证。据查,七百多年前的南宋,“全国”人口仅有2785万,为了修造“南宋安庆老城”,在近一年时间内,先后动员军民5000人、征用民工2万人,合计25000人,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想想看,当年它是怎样的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这25000人当中,有5000人是屯田军民,系准军事化组织,闲时耕作、操练,战时上前线或运输或修筑军事工程,他们被指派抢筑安庆战略军备城,每人参加筑城时间最少不得少于90天;按住户和田产征用的2万民工,每人每天轮换出工,歇人不歇工。夏天,每人每月可得到6天的休息日,午间歇息半个时辰,秋后减半。他们的领导管理方式,是非常缜密的,达到了科学...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六)
五、围城营造法观今“出土”的城墙老砖,长短不一、厚薄不一、宽窄也不一,它们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有从老城运来的,有从庙庵里拆下的,有从倒塌民居、祠堂、学校拣来的,也有从邻县购买来的,更有当时制造的等等,不一而足,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用传统的方法焙制出来的。所以,它们有一个质地统一的共同特点:以指弹之铿锵作响,以眼观之青一色的厚实而沉掂的青(灰)砖。早在1103年,北宋政府就颁行了李诫的《营造法式》,其中有基础城寨作法,列壕寨制度标准。明代人据此总结了制砖技术:“凡埏泥造砖,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框(木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凡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居”。建造一座城池,少则几十万钧,多则几百上千万钧,那要多少砖窑花费几多时日来烧制呢?所以,建造宋代安庆城墙的砖五花八门,来自四面八方也就不足为怪了...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城池:风雨八百年(七)
六、城墙头上的日出日落我们知道,古人的作息时间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庆城门的关启即城池的时间管制,也不会背离传统的法则。对于时间观念很强的现代人来说,古时当地城门的关启到底是早几点晚几点?换句话说,每日里照亮城墙头的第一缕晨曦和最后一抹霞辉分别是什么时间?我们不妨借助现代天文科学观测数据,去了解古人的“时间概念”,从而大致掌握城门关启的一般规律。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报道,一年中安庆市每月15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1月7:09时和17:32时,2月6:52和17:59,3月6:22和18:19,4月5:45和18:39,5月5:17和18:58,6月5:09和19:15,7月5:19和19:15,8月5:38和18:54,9月5:55和18:18,10月6:13和17:41,11月6:37和17:15,12月7:01和17:12。清代以前,安庆的5座城门设有守门士兵,每门6—12名不...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人文怀宁赋(二)
人文祥渊,迩来共计一千六百载整矣。形胜天枢,地利瑞丰,鳌六卷而矫首;融飚赫赫,物彰其锐,龙七襄而奋角。实玄都之华府,其横则广柔乾维;乃人间之天堂,其纵则亘纳坤络。欣赏泱泱之怀邑,绝顶灵秀;探究巍巍之山川,胜景无限。山川大河奇绝胜状,鬼斧神工,得天独厚;物华天宝巧夺天工,自然造化,上苍垂青。群山似锦,纷纭交错;碧水皆绣,蜿蜒婉流。其诸山,或缭径之蛇结,或垂岈之鹫琢。或断壁之牙遏,或刀岩之节叠。或青莲之天开,或苍屏之玉削。从来风物殊佳,居然河水形胜。其诸水,潺潺高河盘其北,滚滚长江绕其南。皖河珠流贯其中,湖泊池塘遍其境。沟渠滩涂绕其田,江北水乡赛江南。其胜景,既逢涌兮而丰隆,复旷豁兮而绵邈。飞仙飘兮而遨游,抱明月兮而遂乐。采玉芝兮以芳润,探先天兮以希阔。苍靓分兮而霁色,铄红金兮于碧落。山川之秀美,古来共谈;人文之蔚然,莫出其右。华固秀拔,大龙山若苍龙之蜿蜒奔腾,恍飚兴而云屯;金天肃杀,独秀山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