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情系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讫今已有1770余年的历史,焦仲卿与刘兰芝纯洁坚贞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潜山怀宁一带,2006年《孔雀东南飞》传说被省政府批准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潜山、怀宁两县又将联合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故事发生地问题却众说纷纭。是《孔雀东南飞》研究专家,潜山中学退休教师李杏林先生,以学者的敏锐眼光和深厚的国学基础给予了充分论证,从而使得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断的发扬光大。
《孔雀东南飞》原名《焦仲卿妻》,是一首民间创作经文人加工润色的合乐民歌,最早见于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徐陵勘称孔诗功臣,没有他,我们今天就无法见到这部亘古熠今的“杰作”,而且还多亏他在诗前加上了一段小序,才使得这首诗的来源有迹可寻。徐陵之序,不但告知人们故事梗概,主角姓名身份,说明该诗系当时人为他们而作,另有一点重要的是,编者还明白无误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地点。这说明徐陵之言,必有所据。我省庐江县的同志以诗的小序为据,力争该诗产生在庐江县;江苏省的同志以其省内有诗中的“华山”为由,说明该诗产生在江苏省;浙江省的同志以省内有桐庐县为证,阐述该诗源于浙江省;广东省的同志,以诗中的“交广市鲑珍”之句为因,执意要说该诗产生在广东省……关于该诗产生地的问题是各执一词,长期争论不休。李老师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当今一些人对诗序的句读上有正误,而且在以现代话语析赏全诗时,居然直白故事发生地在“庐江府”,焦仲卿身份是“庐江府小职员”,这一疏错应予纠正,因为在汉代,“郡”与“府”是意义与范畴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区划,后者指衙门府第,只有在隋代实行“州”、“郡”同级,进而在宋代以后又实行“洲”、“府”同级,方才导致明清以后有以“郡”作为“府”的别称者。其实,东汉时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承袭的是西汉以来的郡县和分封双轨制,当时只有“庐江郡”,何来“庐江府”?因此,对于诗序,我们应该句读为“庐江,府小吏……”,以便分别作出现代话语的解释,即前者为郡名,后者为郡太守府中的小官,这样才符合古汉语的断句要求。
那么,各自争论不休的缘由是为了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与地位,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在清代被文学史家王世贞、沈德潜誉之为“上承风骚,下启唐诗宋词的长诗之圣”;同时它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英国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相媲美,在法国曾被列为博士生论文答辩题,在日、韩等国均被列为汉学教材。“五四”运动时期,该诗被改编为各种剧本,成为反封建的战斗号角,占据京都舞台;五十年代,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将它改编为中篇小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海内外发行达10万余册。由此,自然不难发现人们之所以争论的原因了。
其实,关于(孔雀东南飞》产生的地点问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余冠英和孙望同志在该诗的注释与评论里,就已经指出它产生在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一带,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提到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争论,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后来的高中语文课本及各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教材关于此诗的注释,亦从此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庐江”这一古地名今天尚有延用者,因此如果不做历史的具体的考辩分析,很容易产生误解,八十年代初一些专家,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孟石与教授韩兆琦就曾一度作出“庐江郡治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的注释。时任潜山县委宣传部部长的徐继达同志找到了李杏林老师,当面与他商量一件事情。徐部长说:文化部通知安徽要抓三个民间故事,一是淮北的捻军,一是江淮之间的孔雀东南飞,一是江南的方腊起义。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问题,我曾听说过发生在潜山,但说不出一个究竟,而怀宁、庐江的同志亦说该故事发生在他们那里,结果省里领导叫我们三个县的同志回去调查研究,拿出真凭实据来。”鉴于徐继达部长言词恳切,责任心强,李杏林老师深受感动,决定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从那以后,他开始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挤出时间,利用地域的便利,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多次自费深入到怀宁、潜山一带,走村串户,实地考证了有关背景线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明确了刘家山、小吏港、焦家畈等具体方位,并且弄清了刘兰芝乃怀宁县小吏港刘家山人,焦仲卿乃潜山县焦家畈人,两家之间仅隔一条皖河;同时他还发现这些地方的流传性方言,与《孔雀东南飞》诗句十分接近,甚至基本一致。
1981年,李杏林老师在第三期《艺坛》上发表了《小吏港与孔雀东南飞》一文,以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了《孔雀东南飞》的产生地在潜山县一带。
他在这篇文章中说,今日的潜山县城与小吏港依然屹立于皖水的西东,水陆两路均可直达。诗中所说的“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写的是陆路;“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金车玉作轮,踯蹰青骢马”,写的是水陆兼程,由此可以看出,它准确地交代了故事的发生环境。刘家居住在今小吏港背后的刘家山,对于当时府城来说,自然是穷乡僻壤了。因此。诗中“生小出野里”,“其日牛马嘶”,都符合乡村的特点;而且当时府吏闻变后,请假出府,不须多时便可见到兰芝,特别是焦仲卿的死是“自挂东南枝”,小吏港恰好在今潜山。县城的东南方,所有这些都是符合诗中特定的地理环境的。与此同时,李杏林老师投书《自修大学》编辑部,明确指出前面提到的孟石先生的说法欠妥。《自修大学》编辑部郑重其事,特地请教了当代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著名权威、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韩教授于1984年3月15日致信李杏林老师,对他言之凿凿的辩证材料给予了肯定与褒扬;并且欣喜地说,没有想到那里尚有如此众多的传说,而且村名、地名也与原诗如此关系密切,下次一定要寻找机会去看一看。
此后,广东省的同志仍向文化部提出该诗的产生地在广东的问题,文化部指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予以答辩;省地方志的领导专程走访了李杏林老师,李老师将(孔雀东南飞)产生地辩正》一文出示,得到了他们的认定,并写信答复了广东的同志。1988年,李杏林老师在(安庆师院学报)第4期上发表了关于(孔雀东南飞)产生地的考证论文,该文从历史文献、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历史遗迹等四个方面,作了富有说服力的论证。从那以后,没有见到异议,文学史上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终于在李杏林老师的手中得到了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