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宗教及民间信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1
转发:0
评论:0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宗教及民间信仰,晚清时期,徽州的民间信仰受到的外来冲击较小。歙县城中虽有英国耶稣堂和法国天主

  晚清时期,徽州的民间信仰受到的外来冲击较小。歙县城中虽有英国耶稣堂和法国天主堂,但奉教者较少,“惟犯罪奸民偶借为护符焉”, “近(按:当指晚清)亦敛迹畏法,不敢多事”。 休宁有天主堂2所,耶稣堂1所。 祁门天主、耶稣两教,咸、同以后入教者甚属寥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间,教风最盛。翌年以后,“教风渐杀,彼此往来,渐见融洽”。 婺源天主教最早是在西乡董门竖造教堂,一时势焰极盛,奉教者相当多,其人员多是下层未受教育的民众,但不久也渐趋衰微。 在绩溪,“佛教盛于道教,天主盛于耶稣”。 绩溪县信奉天主教的在庚子年(1900)计有教民287人。由于他们在民间诉讼时能够得到保护,故而入教的人日见其多。但后来也逐渐衰微,仅有天主堂和福音堂各1所,信仰者也寥寥无几。 至于僻远山乡的黟县,“其奉天主、耶稣各教者,盖不多见”。

    与外来的西方宗教之寥落情形相比,徽州的本土民间信仰颇为活跃。如在歙县,通常有保安会,数年开光一次,游神演戏,科敛丁口。保安会所供奉的,主要有五瘟、大王、小王以及汪公、八、九相公。妇女喜欢崇拜观音大士,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灵山雷祖会香火最盛,红男绿女纷至沓来,前后长达数昼夜。九、十月间,各乡又有“忏香会”,推年老而且在会时间长的人为“香头”,共同朝拜九华山的地藏王和齐云山的上帝,“旗锣诵佛,长途喃喃不休”。归来后设坛建醮7天,坛前列有数十百柱大香(称“屋柱香”),花费的金钱多达数百金至千金不等。二月二日,各铺户于堂中高悬土地财神衣,争妍斗靡。大、小村落之中,土地庙、财神庙和五福庙等随处可见。 在休宁,比较著名的迎神赛会有“黎阳磨豆腐”、“赣帮八月一”、差班的“土地会”、西关庙杨三舍人的“龙灯会”和城隍庙的“演戏赛会”等, 当地百姓虔奉巫医,“就乱(‘乱’疑为‘乩’字之讹)坛以请汤药,问灵姑以断疾病”。他们在隆阜建有华佗庙,在华山、马鞍山为吕祖塑像。“临溪周宣有灵,则焚纸鸡纸伞以报之矣”。牛一发瘟,就请神出游,“以为牛福”。在阳湖,“人一致疠”,即请神跑马。此外,城隍庙的扮鬼会,赴齐云山报父母恩,当地人更是相沿成俗。 在婺源,所奉为神道者也相当之多,主要有元帝(即玄帝)、关帝、汪王、周王、观音和地藏等神庥。民间的朝香、建醮、度孤和斋忏等信仰活动,也相当频繁。 而敛费酬神,如“同年会”、“戏会”、“土地会”、“社会”、“灶会”、“胡帅会”和“李帅会”等,不一而足。其中尤其著名的,如城乡的“四月八会”,东乡汪口的“三宝仙会”,北乡清华的“端阳会”,南乡中云的“重阳会”,“演戏至十余日,縻费至数百金”。 祁门人也相当重视地方神道,如岳帝、祖师、地藏、五显和土地,无不有会,一般百姓敬畏神明,每遇疾病,诚心祷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中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八月节、团圆节等。民间有家人团聚,饮酒、赏月、吃月饼的传统风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五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中秋又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战国时《归藏》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唐李商隐诗称:“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相传嫦娥偷药升天后变成了蟾蜍,故月宫就有了“蟾宫”的别称;又称月宫生桂树,天帝命吴刚伐桂成仙等等,有一系列传说故事。中秋吃月饼赏月,则是流传至今的一大习俗。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重阳
古人以奇数为阳,九为个位阳数之极而成为阳的总代表,故九月九日为重阳日。民俗尚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民间过重阳节要做黑糍粑吃,称为“穿虎皮袄”,表示秋天将尽,天气变冷了,俗语称“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雨就是雪。”旨在提醒人们要注意冬冷保养。1989年,国务院规定重阳节为中国的“敬老节”。城镇各组织、团体、单位要购买补品、水果上门慰问老职工,或组织离退休老人旅游观光,形成敬老、爱老的风尚。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清明
清明扫墓为传统习俗,俗称“做清明”。旧时同姓聚族而居,划定专门的祖坟山,届时要集中全族男丁抬着全猪全羊等祭品去祖坟前祭拜;称为“做大清明。”外出远居经年不回故乡者,于此节日也要抽出时间专程回来祭祖。今俗仍存简化的扫墓习俗。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立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以“立春”日为新年到来的标志,俗称“新春大如年”。民家要在大门头上张贴红幅“迎春大吉”、“迎春接福”等吉庆词语。届时燃放鞭炮以迎接立春时分的来临。封建时代州府郡县长官例定到城门东郊举行“鞭春牛”仪式(也叫“鞭春礼”),并象征性犁耕一圈土地为示范。民家习惯在此日牵出刚成熟的牛犊去教习犁耕,并着手筹备春耕生产。由于农历闰年为一个整月(30天或29天)的规则,日期推移,即出现正月与腊月各有立春日的现象(如2001年正月十二日与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担挑春”,主喜庆;有的年份如2002年无立春节气,则称“黑春年”,“无春年”,旧俗认为这是“寡妇年”,不利于年轻人结婚办喜事。共和国成立后已无人信奉此俗。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除夕
又叫年关,此为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旧俗外出谋事的人都要赶在除夕之夜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民家要于太阳落山前在大门上贴上春联、门神,门头上方悬挂大红灯笼,张灯结彩,以示吉庆。日常手工匠人的赊欠工钱与农业、商事账目往来均有在年底结账的习惯,但上门要债结账者,讲究在民家贴春联前结算完毕,否则就必须等到年节过后再提债务。所以,旧时穷困无力还清债务的人多在除夕日出门“躲债主”,等扛过这“一关”后,等黑夜时再回家过年。至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仍存年关结算账务的习俗。除夕日,民家要到祖坟地烧香祭拜,叫“辞岁”;有远离祖籍乡关路遥者也必于家门外遥望祖坟地祭拜,以表怀乡之念。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饭,又称吃年宴、年席等,酒菜丰盛,鸣放烟花炮竹烘托热闹气氛。家长还包红纸包即“压岁钱”给小孩以供新年里自主使用。热闹欢乐吃用丰足,最符合儿童们的心意,故俗语有“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的说法流传。除夕“守岁”也是一种普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