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张乐行捻军羊山集、杨柳集之战
1852年11月(咸丰二年十月),在苏鲁豫皖交界的12州府,以雉河集(今属安徽省涡阳县)为中心,爆发了大规模的捻军起义。1855年秋,各路捻军首领举行“雉河集会盟”,公推张乐行为盟主,并决定建立五军旗制,推举各色旗的总首领:黄旗张乐行,白旗龚得树,红旗侯士维,黑旗苏天福,蓝旗韩奇峰。会后发布告示,制定条例,严明军纪。以会盟为转机,捻军由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的原始“部落”状态,开始走上联合作战的新阶段。1857年春,捻军与太平军在霍丘、六安交界处会师,经协商,捻军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联合作战。1860年9月(咸丰十年八月)至1868年8月(同治七年七月),捻军主力多次深入山东,重创清军。
1860年9月24日(咸丰十年八月初十),张敏行、姜台凌等率捻军万余,由安徽宿州进抵峄县、兰山(今临沂),10月中旬进至鱼台、金乡、嘉祥、巨野,26日进逼济宁,大败清军。旋即兵分三路:东路经滋阳(今兖州),克宁阳,围攻泰安府城,月余不克,遂转曲阜;北路经汶上至东平戴庙、寿张黑虎庙,复趋梁山,南下攻占巨野,经定陶、曹县入河南;东北路经泗水、费县、新泰,攻占蒙阴,继由沂水、莒州(今莒县)、日照、赣榆入郯城,后转峄城返江苏。捻军此次入鲁,历时两月,转战26州县,缴获众多粮食牲畜,胜利返回淮北。在捻军影响和推动下,山东的幅军(兰山、费县、峄县一带)、文贤教军(邹县、曲阜、泗水一带)、长枪会(鲁西南曹州一带)以及鲁西宋景诗、淄川刘德培等揭竿而起,反清武装斗争遍及半个山东。
清政府惧怕捻军由山东进入直隶,危及京畿,于11月5日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文渊阁大学士瑞麟以侍郎衔帮办军务,赴山东剿捻。12月17日,僧格林沁率步骑兵万余(内八旗兵马队3500人、步队2000人,绿营兵5000人)进驻济宁。
时,捻军著名首领刘玉渊率众4万余,进入鱼台、金乡境,僧格林沁督骑兵追击。时值大雪,道路泥泞,清军不熟路径,疲于奔命。26日,捻军与僧军在巨野、金乡间之羊山集接战,僧格林沁率主力从东面进攻,瑞麟率部从西南攻击。捻军分兵以迎,首先将僧部击退,继而包围瑞麟部。经激战,歼清军骑兵数百,副都统格绷额等,瑞麟突围,落荒而逃。僧格林沁把羊山集败绩的责任全部推给瑞麟,参劾他突围后“不在巨野扎营,复越过嘉祥、济宁退至汶上……以致后路官兵涣散,实属怯弱无能”(《平捻方略》卷90第3~4页。)。清廷革瑞麟职,改由西凌阿、工部右侍郎国瑞帮办僧格林沁军务。
羊山集之战后,僧格林沁亲至黄河旧堤勘察,部署战守:从河南考城至山东鱼台南阳湖浚壕筑垒,修筑起一条西连黄河东接运河,长达235公里的防线,令沿线之曹县、单县、菏泽、成武4县民团分段把守;郓城、巨野、济宁、金乡、嘉祥、鱼台6州县民团闻警协守。1861年(咸丰十一年)1月中旬,捻军首领赵浩然、张敏行、李成等率黑、蓝、白三旗4万余人,由砀山、虞城逼近单县,随之分兵两路:一路在曹、单一带游击,一路进至羊山集。2月2日,僧格林沁及副都统舒通额、营总富和分率骑兵,包抄羊山集捻军。捻军跳出清军包围,北上嘉祥纸坊,继又南下金乡、成武、单县间,后至菏泽东北关李家庄,筑垒布阵,以待清军。20日,清军南、北两路,分由沙土集、安兴寨攻击捻军。捻军步队居中迎敌,骑兵由两翼抄袭,清军大败,伤亡近千。捻军缴获枪械马匹甚多,后经东明折回河南。
3月11日,数万捻军再入山东曹、巨、郓境,从东平州(今东平县)之戴庙、安山渡过黄河。僧格林沁饬令副都统伊兴额、徐州镇总兵滕家胜,率2000余人追击。捻军在东平、汶上间之杨柳集预设伏兵,相机制敌。17日,双方在卧虎山接仗,捻军佯装不支,退至杨柳集。当清军追至预伏地区时,捻军伏兵齐出,伊兴额、滕家胜突围不成,均被,清军伤亡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