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2)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2
转发:0
评论:0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2),徽州文化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徽州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封建政权、思想、文

徽州文化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封建政权、 思想、文化充分高度集权和加强一体化时期形成并获得极大繁荣的区域文化,封建性应是它的本质属性。 座位徽州文化基础之一的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商帮,贾儒结合、 贾仕(官商)结合、重亲谊、重乡谊等都是其封建性的具体表现; 古徽州教育更是一种封建教育,其教材的选定、教程的安排、教授的形式、 教授的目的等无不内在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容和要求;更主要是, 作为徽州文化指导思想和内核的程朱理学,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其一切都是在维护和辨护于中国封建社会。 也由于徽州维护的封建性本质,因此,当历史的脚步发展到近代, 随着中国封建忽视的结束,徽州文化随之一体化般地衰退了,辉煌属于过去。 然而,曾保持兴盛几百年的徽州文化,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是有其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五千年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封建文化, 而中国封建社会在进入了南宋以后,开始处在后期,徽州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签名崛起并繁荣,它的全面性、丰富性、 辉煌性使之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同时又由于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典型性、 全国影响性,又使之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 从而确定了它典型代表和标本的地位。 中国封建哲学意识形态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在晚期以后与徽州哲学意识发展基本线索的内在对应情况能很好地证明这点。 中国封建哲学意识形态一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而儒家文化的发展又是经过几个阶段的。 随初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经典入家阶段,建立的是以"仁"为核心, 达"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一理论很快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青睐。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quot;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式确定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地位, 同时,董仲舒又将孔孟思想加以极端和神学化, 以天命论形式改造孔孟儒学,建立"天命论"儒学,提出"三纲五常", 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此为第而极端。到了两宋, 由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佛教兴,而中国哲学一时退处于无权; 然其中固不乏独至之处。宋学兴乃即以是为凭籍,以与佛学相抗焉"。(1)天命论形式的儒学日益显示其不足,于是理学兴起,将儒学理论化、哲学化,从而建立更系统、严谨的体系,程颢、 程颐是理学体系的形成者,朱熹是集大成者,构成儒家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 理学之后则是儒家文化的衰退,特别是到了明清以后, 启蒙思潮、反理学思潮出现,形成了儒家文化发展的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长达几百年,其中又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早期启蒙运动时期,其特点是披着封建文化的外衣反儒学、反封建;

   第二个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特点是明确提出"打倒孔家店",接受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化。 上述基本线索,从理学阶段开始就与徽州结下不解之缘。

   首先是理学,且不说作为创始人的程颢、程颐祖籍歙县篁墩, 朱熹祖籍婺源,程朱理学在徽州也影响至深, 其中仿佛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它以维护、 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著述甚丰,源渊流长,影响甚大,代表了朱子理学的正宗,独领风骚, 既是作为程朱理学的典型投影更是作为了典型缩影。

   其次是在早期启蒙运动时期,徽州人披着封建维护文化的外衣反理学、 反封建又在全国最为出色, 这其中戴震是世人共识的早期启蒙运动的一面大旗。段玉裁评论说:戴氏的学说"专与程朱为水火", "发狂打破宋儒家中太极图。"(1)梁启超评价说:戴氏"欲以'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就此点论之, 乃与欧洲文艺复兴之思潮之本质绝相类?quot;(2)认为这是"为八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革命",是"发二千年所未发"。(3)孙叔先生则更是明确地指出:"戴震是'五四'运动以前对封建礼教发起勇猛批判的第一人"。(4)

   其三,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徽州人胡适是一大旗手。 作为拥 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从小就接受徽州文化熏陶的胡适, 在这一运动中,提倡文学改良,反八股文言;提倡中西文化结合, 主张要接受西方文明;引入实用主义,倡导假设, 小心求证"等等,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在当时以及在之后都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胡适是世人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可见, 宋以后徽州哲学学术思想的发展是完整地、 典型地体现和反映了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哲学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内容。 不仅如此, 徽州文化的其他内容及徽州社会生活结构与方式也都是这样那样地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中国后期封建文化形态在这些领域的典型投影和标本体现。例如徽商, 它就是作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业发展及商帮形式的一个典型, 其"贾而好儒",贾仕结合,强化宗谊,重视教育的特点;采取走贩、囤积、放债、垄断的经营方式;精承管刘术,善于察低昂、权时予等等, 无不从中透露了当时中国十大商帮的一般。

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唐力行先生的专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就是以徽商为标本案例而展开剖析论述。再如,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人论、 社会生活结构关系等都是恪守程朱理学的教化,人们重忠、重孝、重义、重节等等,而这又恰是以徽州最为典型、显著。 仅以徽州妇女为例,受程颐"饿死事极少,失节事极大"说教影响, 徽州妇女殉理学之道者全国最著,歙人赵吉土曾指出:"新安节烈最多, 一邑当他省之半。"(5)民国修订的《歙县志》有十六本,其中《烈女传》就有四大本; 在徽州为节烈妇女树立的牌坊也是最多的,从一坊一表到一坊几表甚或一坊上万表皆具,如清光绪三十一年,徽州府建了一?quot;孝节烈坊", 竟集中表彰全府孝贞节烈女性达六万五千余人,甚称一奇。至今,在徽州境内, 留存的各种节烈牌坊还比比皆是,由此可窥见一斑。 徽州是中国封建伦理教化最甚和最为典型的地区。 正因为徽州文化及徽州社会是中国封建文化及封建社会一个典型代表和标本体现,由此, 也就决定了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 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 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 正因为徽州文化是一种积具典型性、辉煌性、 丰富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因此, 它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到了本世纪四、 五十年代这种研究达到第一个高潮。八十年代后, 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概念广泛传播,人们已不再满足对徽州向题的专题性研究, 而是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今黄山市)、合肥、芜湖、上海、北京、 杭州等地及海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有关徽学研究的组织机构,出了一大批成果,创办了各种专门刊物, 使徽学研究达到第二和高潮。九十年代后, 徽学研究又踏上更高阶段,特别在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交流上日趋频繁和深入, 1991年8月1日至6日,徽州师专、黄山文化书院、 市徽学会在屯溪成功召开第二届戴震学术思想研究会,会上, 笔者曾提出要研究戴震与徽州文化的关系;1991年11月2日至5日, 黄山文化书院、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院、 黄山市社联在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宾馆成功地召开了"大陆首届胡适学术思想讨论会", 会上提出了要研究胡适与徽州文化的关系。

   之后几年,国内、 国际间的徽学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交流日趋频繁, 1993年8月4日至7日,黄山市社联暨《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黄山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在屯溪成功地召开了"全国元明清文学与徽州学讨论会";1993年10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徽大学、 黄山市社联在黄山市召开首届"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 1994年11月,黄山市人民政府又会同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社科院、 安徽省社联等物家在黄山市召开首届"国际会学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日本、 韩国及港台、代表90多人参加会议;1995年8月, 黄山市社联又与中国社科院徽学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在黄山市主办召开了第二届国际会学学术讨论会,共有代表70人, 其中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的代表17人;同年10月, 黄山市社 联又与上饶师专、江西教育学院、安徽省朱子学会(筹)、 中华朱子研究会(筹)等单位合作, 在黄山市又成功地召开了"国际朱子学术讨论会"等等。徽学的研究得到大大的宣传和深入, 日本等国也都纷纷成立各种形式的徽学研究组织, 韩国也于1993年后开始兴起徽学的研究;来徽州研究、 考察徽州文化的外国专家、学者沓至纷来,1996年一年, 仅笔者所接待并与之展开形式交流的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 新加坡的学者就有30余人。 徽学是并列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之一的认识已日益取得学术界、新闻界及社会的人同,徽学走向世界以成为国际性显学已经成为大趋势。所幸的是, 九十年代后的这些有关徽学研究的系列活动, 笔者都曾是最主要的倡起者和具体的筹划、操作承担者。 在叙述了有关徽州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况后,笔者认为有一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者就是对徽州文化的研究究竟有何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对此, 笔者以为,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

  (一)、可籍一了解与弄清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 大家知道,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们一般有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可读,再加上各种宫廷文书、野史、逸文、杂记、笔记、 小说等等,典籍浩如烟海,其可作历史学研究的资料之多,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难以媲美的。然而,史志官记述历史, 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 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自己的事例则很少问及,正象我们今天到北京、 西安去考察一样,接触的多为宫廷文化、仕宦文化、上层社会文化。 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 描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 也总难免爱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 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 有则亦多有选择和文饰,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 人 文荟萃,文风昌盛,教育发达,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更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因此,文物、文化的保护、保存意识极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动,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保存、留存下来。目前, 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 古塔等就留存有近5000多处, 特别是徽州古代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称为是世界一大奇迹。它目前已被各博物馆、图书馆、 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 五十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 故宫明清档案等齐明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1),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该有千余件。 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谍、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 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自己为自己各自切身利益等而实在真实地形成的,第一手性强,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研究它,可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这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 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具有几乎保存原貌完好的村庄、存落、祠堂、房屋、 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此,小说价值极高,意义重大。

  (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几千年,唐时达鼎盛,至两宋以后,则开始进入后期阶段;中国社会的经济、 文化发展的中心也随着南宋王朝?quot;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 江南从此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切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中心大转移这一契机而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 内容广博,全面系统,纷呈的学派、流派, 各个都作为了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 如上文所述的新安理学即如是。再如徽派朴学, 它就是中国小说史上开一 代小说时代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 四百年小说史上地位显赫,因此, 研究徽派朴学极具中国近代小说思想特别是经学研究的典型标本研究价值。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了中国花艺术在发展代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 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了整个两宋以后的整个画发展,并且其师承和影响一直至今;等等,等等。所有说, 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着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露一般, 特殊中能反映普遍,学术价值极高。

  (三)、 徽学研究还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徽州地处皖南,毗邻将浙,纬线范围在北纬30线左右, 自然环境神奇, 境内既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及境色奇异的被人称之为"尚待开发的黄山"自然保护区古牛降和清凉峰, 还有全国道教名山齐云山、"几百里山水画廊"的新安水系等等, 自然地理环境自成一统,相对独立,"东有大障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寒,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2)区域范围只一万多平方公里(指古徽六邑),历史上总人口充其量百万人,然其却孕育、衍生、发展出了极具特色且辉煌的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现象既有整体上的共性───包括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相比的共性和针对自己统一性的共性,更极具地理区域上的个性; 既映印包容了东方文化的一般,更呈现、蕴藏了徽州这一方山水、土地环境的个别, 影响极大,特色鲜明。如徽派建筑艺术,其独树一帜的特色, 就是内在地包容和照应了徽州地理环境、山水、资源、 风俗及文化的特点;再如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州三雕艺术、 徽州文房四宝艺术、徽漆、徽菜等, 也都既具有在中华民族特色和东方色彩上的实用、审美的价值和意义, 又是内在地与徽州地理环境及资源的条件相关联, 具有地理文化单元上的缘起发生和现象存在的意义等等。还有如徽州人和社会结构是"聚族而居",因此, 研究各个姓氏村落的演变、变迁及历史发展情况, 特别是研究不同姓 氏家族及村落的相互交往、 纠葛共存关系就特具有姓族聚落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   总之, 研究徽州这一方相对独立的土地上诸多文化现象是究何形成、如何发展、内在关联程度如何、何以衰落、未来有何走势等问题,都应既是东方人类文化学、 地缘与地理文化学的重要课题,与现实的切合性也极大, 极具可供研究的魅力和意义。 四、具有移民文化研究价值。徽州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    这其一是表现在徽州社会、人口、文化的本身原就是由移民而形成,由此决定了其社会与文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都深受移民问题决定、影响。如徽州文风昌盛、重儒及弟、重教育、 重对子弟的培养、重"亢吾宗"等等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的形成, 就很受徽州人本为中原北方士大夫族、名门望族的移民, 姓族中多有自己曾为显赫家族的姓族记忆以时刻不忘再显族辉煌的移民特性决定和影响;徽州的宗族文化、聚落文化、水口村庄布置等等, 也都直接与移民问题关联;特别是徽州的方言,至少是其语音的复杂性上, 十里不同音,山南山北各方言,堪称一奇,对其研究, 亦称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也多少与移民问题紧相关联。

   其二是表现在,徽州文化的昌盛与发展, 本身还存在一个由徽州本土再向外移民的问题。徽州文化不仅包括本土的诸文化, 更包括由本土而移出于外,影响于外,发扬发展于外, 同时还是保存着自身顽强的同一性文化。如徽商,它就是徽州人出游外地的经商之帮。 徽商虽远离徽州本土走四方,聚居全国各地,但他们总不忘宗族, 不失乡谊,修谱收宗,建会馆、聚同乡,同祀朱子等, 文化上保持顽强的同一性,构成独特的移民现象。再如徽剧, 它也主要是由侨居、寓居于外地主要是扬州、苏州的徽州人倡兴、扶持、 鼓动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文化现象。 其他还有如徽州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徽派刻书、徽派篆刻等,也多与移民问题有关。因此,笔者的观点是,研究徽州问题, 必须要时刻不忘它的移民性质,时刻不忘从移民学的角度来看待徽州问题, 强化多角度、对思维的研究;同时,研究了徽州的移民文化, 又可望从中获寻 有关,移民文化的一般与个别规律,构建中国封建社会的移民学。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注解)
① 关于徽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无确定定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 年第一期上曾发表了曹天生《本世纪以来国内徽学研究概述》一文,其中就例举了数种。但在该文中, 曹先生将笔者例定为是主徽学研究的对象为徽州的社会经济史说的代表,这恐是对笔者的一个误解。在此辩明。  ① 参见赵富华《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载张脉贤、刘伯山、陈平民编《徽学研究论文集 ㈠》② 参见王业友《安徽屯溪发现的先秦刻划文字或符号议》载《东南文化》1991年第二期③ 参见翟屯建《徽州先秦史初探》,载《徽学》第一期。
① 《越绝书.越绝外传.吴地传》② 参见施光明《论皖南山越》,载《安徽史学》1986年第四期。③ 《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④ 《三国志》卷六十《吴书.贺齐》⑤ 《三国志》卷六十四《吴书.诸葛恪》  ① 《隋书.地理志》    ② 《旧唐书.地理志》   ③ 《太平环寰宇记》   ④ 何光岳:《百越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   ⑤ 参见斯波义信《宋代徽州的地域开发》,载《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黄山书社。   ⑥ 程尚宽《新安名族志》   ⑦ 《新安志》卷六   ⑧ 《后汉书》卷二一。   ⑨ 《新安名族志》卷下   ⑩ 嘉靖《徽州府志》人物传  
① 淳熙《新安志》卷1   ② 赵《商山书院学田记》   ③ 道光:《休宁县试》}
①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  ② 参见李明回《谈新安画派》,载《安徽文博》第四期   ③ 参见郑清土《何震和徽派篆刻》,见《徽州学丛刊》创刊号   ④ 嘉靖《徽州府志》   ⑤ 参见周芜《徽派版画史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⑥ 道光《梦华琐簿》   ⑦ 参见李济仁、 胡剑北《新安名医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⑧ 参见吴小汀《明清时期围棋"新安派"初探》,载《徽学通讯》总第17、18期。
① 参见张秉伦《明清时期安徽的科学发展及其动因初析》,载《徽州学丛刊》创刊号,1985年。② 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  ③ 《新安二布衣诗清稿本》现藏祁门县博物馆
①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一二   ② 祁门《武溪陈氏宗谱》,现藏笔者处。   ③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④ 许承饶《歙事闲谭》卷28   ⑤ 康熙《徽州府志》卷8   ⑥ 参见拙作《徽商概论》"徽商兴起的原因。"载《黄山日报》1996年5月4日的天都版   ⑦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
① 参见刘秉铮《徽州书院沿革述略》载《徽学研究论文集㈠》 ② 参见《徽州教育记》载《徽学通讯》第13-14期增刊。   ③ 康熙《徽州府志》卷7。   ④ 参见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第192页   ⑤ 参见吴建华《清代徽州状元》,载《徽学通讯》第13-14期增刊   ⑥ 雍正《程朱阙里志序》   ⑦ 清休宁《茗洲吾氏家典谱.序》
① 吕思勉《理学纲要》篇二《理学之原》
① 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  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③ 梁启超《戴东原图书馆缘起》  ④ 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  ⑤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① 参见《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第一卷前言  ② 道光《徽州府志》卷一,形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1)
位于黄山脚下,与黄山神奇的自然山水内在发生、并存、关联的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深切透露了东方之谜、全息包容着中国封建社会民间经济与文化社会之内容的地方文化,其辉煌性、典型性,独具的特色和重要的地位,激起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对其展开研究,形成了"徽学"。它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在今天,更是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作为了中国并列敦煌学和藏学的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学之一。笔者是主徽学就是关于徽州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学问说的。(1)徽学研究尽管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文化界已是十分火红,然对什么是徽州文化?对其研究有何学术价值?学术界目前还缺乏整体系统、清晰结构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旨在此方面点工作,企以提出一个框架轮廓的初步意见,抛砖引玉。一、徽州文化的界定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对此,可以说,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论及的界说。据笔者理解,所谓徽州文...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微州文化—徽州文学—(2)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行
着五月的湿润,一路青山绿水,我们乘汽车从江南名城芜湖出发,沿皖赣线南下,开始了我们的徽州古道行。车行约四小时,皖南山城绩溪便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位于绩溪县上庄村的胡适故居。毗邻不多远处的旺川乡,有保存完好的太平军壁画,金戈铁马,气势恢宏的壮丽史诗。距县城十余公里处,便是明朝胡适祖孙两代尚书牌坊,和大坑口古民居建筑胡氏宗祠。古朴遗风,人文荟萃,无怪当年大诗人苏澈在绩溪任县令三年流连不肯离去。然而,我们的朋友,绩溪宾馆邵观杰经理却对我们说:“这里才算跨入徽州的大门”。恍如一幅淋漓尽致的山水画展现眼前:歙县位于新安江上游,始于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歙州的州治所在地。后被宋徽宗以自己的帝号改为徽州,一直沿用至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以及著名画家渐江大师和黄宾虹先生都出生于此地。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园林,以及中国京剧的前身――徽戏等源出于徽州,如滔滔奔...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3)
徽州文化的基本内容徽州文化在南宋崛起之后,经元时的发展,至明清,其发展已达到充分化,体系完善系统,内容深刻先进,特点鲜明典型,其辉煌性、丰富性,至少是表现在:其一,南宋以后,徽州人几乎是在文化的所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在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创造与发展,以至形成了各自有着自己风格与特点的流派。如商业经营上有著名的徽商(后文在述)。哲学上有新安理学,它亦即朱子之学,其开山祖即朱熹本人,主要代表人物有婺源的程洵、休宁的程永奇、汪莘及程大昌等,渊源流长,"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惟新安之士为然。"(3)考据学上有徽派朴学亦即江戴朴学(江即江永,婺源人;戴即戴震,屯溪人),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清江藩评价说:"三惠之学兴于吴,江永、戴震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1)绘画上有新安画派,歙县江韬(即浙江)被认为是其祖师,近代有歙人黄宾虹...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1)
徽州文化的来源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概念与"徽州历史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后者的外延更为广阔,而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清晰"徽州文化"的概念,了解徽州历史文化的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徽州历史文化应是指所有发生、存在于徽州地域内的文化,它渊源流长,其发展至少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徽州早期生活的是越人,越人一般是指那些善于使用"这种劳动工具的人的群体,他们是由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嗥族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斗,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的"百越"部落。徽州大地上的越人是属于哪一支越,目前还难考,但他们在徽州土地上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这是肯定的。我们考察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把徽州历史文化从母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从目前我们已掌握的材料以及众多徽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新洲遗址、下冯塘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