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追寻庐州古街巷张献忠与赵千户巷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6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追寻庐州古街巷张献忠与赵千户巷,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用计巧破有“铁庐州”之号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用计巧破有“铁庐州”之号的合肥城,被传为美谈。传说张献忠在攻夺合肥城前,途中偶遇一赵姓秀才,此人家住合肥城中,二人虽萍水相逢,但谈得甚为投机,张献忠对赵秀才之才学甚为钦佩。临分手时,赵秀才要求张献忠进城后对其多加关照,张便随手取出令旗两面交给赵秀才,并嘱咐说:“到时将此令旗插于贵府门前,可保你全家安全。”

    赵秀才回城后不久,合肥城就为张献忠部攻下。起义军蜂拥入城,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赵秀才急忙将张献忠所赐之令旗各插于居所的巷首、巷尾,附近居民闻知,纷纷跑到巷中避难。张献忠部下众兵士到此,见有令旗在,无一人敢越雷池一步。躲避在巷中的数千居民因此得免兵扰。

    不日,张献忠拜见赵秀才,不解地问道:“阁下府中何如此多人?”赵秀才答道:“我的家族有千户人家。”自那以后,赵秀才居所所在的巷子就被人们称作赵千户巷。旧址即在今淮河路西段南侧。(本文节选自《走进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追寻庐州古街巷--赵千户巷 

(合肥晚报记者 占金兵 ) 

    翻开两百年前的《合肥县志》,赵千户巷赫然眼前。在清时的庐州古城郭图上,赵千户巷还静静立在三孝口的西北角,垂首低眉,毫不张扬。但随着春秋辗转,在历史的隧道里,赵千户巷犹如一树昙花,袒露了瞬间的丰姿后即告谢幕。在庐州的众多古巷中,赵千户巷似乎没什么特色,但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它不仅仅是一条巷子,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个象征,浓缩着合肥人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说起赵千户巷,我们不得不触摸它的源头。相传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张献忠领兵攻打合肥城,众兵涌城,满城百姓无不惊慌失措。合肥城中一赵姓秀才曾与张交好,危急之际,拿出张献忠先前所赠的两面令旗,插在其居所的街头巷尾。张部众兵见令旗后,竟无人敢向前越雷池一步。慌乱中百姓见此情状,纷纷跑到巷中避难。一时间,巷内人山人海,挤满了避难的百姓。张献忠闻报后,带人来到赵秀才门下,问赵“族下为何如此多人”,赵秀才朗朗一笑:“吾无大能,唯族下人丁兴旺,算来有千户人家”。自此,赵秀才居所的巷子就被称为赵千户巷。古《庐州府志》载,该巷址在昔刘公祠旁。而据旧《城郭图》示,昔刘公祠位于今三孝口西北侧。

    令人遗憾的是,赵千户巷走到后来,一头插进了历史,隐身不见了。站在如今的三孝口,向西北望去,现代钢筋水泥丛林直延伸向天边,昔日的赵千户巷已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按说,承载着包容、宽厚、善良的赵千户巷,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们记住,但后人对它了解太少,没有多少人能说出它的来历,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听说具有如此优美传说的巷子,许多人面带惊奇。

    记者在一张上个世纪40年代绘制的合肥地图上,看见赵千户巷还无声地躺在地图中间,但谁也不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赵千户巷神秘消失了,是毁于战祸,还是灭于天灾,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据从事合肥地方志工作研究已有二十个年头的沈光化先生介绍,建国后,合肥城改造力度很大。本来城区面积就小,由于缺少保护,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改造中,很多巷子凋落了。“现在不但这条巷子本身荡然无存,就连这个仅具象征意味的名字也被废弃不用,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废旧街巷古今位置对照
草市街南起省博物馆,北至霍邱路。后拓宽蒙城路拆除。庙街南起安庆路,北至霍邱路。曾名红卫街,后建城隍庙市场,改名为庙前街。西马道巷东起拱辰街,西至井巷。后旧城改造拆除。徐小巷东起寿春二巷,西至宿州路。后旧城改造拆除。正心巷东起寿春四巷,西至寿春六巷。后旧城改造,建成楼群区。意城巷东起寿春四巷,西至寿春六巷。后旧城改造,建成楼群区。鲁班庙巷东起寿春四巷,西至寿春六巷。后旧城改造,建成楼群区。吴山巷南起义仓巷,北至宿州路。后规划入北含山路。寿春二巷南起北油坊巷,北至义仓巷。曾名二郎庙巷、向阳二巷,后规划入北含山路。北马道巷南起淮河路,北至立志巷。后旧城改造拆除。芒神巷南起长江路,北至安庆路。曾名盲人巷、长丰路。后规划入阜阳路。飞凤巷南起长江路,北至安庆路。曾名万花楼巷、一心巷,后拓宽改名为飞凤街。劳动巷南起霍邱路,北至淮河路。曾名大夫第,后拓宽蒙城路拆除。卫生一巷东南起庙东街,北至淮河路。后建城...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庐州(合肥古称庐州)小吃历史
庐州小吃(合肥古称庐州),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庐州在历史上,曾是三国、东晋时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明、清设府,辖庐江、巢湖等地,解放后为安徽省会,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她能采省内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继承古庐州小吃之精华,兼收并蓄得以丰富多彩。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省会迁来合肥,小吃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经营小吃的约占饮食市场的七成,除少数的店铺外,多数是摆摊,肩挑巷买,以油炸臭干、盐茶单、糖炒麻元、绿豆元、南瓜饼、馄饨、白糖饺子、韭菜盒子等品种为多。有些店铺善于经营,加之制作手艺精巧,还有了点名气,如"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冬菇鸡饺,"吴鸿发"的鸡血糊;长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园"的酒酿元宵、鸡蛋馍;"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五味斋"的五味元宵;"大雅楼"的旱饺;明教寺的腊八粥;"快活林"...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庐州治所抗金前哨隋唐宋元时期的合肥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师大举伐陈,庐江总管韩擒虎率5万人攻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陈叔宝被掳,陈被隋所灭。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南北朝局面结束,全国复归为统一。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中前期,合肥的社会经济有相当大的发展。在全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合肥人杨行密崛起于江淮之间,被唐册封为吴王,其子杨溥最终建立了吴国。宋元时期,合肥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有所上升,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很显著。从南宋建立(公元1127年)至宋金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的10余年间,宋金在江淮地区进行了激烈而频繁的征战,作为江淮重镇、淮西首府的庐州,成为抗金的前哨阵地。元初,统治者为了江淮地区人民的反抗,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庐州,专门设立一个蒙古军万户府,任命昂吉儿为该万户府的达鲁花赤(军事首脑)。至文宗时,又另封原镇南王贴木儿花为宣让王,驻节庐州,镇戍庐州、安庆、安丰(治所在今寿县)...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赋
淝水之战,万古名典,合肥之谓,千岁云烟。东西汇流,合而《水经》之注,归异出同,分而《尔雅》之缘。斯地扼淮右之襟喉,镶江南之唇齿,瞻千樯之鳞次,聚商贾之辐辏。斯城流火丹云,凝脂素胭,安石榴之红火,炫丽纷繁,广玉兰之皓洁,流芬唱晚。霞霓氛围,喧闹大地,皎白端庄,势拔长天。到处嫣红,朱花与青实对恋,四处芬芳,白云共阔叶互绚。妙哉!小乔初嫁之羞涩。美哉!西施出浴之柔曼。因之而诵,以为怀恋。辞曰:合肥,历史悠久焉!巢湖之波,潋滟于南,古郡之所,江淮之间。历卧薪之尝胆,阅吴楚之烽烟;谈笑周郎赤壁,风吹火烧战船。英雄豪气,试比长短。览隋唐之故地,忆牛皋之大战。徐将军之浩气,张好古之谪贬。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左君弼之聚义,张献忠之克垣。风风雨雨,云雾弥漫。江忠源之自溺,陈玉成之开颜。乃至革命军之北伐,蔡炳兴之抗战。渡江战役,千舸扬帆,祖国建设,万马犹酣。九州战略之要地,中华形胜之家园。改革开放,乡野扬鞭,...
·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方言
“合肥老母鸡”闻名全国。这并非是合肥产的老母鸡品种优良,受人赞赏。而是因为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鸡”念成“老抹资”,被外地人引为笑谈。合肥方言不仅“鸡”、“资”不分,连“地”和“自”、“题”和“瓷”、“洗”和“死”也读音相似。由于语音不清,往往会发生误会。以前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两位合肥人出差外地,住进一家旅社的同一房间。晚间在洗脸时相互谦让:“老兄先洗”,“阁下先洗”,“你先洗,你洗了我才洗”,几句话中“洗”字都说成“死”字。恰被茶房在屋外听见,以为他俩在寻短见,慌得破门而入,方才发现是听错了话音。因此,过去每逢春节,合肥人为了忌讳,便改称“洗脸”为“净面”,或叫“抹脸”。否则,大年期间,全家老少“你死”、“我死”地叫个不休,实在太不吉利。在合肥方言中,还有许多词汇的含义与众不同。例如,指人“说谎”叫“屁磨”,说人“胡闹”称“搞脏”,赞人“能干”为“停当”,讥人“肮脏”曰“拾弄”;以及称“有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