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岁时节令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2
转发:0
评论:0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岁时节令,九九登高会农历九月,天气渐凉,霜雪将至,所以也叫青女月、授衣月。青女是古代神

九九登高会
  农历九月,天气渐凉,霜雪将至,所以也叫青女月、授衣月。青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谓:“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授衣之称《诗经》就有的,宋陆游《立冬日作》即谓:“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在唐代,国子太学的学生们每年九月有授衣假。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诗之九云:“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九月,有九九重阳登高节,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户外游玩活动,当然也是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一次。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九,因两九相重,又称重阳,因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称。此时秋收基本完毕,乡民多有接女儿归宁的,俗谚云:“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由此重九也叫“女儿节”。在一些地方,这天还是村塾开始夜读的日子。《新河县志》云:“自本日起,村塾学子开始夜读。”
  重阳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插茱萸,由此也衍化出一些小的节俗活动来。至于纪念斗姆星君诞辰的“九皇会”,则是另一种性质的节俗.

登高会
  重阳节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起源很早,宋高承的《事物纪原》云:“齐景公始为登高”,是说战国的时候已经有登高的活动。不过,当时的登高并不固定在重地。重九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敬《杂记》云:“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刘歆将重九和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魏晋南北朝时代,重九登高之俗已经完备,有关登高之俗起源的传说故事也开始流行。此时的登高,已经增加了游乐内容,或者说以游乐为主要内容了。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炊宴”,“按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世以来未改。今北人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设宴万台榭。”民间的习俗一般是登高饮酒、赋诗作文。宫廷皇室也多有此举。顾禄《清嘉录》述唐以前的宫廷登高之举云:“孟嘉从桓温游龙山,亦九日登高之举,后遂相承为故事。《南齐书·礼志》,宋武帝在鼓城时,九日,上项羽戏马台登高。《齐武帝本纪》, 九日,孙陵风商飙馆登高宴群臣。《全唐诗话》,唐中宗临渭山登高。”又《唐诗纪事》谓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九月九日,康中宗李显临幸渭亭登高,令臣下赋同题四韵五言一首,先成者赏,后成者罚。明代,又有皇帝亲临万岁山登高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徽州民俗节令(岁时)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畋鸬故遣淮蟆?...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中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八月节、团圆节等。民间有家人团聚,饮酒、赏月、吃月饼的传统风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五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中秋又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战国时《归藏》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唐李商隐诗称:“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相传嫦娥偷药升天后变成了蟾蜍,故月宫就有了“蟾宫”的别称;又称月宫生桂树,天帝命吴刚伐桂成仙等等,有一系列传说故事。中秋吃月饼赏月,则是流传至今的一大习俗。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重阳
古人以奇数为阳,九为个位阳数之极而成为阳的总代表,故九月九日为重阳日。民俗尚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民间过重阳节要做黑糍粑吃,称为“穿虎皮袄”,表示秋天将尽,天气变冷了,俗语称“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雨就是雪。”旨在提醒人们要注意冬冷保养。1989年,国务院规定重阳节为中国的“敬老节”。城镇各组织、团体、单位要购买补品、水果上门慰问老职工,或组织离退休老人旅游观光,形成敬老、爱老的风尚。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清明
清明扫墓为传统习俗,俗称“做清明”。旧时同姓聚族而居,划定专门的祖坟山,届时要集中全族男丁抬着全猪全羊等祭品去祖坟前祭拜;称为“做大清明。”外出远居经年不回故乡者,于此节日也要抽出时间专程回来祭祖。今俗仍存简化的扫墓习俗。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立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以“立春”日为新年到来的标志,俗称“新春大如年”。民家要在大门头上张贴红幅“迎春大吉”、“迎春接福”等吉庆词语。届时燃放鞭炮以迎接立春时分的来临。封建时代州府郡县长官例定到城门东郊举行“鞭春牛”仪式(也叫“鞭春礼”),并象征性犁耕一圈土地为示范。民家习惯在此日牵出刚成熟的牛犊去教习犁耕,并着手筹备春耕生产。由于农历闰年为一个整月(30天或29天)的规则,日期推移,即出现正月与腊月各有立春日的现象(如2001年正月十二日与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担挑春”,主喜庆;有的年份如2002年无立春节气,则称“黑春年”,“无春年”,旧俗认为这是“寡妇年”,不利于年轻人结婚办喜事。共和国成立后已无人信奉此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