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合肥历史—源远流长合肥民俗(三)
人之出生之日,谓“生日”,而对高寿“生日”的尊称,谓之“寿诞”。“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为了牢记这一天,每逢生日,无论大人、小孩,不问贫家、富豪,都要不同程度地庆贺一番。生日有大、小之分,逢十谓之“大生日”,余者称作“小生日”。在“大生日”中,又因为年龄的不同,分成“做生日”和“做寿”。六十岁以上的才可称做“寿”。
生日礼仪较“做寿”要简单得多,只是举家欢庆,或邀亲朋相贺,而“做寿”则较为隆重,除举家庆贺外,至亲好友还要携礼品前来祝贺,有寿桃、寿面、寿糕、寿联、寿屏、寿图等,其中很多都有寓意长寿的图案或文字,以期吉祥。有钱人家会将“寿”堂布置一新,张灯结彩,大摆流水席。早晨寿面,八小碟菜,中午酒宴,八大碗。也有的中午吃面,晚上酬宾。合肥民间还有偷“寿碗”、讨“寿碗”或赠“寿碗”的习俗。替老人做寿,素来有“做九不做十”之俗,因为“十”通“实”,寿不能满,故五十九做六十寿,六十八做七十寿,七十七做八十寿,八十六做九十寿,九五之尊则可称“百年期颐”了。也有女子“做十不做九”,而此中亦蕴涵了许多道家思想的阴阳数说。
这些习俗中虽然不无有些陈旧的色彩,但人们现在还是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祝愿为老人“做寿”,只是在做法上省却了过往的繁琐礼仪,主要是家人团聚,祝福老人晚年快乐,健康长寿,大多已不从旧俗。也有些老人不乐意“做寿”,担心做了寿,会在心中留下更觉衰老、“来日不长,去日苦多”的伤感,希望安度晚年。
“货卖堆山”与“买涨不买落” 过去的合肥新店铺开业,第一天都要举行开业吉庆。是日,店堂内外张灯结彩,高悬“开业大吉”或“开业大发”的横幅,贴大红门联,焚香鸣炮。店老板亲自在店堂内迎送招呼顾客,接待前来贺喜的客人,遇有贵客则请入内敬以烟茶,款待酒饭。在开业的头三天还要实行优价酬宾,有的还馈赠小礼品,从而招徕顾客。在经商户看来,每一天的头一笔买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第一笔生意做好了就是“开张大吉”,若是头笔生意不顺,那么往往预兆这一天的生意都不好。为此商家在当天做头笔生意时,只要不赔本,少有利润都会力促成交。而合肥人一般也不轻易在一大早就向生意人乱问价,需要购物时亦不多计较,尽量成交,以免老板扫兴招致不快。
摊贩、商铺在出售货物时,总是将货物、商品堆放得满满的,以示货物充足,并且表明是未经顾客挑选的才入市的鲜货,以此吸引顾客,促进销售。若货架上的货物稀稀廖廖的,会被顾客认为是被别人挑拣剩下的“下脚货”,不好卖。因此许多精明的商铺、摊贩都会在货物陈列码放上下功夫,把充足的货源、优良的品质展现给购买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顾客以信赖。所以合肥人常去大商场、批发商场购物,就是看准了商场货物齐备,可供自由挑选的余地大。
合肥人喜欢凑热闹,可是却又从不会盲目跟从。“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常常成为买卖双方的口头禅。卖者常以货好不轻价、“一分价钱一分货”标榜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而老百姓则又常信奉“只有错买,没有错卖”的信条,更是对常以“跳楼价”售卖的产品报以怀疑的态度,只有在做过充分比较后才会放心地打开自己的钱袋。
“买升不买降,买涨不买落”,买者不以价“贱”,不以货“贵”,而以货物质量的优劣,是否实在,是否真的好吃、好用、好看、值得购买而选购。卖者有利,买者有图,自然是一拍即合,达成交易了。
“新衣下水再上身” 合肥人至今却仍保留着一个独特的穿衣习俗。那就是新衣服不论是买来得还是刚做成的,都必须要下水洗过才穿上身。
这个习俗相传是与北宋时期合肥做官的包拯有关。在包拯调任陕西转运使的赴任途中,由于宋仁宗的疏忽,忘了及时派发新的章服,包拯穿“原服”上任。本来这没有什么,可是偏偏有少数的奸臣,以有失国体、蔑视朝廷厘制的罪名陷害包拯,上告到宋仁宗那儿。因仁宗知道内情,所以严词驳斥了那些上告的大臣,并嘉奖包拯“原服上任,力保廉洁,国有良臣朕之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