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由桑皮纸破解故宫修复难题说起
潜山县官庄镇生产的桑皮纸走进了紫禁城,破解了故宫的文物修复难题。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三十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央视十套《百科探秘》栏目以《抢救乾隆倦勤斋——命悬于纸》为题,分上下两期介绍了桑皮纸手工制作的全过程。桑皮纸为潜山县著名工艺品,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比照联合国教科文的有关章程,这门手工工艺当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由于机械化生产的冲击,千年绝学出现了严重危机。保护传承与发展这门千年绝学,刻不容缓,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
首先全社会要对有特殊价值的传统民间工艺树立保护意识。桑皮纸生产工艺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一门千年绝技,非常珍贵。它是先辈们集体科研成果的结晶,至今仍有文化和经济价值。传承发展这项工艺理所当然.我们应该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待这门技艺的传承发展。
第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打出桑皮纸品牌。有关各级政府要制订保护规划、实施保护方案,明确保护措施和保护目标。进一步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老工人),把桑皮纸生产工艺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探索出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相融合的路子,把传统桑皮纸生产作为一种有特色的支柱性产业来扶持发展,着力做好、做活这篇文章。
第三,文化部门要加大普查,搜集整理研究的力度,培养传承人。文化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加大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力度。由于桑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的三十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已有千余年历史,但迄今为止,生产技艺全靠师徒相传.凭悟性和长期实践体会和感觉掌握,难于言表和形成文字。原料加工大都采用日晒、雨淋、露练,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更为严重的是掌握这门生产技艺的只有刘同焰等十几个人,保存完整的桑皮纸生产工艺,培养年轻一代的桑皮纸生产和管理人才,已刻不容缓。建议成立桑皮纸生产工艺研究中心,将刘同焰等人纳入职称评聘范围,授于相应称号,以传承和弘扬桑皮纸生产工艺。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修复人才不足百人,修复材料极度短缺,古籍修复,亟待‘良工’。”县文化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以官庄桑皮纸手工生产厂为龙头,培养修复人才,生产、修复一条龙服务,自产自销,形成产业。
我们期望着集皖江人民千年智慧之大成的桑皮纸经济早日崛起,再现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