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卧龙山摩崖石刻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5
转发:0
评论:0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卧龙山摩崖石刻,卧龙山飞翼楼下北坡,有“唐宋名人摩崖题刻处”,该处摩崖中,一是唐人开山题字:

  卧龙山飞翼楼下北坡,有“唐宋名人摩崖题刻处”,该处摩崖中,一是唐人开山题字:“贞元已巳岁十一月九日开山”,共12字。考贞元五年,即公元789 年。宋代杨杰等人的题名是:“后三百年元 戊辰杨杰、张询、朱巩、戚守道登卧龙山”,共21字。题名在唐贞元开山题字之左,自贞元已巳至元 戊辰,正好是三百年。
  宋吕升卿题名,在贞元、元祐两刻之下:“绍圣二年十二月晋江吕升卿明甫以提点刑狱摄领州事数与宾佐宴集卧龙山”4字1行。摩崖题刻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是三江闸建造者、绍兴太守汤绍恩的“动静乐寿”4字,楷书横披,每字30 厘米见方,劲健流动,情趣盎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五泄摩崖石刻
五泄自古为名家至暨必到之地,留下了许多诗文作品。也留下了一些碑刻和摩崖。至今陈洪绶手书“三摩地”石刻门额犹在,徐渭所题“七十二峰深处”碑石仍在五泄禅寺庭园中。唐寅所书“飞瀑”两字,留于东龙潭崖壁。“东龙湫”三字摩崖则为现代书法家沈定庵所书。
·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兰亭碑刻
“鹅池”是兰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遇圣旨下达,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于是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瘦“池”肥,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二王”父子合壁,被称为“父子碑”。流觞亭后为“御碑亭”,八角形,高12.5米,内置我国最大古碑之一的兰亭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一万六千余斤。正面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手书的《兰亭序》,碗口大的字体,洒脱酣畅,表明康熙皇帝也是一位功力不浅的书法家。碑阴,是乾隆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同一碑为祖孙两人所书,所以此碑又称“祖孙碑”。御碑亭西北为王右军祠。池之两旁为长廊,壁嵌历代书家所摹《兰亭序》刻石。
·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云门寺疏碑
“疏碑”用太湖石镌刻而成,高1.48米,宽0.82米。碑文由明代文学家王思任撰写,吴下范允临行书。碑文下方有明未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陈继儒、董象蒙三人的跋语。王思任晚年撰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文字优美,语言精炼,章法严谨,不愧是一代文豪之作。范允临的书法秀气飘逸,两者珠联璧合,使之成为集明末文学、书法于一体的名碑。
· 书法之乡—摩崖石刻—会稽刻石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登上秦望山顶,大约面对古越大地,颇生感慨,即使丞相李斯刻石立碑于秦望山,即“会稽刻石”。刻石由李斯撰文并篆书,俗称李斯碑。现存之会稽刻石,已几经复刻。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勒,与徐铉所摹绎山碑表里相刻,置于府学宫之稽古阁(今绍兴市稽山中学)。碑高230厘米,文小篆,与《史记》所载有数字不同。此刻在清康熙(1662-1722)年间又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刘征刻,立于原处。现移于大禹陵碑廊。会稽刻石已传至日本,光绪十一年(1885),日人以高槻千叶藏双钩本,重刻于日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钱泳本再翻刻于焦山。
· 岭南文化—摩崖石刻—南宋新兴龙山摩崖石刻
南宋新兴龙山摩崖石刻位于新兴县集成镇龙山国恩寺后1公里的洞心村背,刻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镌于形似大馒头的石头,高3米多,上刻“龙山”二字,字宽大1.3米,书法刚劲精湛,玲珑夺目。落款为“朝议大夫新州军州事王毅仁,绍兴改元十月既望,住持僧慧渊勒石。”“龙山”石刻为新兴县内最大的石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