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千年民间绝技的坚定守护者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7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千年民间绝技的坚定守护者,2004年初夏,北京故宫乾隆倦勤斋修复工程遭遇一道难题:急需一种具有极大柔韧

  2004年初夏,北京故宫乾隆倦勤斋修复工程遭遇一道难题:急需一种具有极大柔韧度和吸水性能、无毒又能防虫蛀、不褪色的特殊纸品作为修缮材料。这种纸张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手工操作,身怀此种制纸绝技的人凤毛麟角,寻觅有相当难度。
  不料,这道难题却被远在安徽潜山的一位名叫刘同焰的中年农民破解了!刘同焰有制作一种有1700余年历史的稀有纸品──桑皮纸的绝技。而桑皮纸完全符合倦勤斋修缮材质的要求,因而被采用。于是,原先默默无闻的刘同焰成了30多家媒体竞相采访报道的热门对象,在他的家乡潜山县官庄镇成了一个知名人物。
  刘同焰,个子不高,四十来岁,脸膛黝黑,不爱说话,但提起桑皮纸生产历史、工艺流程,他便立即兴奋地打开话匣子:桑皮纸为潜山县著名工艺品,主要产地在官庄、槎水、黄柏等乡镇,它的生产始于汉末,因此又称汉皮纸,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和制伞、糊篓、做炮引及典籍修复。工艺流程复杂,有剥皮、出青、踏料、下槽等三十多道,每一道工序都有秘诀讲究,马虎不得,有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高质量的桑皮纸技艺,靠的是师傅口传心授,一代代薪火相传。
  少年刘同焰就对家里的造纸坊很着迷,看着一张张粗糙的树皮在父亲的巧手中如同变魔术一样成了一张张白滑细嫩的纸,刘同焰惊喜不已,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慢慢领悟着制作过程的诀窍。一次父亲拿出一张桑皮纸让刘同焰仔细观察,他捧着纸看了半天,用劲一拉,任凭他如何用力,桑皮纸纹丝不动,没有意想中的破裂。父亲告诉他,这就是桑皮纸不同凡响之处。父亲的手艺掌握得炉火纯青,但只懂得做却不能加以科学总结。刘同焰开始只知道操作,日子久了就想了解这种纸的奥秘。后来专家告诉他,由于树皮中含有特殊物质和与众不同的工艺流程,使桑皮纸具有柔韧、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等许多优点,为纸中珍品。一旦技艺失传,就难以造出高质量桑皮纸。这促使他发誓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岁时刘同焰“出师”了,当时也是官庄桑皮纸最为兴盛的时期。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潜山桑皮书画纸通过使用和鉴定,予以高度评价,桑皮纸知名度直线上升,当年坛畈村40%的劳力从事桑皮纸的生产加工,整个官庄镇达1500余人,共有180张槽,200多人常年在外推销。年产40万令,要装400多卡车,年产值500多万元。桑皮纸这一特产使官庄人的生活水平大大高于周边地区,许多畈区姑娘托媒嫁进深山,官庄人感到很风光。
  但好景不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受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严峻挑战,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无法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竟争,一些生意还算好的作坊,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生产机械纸上来。许多世代相传身怀绝技的民间造纸艺人,也不得不忍痛转行从事他业。桑皮纸手工制作周期长、工序多、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市场需求毕竟有限,一些独生子女不愿传承学艺,后继乏人。但机械生产的桑皮纸数量大,而质量无法与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纸匹敌。一门由潜山民间造纸艺人秘密传承,精心保护,缜密改良,传承了1700余年,体现了老祖宗集体科研成果的千年绝学,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刘同焰为此痛苦、矛盾,但他实在舍不得放弃这门技艺,依然“顽固”地坚守着。
  坚守终于给刘同焰带来好运。2004年6月一天,对刘同焰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北京传来消息,故宫最终决定由刘同焰制作倦勤斋修复所需桑皮纸。“不能让国宝有任何缺憾”。抱着这样的愿望,刘同焰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故宫用纸的要求,将手工制作的500令桑皮纸分两批送交故宫。山村京都纸为媒,一举扬名天下知。一时间刘同焰成了小山村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每逢来人采访他都要拿出他的“荣耀”:故宫博物院赠送的纪念品:一方精致的倦勤斋场景相框,背面写道:“衷心感谢参与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馆合作修复紫禁城乾隆皇帝倦勤斋。”
  刘同焰生产的桑皮纸有幸成为故宫大修的特选材料,使这项民间绝技重新受到世人关注,使刘同焰感到了莫大幸福和光荣。几十年的艰苦守护,他曾被人骂作“孬子”、“疯子”,这位“疯子”却成就了一门即将失传的绝技。笔者采访他时。刘同焰说,前几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周边全部都是纸作坊。欣逢盛世,千年绝学一定会在现代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独特位置,焕发勃勃生机。刘同焰定能梦想成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太湖历史小池的由来
A相传600多年前,小池这地方不叫小池,也没有街,只有三、四户住着茅屋的人家,但门口有一条官道。一个春天的傍晚,两名官兵押着一个囚犯经过这里。那囚犯身材高大,目光炯炯,顿时被这地方吸引住了,觉得这地方的水土散发着一种灵气,这灵气从四周向他聚拢,使他激动万分。因为天色已晚,又加上两位官兵实在走累了,就在一户人家歇下来。晚上,睡在茅草屋里,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闻着淡淡的兰草芳香,囚犯更是激奋不已。他知道,自己被押往庐州府受审,然后将被发配到某个蛮荒之地。他想,要是能发配到这地方就好了。这地方看起来很荒凉,但却是个谋生的好地方。他乃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手下一名管带,鄱阳湖一战使他成了阶下之囚。这时朱元璋刚刚坐上皇帝宝座,为了安定天下,发展生计,或务农、或经商,但不准出那圈子。那囚犯很聪明,懂得官家心理,第二天上路以后,便自言自语地反复说着一句话:“要是把我发配到昨夜那鬼地方,还不如让我去死,不如去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
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属扬州地域,西周时属舒国,春秋时前属吴,后属越,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淮南国,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庐江郡。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397—404)置大雷戍。义熙元年(405)始设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有炼成畈……椅子、磨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6)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同安郡。县城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为...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古建筑
安庆市现存历代古建筑410处,散布在广袤的城乡,形成别具风情的胜景奇观。其中有楼阁式结构的城区谯楼、广嗣殿、慈云阁、怀宁白麟畈的铁砚山房、桐城市的半山阁、方氏九间楼、枞阳浮山镇双瞻阁、潜山县龙潭乡杨家祠堂、太湖县城新华街王氏宗祠、望江城关的文庙;坊式结构有市区钱牌楼石牌坊、倒扒狮石牌坊、岳西县牌坊村的斯桥牌坊;桥有怀宁县思皖桥、桐城市的紫来桥;亭式建筑有桐城市的凌寒亭、枞阳县周潭镇的八角亭、岳西冶溪乡的九老亭、里仁村的余贤公亭堂;台式建筑有怀宁县小市镇的孔雀台、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戏台、南台山的太白书台;古寨大多坐落在潜山、岳西两县,其中著名的有潜山县天柱山中的总关寨、东关寨、西关寨、南关寨、北关寨五大寨,岳西县司空山中的司空山寨、旗山的飞旗寨、石关乡的伏龙寨以及白云寨、桃园寨、马园寨等。[白崖寨]位于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系元末义民吴士杰用片石依山垒起的一座石城。周长4公里,高4—5米。后历经...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市历史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到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知府黄干“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人文怀宁赋(一)
怀宁大县,灵秀之地,同万物之始终;安庆首邑,灿烂多彩,与天地之永在。处皖西南而濒长江中下游北岸,藏龙卧虎;居市域中而毗大别山南麓前沿,雄州雾漫。扼三省之要冲,盛衰攸系;控列国之城郭,治乱必据。春水染绿吴楚,惠风飘拂黄淮。地势坦而多湖,植被广而繁茂。东邻安庆,南界望江;西接潜太,北毗桐城。瞰长江而临东至彭泽,辟赣皖之疆畛;育五泊而蕴群山碧野,揽舒庐之封略。皖河之明珠,区位优势凸显无比;安合之要道,扼守咽喉彰现卓异。踞安庆之枢机,八皖得以完厚;充宜城之锁钥,万民得以土著。压吴头而益重,捽楚尾而欲割;拉龙眠而横鹜,守枞川而回跃;潴马荡于石牌,泄白洋于大江。襟大龙、大雄、王居,独秀诸山以为屏;系长江、皖河、珠流、大沙等河以为带。地秀物博而山河壮美,堪地舆之骨壮;民族骈聚而风俗淳朴,真融洽与睦和。历史悠远,沐浴万载之风雨;文化蕴藉,饱藏千年之雄才。慧光蓄而奕奕,呼吸日月;昭灵储而烁烁,吐纳风雨。是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