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建筑中国式教堂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建筑中国式教堂,中国自宋之后,宫廷和寺庙建筑日趋僵化、呆板,各方民居多失于世俗,惟徽州建筑依
中国自宋之后,宫廷和寺庙建筑日趋僵化、呆板,各方民居多失于世俗,惟徽州建筑依托“程朱阕里”的教化之功和徽商的雄厚财力,以原始的干栏建筑为基础,注入风水、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礼仪等文化元素,最终发展成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建筑形式,被称为“中国式教堂”。
徽州当地的建筑原都为干栏式。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兴盛,干栏式格局已经成了徽商按照儒家理法生活、待客的障碍。在我国的居住文化中,院落以及与院落相连的厅堂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清康熙帝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欧洲一定又小又穷,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发展,人们不得不住在半空中。”徽州虽然土地紧缺,但已然不穷,于是厅从楼上被移到了楼下,底层高度很快跃升了1米以上,甚至还出现了层高达5米多的豪宅。
底层的升高,一方面抬举了整个建筑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主要活动场所下移,而采光依然依赖被挤压的天井,于是人们从原始的空中生活,迅速进化到脚踏实地的、有品位的沉静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静谧。换一个角度说,徽州建筑对居住在其中的人是有选择的,如果你是一位“足够理性”的人,在里面就很容易自得其乐。但如果你思想复杂、欲念多多,恐怕就无福消受那种静谧之美了。
以民居、村落入选世界遗产的,在中国只有徽州一例。从这一点来看,徽州建筑可算是中国民居的典范。身处与自己精神追求趋同的建筑中,又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
·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在徽州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提起徽州文化,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高高的马头墙,青色的蝴蝶瓦。许多人,包括不少海外人士都想来徽州看看。因此,来徽州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这些观光旅游者一到徽州,便蜂拥到古民居比较集中的某几个地方,一批接一批,很是热闹。但是,这种情形也有它的不好处。由于人们熙来攘往,指指点点,把小村本来幽静典雅的气氛冲淡了,那些原本应当感受到的东西无法完全感受到了,常常留下遗憾。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想真正感受徽州民居的文化韵味,那就请沿着古道,沿着河边,去看看散落在山间河畔那些不起眼的民居吧。徽州古民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分布广泛。在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徽州地界里的千数以上的大村小庄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古民居。据专家说,明代民居数以千计,而清代民居则数以万计。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相比。它将民居建筑推到了极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
·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留梦徽州徽州古建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对于徽州发出的艳羡之声,因为徽州有的不仅仅是象黄山这样天下奇绝的胜景,更有闻名于世的徽商,以及徽商的兴盛所带来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文房四宝中徽州就独占了徽墨与歙砚两项,在绘画、戏剧、医学、建筑等诸多领域都占据着重要一席。徽州人还有很强的故土观念,纵然是外地发达,也多会回到家乡。所以徽州几乎是县县有古村,村村有古宅了。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被誉为古徽州建筑三绝。因为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徽州的民居很少会建很大的规模,然而,富商巨贾们的斗富心理又使得他们不可能仅仅修建一个简陋的居舍,正因为如此徽州的建筑中石雕、砖雕、木雕都十分的考究精美,特别是木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祠堂-呈坎宝纶阁我们最先到到达的古村落是位于歙县的呈坎,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诗云“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整个村子按照“阴(呈)阳(坎)二气统一,天人和一”的...
·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木雕的由来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安徽省一侧“徽州”之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之前与唐时均称为歙州。明、清时,领有休宁、歙县、黟县、绩溪、祁门、婺源(今划归江西省)六县,这里盛产竹、木、茶和文房四宝,天然风光异常秀丽。明清时期这里经济、文化非常发达,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就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欲织金银气,多从黄山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达了明人对徽州的艳羡。在汤氏看来,徽州不仅有藏镪百万富商巨贾,以豪富天下著称,而且有驰名中外的黄山、白岳山水。他五十九岁时〔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还是如愿到了徽州访友游览。留句“予尝闻海阳之地,松罗奇秀,不让匡庐、九嶷、巫峡,心窃慕之,戊申秋偕陈子伯书裹粮履杖其间。”金石书画与剑学歌叹当然徽州迷人之处还不止于此,特别是古文化发达,“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很多,达官显贵代不乏人。徽州乃为程朱理学之发源地,琴棋书画,篆刻金...
·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徽州桥名的由来
徽州古桥不仅数量多,类型繁,而且古桥的名称也妙趣横生。一是以人或姓命名。这类古桥大多为纪念桥梁的建造者,或因某姓聚居地而命名。比如,歙县牌头的永宁桥,系由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桂林洪永宁捐资兴建。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不朽功德,遂以其名“永宁”而命名之。同为歙县的宋村郑翁桥,也是因为桥乃郑闇、郑武相、郑风相等创建,因而得名“郑翁”。再如休宁古城山下旧市的赵公桥,婺源汪口的曹公桥,其名也都是取之于该桥的建造者之姓氏。像赵公桥为赵廷贤所出资建造,而曹公桥则自唐代就已经为曹氏先人曹仲泽所创建,其后历经明清两代,该桥虽时为洪水所冲圮,但曹仲泽的后人曹珏、曹俊、曹鸣远皆及时捐资或动员族人捐输给予兴复和重建,以承祖志。至于歙县和祁门的4座高阳桥,一看桥名,我们即会脱口而出,这一定是许姓人氏兴建的桥梁。果然不出所料,从歙县许村、唐模、西坡,到祁门的高阳桥,无一例外地是由许姓聚居村落或许姓人氏出资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