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绍兴文化—新昌调腔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2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绍兴文化—新昌调腔,新昌调腔,又名“新昌高腔”。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

  新昌调腔,又名“新昌高腔”。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明末至清中叶,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末,昆腔趋向衰落,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至抗日战争开始,兵荒马乱,绍兴调腔趋向衰落,调腔演员加入乱弹班演出,而新昌调腔一枝独秀。建国后,新昌成立了高腔剧团,虽历经曲折,但仍活跃于当今舞台。

  调腔演出剧目丰富,约有150多个传统剧目,分“古戏”和“时戏”两类。“古戏”包括早期南戏如《琵琶记》、《拜月亭》等,也有承袭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民间流行的剧本,如《汉宫秋》、《单刀赴会》、《牡丹亭》、《玉簪记》、《昭君出塞》等;时戏大多由乱弹剧目改编,剧目有《龙凤图》、《闹九江》、《双狮图》等。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今存有曲牌近300支。曲牌有“律曲”和“俚曲”两类,“律曲”曲牌名目见于词曲谱,即有词曲曲牌,如[点绛唇][风人松]等,又有曲曲牌如[喜适莺]、[新水令)等,也有南曲曲牌的[一江风]、[桂枝香)和[六么梧桐]、[玉山颓]等。在浙江各路调腔曲牌中,新昌调腔曲牌最为丰富。新昌调腔角色行当分为三堂:白脸堂有正生、老生、小生、副末四种角色;花脸堂有大花脸(净)、二花脸(副净)、小花脸(丑)3种角色;旦堂有正旦、贴旦、小旦、老旦、五旦等五种角色,俗称12类角色,分工细密。调腔剧种古老,却少有文字记载,多数艺人生平不详,其中著名演员有生角的王培海、净角的潘、丑角的杨庆贤和旦角的潘奎柱等。

  新昌调腔表演有丰富的程式技巧,即使表演现代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绍兴文化—新昌调腔历史渊源
调腔,又称“掉腔”、高调和高腔,它以绍兴、新昌为中心,流行于旧越、台、明、温、严、婺、处诸州,为中国古老剧种之一。新昌调腔剧团,为今仅存的调腔表演团体。调腔渊源,明·成化《新昌县志·风俗》条载:“土人为乐户,有隶籍教坊凡十余家”。同书《风俗·元霄》条载:“正月望前,市人俱出钱做灯,……。又做戏文通宵达旦,至十六七才止”。《风俗·婚礼》条又载:“婿前妇后,妓者唱哩罗连入洞房”。明·万历《新昌县志·风俗·宴饮》条载:“有客多动鼓吹,作杂剧,颇为纷华”。上述风情,反映了早期演剧概貌。明末山阴张岱所著之《陶庵梦忆》【不系园】条记道:“甲戌(1634年)十月,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同书【米楚生】条又云;“米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其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盖四明姚益诚先生精音律,与楚生辈讲究关节,妙入情理,如《江天暮雪》,《霄光剑》、《...
· 越文化—民间艺术—新昌调腔
传统戏剧类新昌调腔,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戏曲专家普遍认为,它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别称或唯一遗音,已在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6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调腔最早记载于明末张岱所著《陶庵梦忆》。清初,它以杭州为中心,流布甚广,进入全盛期。清末民初,迭经战乱,又因新兴剧种兴起,调腔因之而衰。新昌地处浙东山区,东邻宁海、奉化,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西北与嵊州接壤,这里环境相对闭塞,民风淳朴。因而,调腔在新昌这一隅之地得以保存下来。它的古老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对研究古代戏曲的音乐、表演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调腔剧目丰富。它贯穿了整部“中国戏曲发展史”。有始于北宋的目连戏、始于宋南渡时的老南戏、形成于元代的元杂剧、明清时期的传奇剧,直至近、现代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和现代剧。在调腔的艺术档案中,保存下来的晚清以前古剧抄本就达159本,其中元杂剧《北西厢》、《汉宫秋...
· 浙江-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系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别称或惟一遗音。调腔对周围剧种的影响十分深远,宁海平调是它的分支。此外,调腔的剧目、声腔和表演对越剧、台州乱弹、瑞安高腔、绍剧等也都有一定的渗透力。新昌调腔
· 越文化—绍兴文化—绍兴平湖调
或称越郡南词。是旧时绍兴大家或平民子弟习唱自娱的一种坐唱形式的唱说文艺。不论参加演奏的人数多少,开口唱说的仅弹三弦者一人,其余诸人助以乐器而已。绍兴平湖调演唱之始,必先唱“节诗”,而后接以回书。唯一的唱者,手握三弦,不做手势动作,不用眼色表情,众生芸芸,世事纷繁,大千世界,情像百出,全仗演唱者以唱、说功夫,抒情叙事,摹景状物,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书中人物,描绘出一场场缠绵悱恻、激荡人心的戏剧情景,使听者闭目息虑,潜心静气,如身临其境,悠悠然如己身入书中,若顿然而觉,起视说唱者,仍一闭目垂之老翁。说唱者与欣赏者摒息绝虑,共同浸沉在平湖调的说唱艺术氛围中,此为绍兴平湖调演唱和欣赏的最高艺术境界。
· 越文化—绍兴文化—尺调剧目
人称“老戏”,约数十本。其时间大约(至少)是在康熙年间。在尺调剧目中,以“老十八本”为最著,十分特别的还有“小十八出”。1、“老十八本”与“小十八出”“老十八本”又称“江湖十八本”,含有这十八本戏通行“江湖”——各地乱弹戏班共有的意思。它之所以为“老”,不仅因为它们是绍剧初成阶段的“尺调乱弹”戏,而且还因为它们中好多戏见诸于清中叶的文籍记载。“老十八本”剧目如下打登州双贵图龙虎斗雌雄鞭紫金鞭紫霞杯赐绣旗钓金龟三官堂百花台宝莲灯打金冠两重恩阴阳斗药茶记金玉缘四国齐对珠环“小十八出”原则上都是“戏弄”—以三、五个演员扮成社会各色人等,表现一个生活的片断或情节,以滑稽、逗趣、嬉谑、耍闹为特色的短剧。“小十八出”剧目如下:女中魁别妻板凳补缸顶砖酒楼花鼓踢球卖布送枕康王庙卖酒戏叔挑帘打面缸烧香对舌董家山2、其它剧作《花部农谭》中所记述的大多是一如绍兴乱弹“老十八本”一类的整本戏。有:《铁丘坟》、《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