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承东启西,奋力崛起——走进合肥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7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承东启西,奋力崛起——走进合肥,   合肥为安徽省省会。地处华东腹地,南北居中,承东接西,得地利天时之优势;北负

    合肥为安徽省省会。地处华东腹地,南北居中,承东接西,得地利天时之优势;北负中原,南面江南,东迎苏浙,西连楚渝,天下通达;襟江带淮,近拥巢湖,远衔黄山,气候温和,土地肥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合肥有20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合肥改革开放、政通人和、励精图治,发生了沧桑巨变。今日合肥实施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战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已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列,两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三次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四次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光荣称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并被评为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也许,你未曾光临过合肥,也许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过合肥。如果你踏上这块热土,你会惊叹合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合肥,秦属九江郡,汉已置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太平盛世,为舟车商贾云集之地;战事纷繁,为群雄争霸战略要冲。繁荣、战争、繁荣……合肥的先民们在历史的长卷中创造出一页又一页耀眼的古代文明。合肥在汉代已是全国18个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远古的繁华至今仍在史册上闪光。合肥又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宛如繁星灿烂的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神韵。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对外开放的勃勃生机。合肥为内陆开放城市,与世界经济接轨,在全国由沿海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的全局中,东引,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之路。走出城门,缔结友好;招商引资,互惠互利;筑巢引凤,共谋发展。处处如火如荼,年年高潮迭起,合肥正朝着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加工业基地、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基地、国内重要的旅游文化和教育基地、全省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的目标迈进。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科技城市的时代风采。作为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成员,合肥科技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科研院校林立,科研人才云集,基础科学研究走在前沿,应用技术研究成就卓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合肥,科教兴市已形成共识。科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年年增长。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城市面貌的独特之美。到过合肥的国内外宾朋纷纷称赞合肥是个美丽的地方。合肥园林,独具匠心。城东碧水穿城,入巢湖、通长江。城西青山如黛,天然氧吧。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环城皆绿,葱茏滋润,四季飞花,万紫千红。合肥城建,独具特色,古今兼融,中西兼融,南北兼融。旧城改造,城区扩大,新徽派建筑如诗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再造新城,异彩纷呈,欧派风情一片,使境外商贾宾至如归。合肥环境,综合整治,年年创新,大街小巷,清爽怡人,社会安定,文明祥和。四方来客,八方宾朋,或旅游,或商务,或休闲,或居住,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无不适意舒心。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巨大的发展空间。合肥市场环境优,商务成本低,企业员工素质好,与中外人士合作成功率高。近年来,合肥又一次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蓝图。城区将再度扩大,环湖再造新城,合肥将三水(巢湖、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山(紫蓬山、大蜀山)纳入城市开敞空间。在建设大、美、强的道路上,合肥将涌动更多的商机,需要更广泛的合作。
    走进合肥,你会感受到合肥这座城市的优良品格。城市如人,事在人为。一方水土一方人。合肥人有良好的传统,诚信质朴、不事张扬。改革开放培养新的城市精神:开放包容,诚信合作。优良传统与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合肥崭新的城市品格,这就是开放、进取、诚信、务实。
    ……
    如果你亲临合肥,也许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合肥正乘势而上。世界要了解合肥,合肥要拥抱世界。随着合肥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合肥要向外部世界展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市有关部门联合编写的《走进合肥》一书,通过“史话篇”、“今日篇”、“人物篇”、“景观篇”、“风情篇”,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了合肥。这本书的出版将成为一扇美丽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合肥市民将从更新的层面、更高的品位了解自己的家乡,欣赏自己的家乡,为之自豪,为之奉献,为之奋进。透过这扇窗口,中外人士将进一步认识合肥,关注合肥,走进合肥,与合肥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宏图伟业。
    历史是绵延不断的,今天的奋斗历程就是明天的历史华章。合肥,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加快发展,抢抓机遇,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肥,愿合四方之力,肥八方之士,谱写新的历史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赋
淝水之战,万古名典,合肥之谓,千岁云烟。东西汇流,合而《水经》之注,归异出同,分而《尔雅》之缘。斯地扼淮右之襟喉,镶江南之唇齿,瞻千樯之鳞次,聚商贾之辐辏。斯城流火丹云,凝脂素胭,安石榴之红火,炫丽纷繁,广玉兰之皓洁,流芬唱晚。霞霓氛围,喧闹大地,皎白端庄,势拔长天。到处嫣红,朱花与青实对恋,四处芬芳,白云共阔叶互绚。妙哉!小乔初嫁之羞涩。美哉!西施出浴之柔曼。因之而诵,以为怀恋。辞曰:合肥,历史悠久焉!巢湖之波,潋滟于南,古郡之所,江淮之间。历卧薪之尝胆,阅吴楚之烽烟;谈笑周郎赤壁,风吹火烧战船。英雄豪气,试比长短。览隋唐之故地,忆牛皋之大战。徐将军之浩气,张好古之谪贬。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左君弼之聚义,张献忠之克垣。风风雨雨,云雾弥漫。江忠源之自溺,陈玉成之开颜。乃至革命军之北伐,蔡炳兴之抗战。渡江战役,千舸扬帆,祖国建设,万马犹酣。九州战略之要地,中华形胜之家园。改革开放,乡野扬鞭,...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方言
“合肥老母鸡”闻名全国。这并非是合肥产的老母鸡品种优良,受人赞赏。而是因为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鸡”念成“老抹资”,被外地人引为笑谈。合肥方言不仅“鸡”、“资”不分,连“地”和“自”、“题”和“瓷”、“洗”和“死”也读音相似。由于语音不清,往往会发生误会。以前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两位合肥人出差外地,住进一家旅社的同一房间。晚间在洗脸时相互谦让:“老兄先洗”,“阁下先洗”,“你先洗,你洗了我才洗”,几句话中“洗”字都说成“死”字。恰被茶房在屋外听见,以为他俩在寻短见,慌得破门而入,方才发现是听错了话音。因此,过去每逢春节,合肥人为了忌讳,便改称“洗脸”为“净面”,或叫“抹脸”。否则,大年期间,全家老少“你死”、“我死”地叫个不休,实在太不吉利。在合肥方言中,还有许多词汇的含义与众不同。例如,指人“说谎”叫“屁磨”,说人“胡闹”称“搞脏”,赞人“能干”为“停当”,讥人“肮脏”曰“拾弄”;以及称“有趣...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源远流长合肥民俗(二)
九月九重阳节,又是敬老节。是日,文人雅士佩带茱萸“以文会友”,登高望远,赏菊花,饮菊花酒,品菊花蟹,吟菊花诗,作菊花赋,文气浓于花香酒意。冬至节,合肥人则喜欢把秋天储藏的大南瓜做成饼或南瓜糊,暖胃热身。因为冬至这一天为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日,过了此日则逐渐昼长夜短,故而合肥人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之民谚。这一天还是合肥当地葬坟,落“浮厝”(棺材未葬或浅葬),“拣精”(将朽棺中的尸骨残骸重新装殓放入瓦罐或坛子里重新埋葬)挖坑下埋并进行祭祀活动之日,也有的人家讲究“大寒落土”。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的腊八节,民间普遍煮食“腊八粥”,一般取适量的糯米,加豇豆、黄豆、绿豆、豌豆、红枣、花生仁、菱角米、莲子等洗净熬煮成粥,加糖或不加糖,味道都香美异常。而有的则加以核桃仁、桂圆肉、葡萄干等干果作配料,统称“八宝粥”。腊八节后合肥人开始备办年货。从“传庚”到“自由谈”旧时的合肥青年男女,受封...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源远流长合肥民俗(三)
人之出生之日,谓“生日”,而对高寿“生日”的尊称,谓之“寿诞”。“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为了牢记这一天,每逢生日,无论大人、小孩,不问贫家、富豪,都要不同程度地庆贺一番。生日有大、小之分,逢十谓之“大生日”,余者称作“小生日”。在“大生日”中,又因为年龄的不同,分成“做生日”和“做寿”。六十岁以上的才可称做“寿”。生日礼仪较“做寿”要简单得多,只是举家欢庆,或邀亲朋相贺,而“做寿”则较为隆重,除举家庆贺外,至亲好友还要携礼品前来祝贺,有寿桃、寿面、寿糕、寿联、寿屏、寿图等,其中很多都有寓意长寿的图案或文字,以期吉祥。有钱人家会将“寿”堂布置一新,张灯结彩,大摆流水席。早晨寿面,八小碟菜,中午酒宴,八大碗。也有的中午吃面,晚上酬宾。合肥民间还有偷“寿碗”、讨“寿碗”或赠“寿碗”的习俗。替老人做寿,素来有“做九不做十”之俗,因为“十”通“实”,寿不能满,故五十九做六十寿,六十八做七十寿,七十七...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源远流长合肥民俗(五)
在教导为人处世的谚语还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身正不怕影子斜,舵正不怕暴风来”,“穷不失志,福不张狂”,“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不怕山高,就怕腿软”,“丢了讨饭棍,莫忘叫街时”等,都是民间老百姓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至今还有着教育意义。至于方言谚语则又别有一番趣味。“一夜吃头猪,不如一觉呼”(呼,合肥方言睡觉的意思),“家有黄金万两,不赌手头作痒”,“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染缸里拉不出白布,阴沟里淌不出清水”,“猴子不上树,多打三遍锣”,“纸糊灯笼,一戳就破”,“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艺随身”等,寓教于乐、简练诙谐,常能给人以鞭策和激励。而“久晴必雨,久雨必有久晴”、“春东风,雨祖宗;东北风,雨太公”、“九尽花开,农活齐来”、“高田种麦,低田种稻”、“天黄有雨,人黄有病”等谚语,更是极好的民间科普教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