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乡—古桥佳话—汤绍恩闸桥留遗泽
桥乡—古桥佳话—汤绍恩闸桥留遗泽,在绍兴北35里处的三江口有一座特殊的大桥,人称闸桥,其下是28孔的水闸,闸桥
在绍兴北35里处的三江口有一座特殊的大桥,人称闸桥,其下是28孔的水闸,闸桥全长108米,宽9.16米,这就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建筑三江闸, 闸桥是三江闸的一部分,三江闸的营造者为明代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汤绍恩。嘉靖十四年(1535)汤绍恩移守绍兴。到任后,遍行水道,察看地势,至三江口见两山对峙,不禁喜出望外,说此下必有石根,派人下水甚察,果有石脉横亘于两山之间,于是决定在彩凤山与龙背山之间依峡建闸。绍恩发动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民众出钱出力,不足数,捐以官俸,比划谋略,于嘉靖十五年(1536)7月开工,至次年3月峻工,历时9 月个,建成28孔,以应上天28星宿,故又名“应宿闸”。在建闸过程中,汤绍恩身先士卒,殚心竭虑,几至呕血。工未半,遇大雨,随筑随溃,民工恐惧,怨訾烦兴,但绍恩却不为动,他向海神祈祷,又鼓励民工坚持下去。同僚与民工们无不为之感动,人人奋发,终于成此不朽之伟业。汤绍恩营建三江闸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给民众带来了普遍的长远的利益,自那之后四百余年,绍兴人民赖其水闸而发展生产,保障丰收。直到1972年才又在三江闸之外建造了另一个更大的新水闸,三江闸才完成了历史使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造福的汤太守,就在闸左建立了汤公祠,岁时奉祀不绝。徐渭曾撰联一副于汤公祠,联曰: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于汤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桥乡—古桥佳话—陵桥与宋六陵
出绍兴五云门,沿浙东运河至东湖南折向前的20多里水道上,有五座大小不等,式样类同的石桥,在每座桥中间两侧的石板上,都刻有一个“陵”字,这就是陵桥,意思是通向皇陵的桥。这些桥在历史长河里,曾经热闹非凡,许多朝迁命官、地方显贵、土绅耆英、墨客骚人、商贾旅人都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足迹。原来在绍兴东南三十里许有一座攒宫山(原名宝山),那里形势天设,吉气丰盈,东接紫云,西翼龙尾,五峰在前,葱茏迭翠。在层峦环拱的如盆地似一块狭长土地上,现在还矗立着十丛松林,丛与丛之间相隔半里至二三里不等,每丛松林多则数十株,少则七八株,共有200多株劲松。古松挺立云天,郁郁葱葱,高数十丈,粗可合抱,显示出一派苍劲、雄浑的景色。这就是南宋皇帝的陵寝地,共有7位皇帝和4位皇后的墓葬。
· 桥乡—古桥佳话—姚长子浪桥斗倭贼
在柯桥西南,有一座石板长桥,桥板两侧刻有“万安桥”三字,这就是著名的浪桥。浪桥曾经谱写过一曲民族正气歌。姚长子,明代嘉靖年间柯桥独山人,名不详,因其身高力大,故人称姚长子,家境贫寒,作长工谋生,为人忠厚老实,行侠好义,又胆略过人,爱憎分明。其时日本浪人(即倭寇)勾结内地歹徒大举入侵,在江浙沿海袭村掠市,杀人放火,奸淫掳劫,无恶不作。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月的一天,姚长子正在田里割稻,一大群倭寇自诸暨突入绍兴,流窜到柯桥一带,他们见到姚长子,令他带路去舟山,以图逃遁出海。长子不知有舟山,只知在此七八里处有一大村名州山,那里物产丰盈人口稠密。他想,导浪人入村,岂非引狼入室?思虑再三,决心将敌人带到相反方向的化人坛。化人坛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平地,前后仅有两座石桥与坛外陆地相通,绍兴河道密布,此种水里畈涂,河中孤岛随处可见,姚长子路遇乡人,用土话密约:我带倭寇去化人坛,你们速将前桥拆去,待我入坛...
· 桥乡—古桥佳话—题扇桥与王羲之
王羲之为我国古代书圣,他的字在当时就为人所重,字值千金,许多人以能得到王字为莫大荣耀,所以传出了很多翰墨如宝的趣闻韵事,其中一则即为“题扇赠老姥”事。《晋书.王羲之传》本传载:“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头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不一会十几把扇子销售一空。以后就把这座桥名之为“题扇桥”。
· 桥乡—古桥佳话—柯桥与蔡邕识椽笛
柯桥有许多生动的历史典故,为这座古桥增色添彩。其一就是蔡邕的故事。蔡邕为我国东汉末期大学问家,官至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得罪权要,曾避难江南十余年。一日,蔡邕来到柯亭(《郡国志》称千秋亭,《鬟宇记》称高迁亭)见屋椽东第16根竹椽可以为笛,取下后一试,果然音响异常,于是制作笛。《长笛赋》序云:“柯桥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足见蔡中郎对音乐的高深造诣,所以古代柯桥又称笛里。清代悔堂老人《越中杂识》云:柯桥为“汉蔡邕取柯亭椽竹为笛处。桥侧面有笛亭,今为土地祠”。可见这座大桥,这个古镇与蔡邕的名字连在一起,身处桥上,不禁令人想起那1700多年前的风雅韵事。
· 桥乡—古桥佳话—渡东桥与余煌东殉国难
在明末清初,国难当头的时刻,绍兴志士们演出一幕幕誓死反抗异族,一心报效故国的历史壮剧:刘宗周自尽,祁彪佳投水身亡,王思任三呼高皇帝不食而死,王毓耆整衣束带赴柳桥下端坐尽节。而殉难最集中之地则为渡东桥,后人纪念这些忠节义烈之士建祠设祀的集中地也在渡东桥左。于是渡东桥成了座壮烈的桥,一座充满民族正气的大桥。渡东桥一带景色如画,远望秦皇、刻石诸山,近邻禹陵、宛委有胜迹。一桥横跨南北水道,守扼效能城乡坦途,旁铺万顷绿茵沃壤,真是水木青华,山川映发,拥明况秀,一派稽山镜水旖旎风光。平日里此地为之处,国难时就成了舍身取义,成仁报国之所,可谓风雨纳风雨,碧波洒碧血。其中的代表人物即为余煌,余煌,号武贞,会稽人,自幼有大志,举止端重,为人器重。性喜读书,博览群集,对廿一史逐段研读,一字不敬。天启五年乙丑(1625)廷对第一,为状元,授编撰,母亡,哀毁尽孝,事父严敬,晨昏唯诺,不因身贵官显而有怠懈之意,而失...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