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岳西:“毛尖山牌”桑皮纸唤醒千年记忆(二)
身怀绝技的王柏林是个憨厚老实、不善言谈的中年汉子,造纸手艺传自祖上,到他已经是第5代。王柏林至今珍藏着几张他祖父留下来的100%桑皮纸,这些纸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依然光洁、平整。
据王柏林介绍,桑皮纸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从剥桑树皮到出成品纸,大约有30道工序,前后需2个多月时间。工艺流程包括蒸煮、漂洗、打浆、捞纸、晒纸等。桑皮纸制造过程中,打浆和捞纸时手的力度、晒纸时的火候以及添加药水的多少等,十分讲究,稍有差误,制出的桑皮纸在质地上就会逊色。制造桑皮纸是件很累人的活计,尤其是打浆和捞纸,常常累得人胳膊都抬不起来,而又不能用机械代替,因为机械会破坏桑皮的纤维。
制造桑皮纸对原料桑树皮质地也有很高要求。王柏林估算,4棵普通的桑树至多只能剥下0.5公斤的桑树皮,而要造出100张133×70厘米规格的桑皮纸,则整整需要60公斤的桑树皮。为此,王柏林在附近乡村设了很多桑树皮收购点,高价收购桑树皮,以满足生产所需。近些年岳西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各乡镇到处都是桑树,造桑皮纸的原料很充足。
产业化之路逐渐清晰
王柏林和妻子、妻弟三人日夜辛劳,为故宫制造合格的桑皮纸,已陆续向故宫输送桑皮纸4万张(400刀)。每刀桑皮纸纯利润是200元,总的纯收入近8万元。王柏林说,自己并不满足如此,他要把桑皮纸的产业化之路进行到底。
特有的品牌及工艺是岳西桑皮纸进行产业化最需倚重的。王柏林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注册了“毛尖山牌”商标,成立岳西金丝纸业有限公司。在毛尖山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下,他在公路边选了一块新址,准备兴建一座新的桑皮纸制造厂房。王柏林的桑皮纸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桑皮纸不仅可供故宫修复字画用,还可广泛用于各类宫殿、博物馆、图书馆字画、书籍修复,并可成为优质的家庭装潢墙纸。桑皮纸被故宫选用后,不少人慕名到王柏林纸坊参观生产工艺、购买成品纸,日本客商闻讯后漂洋过海,与王柏林初步达成购买意向,国内的天津、上海、武汉、浙江等地也有不少人前来少量购买。王柏林说,开发不同种类的桑皮纸,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是岳西金丝纸业必走之路。有专家建设,王柏林要在桑皮纸生产某些过程中采用机械,当然前提是不改变纸的品质。
采访结束时,王柏林拿出岳西县有关领导写给自己的信:“你所从事的事业,不仅是一项有意义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是在传承一项古老的手工技术。希望你能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这项技术做得更精湛,并积极向有志青年传授,为我县经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王柏林说,采用现代技术,吸引更多人参与桑皮纸制作,将岳西金丝纸业做大,这一有着1500多年的“绝活”才会传承下来,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