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民间艺术—浦江乱弹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4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民间艺术—浦江乱弹,  传统戏剧类   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南宋末年,形成于明

   传统戏剧类

    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南宋末年,形成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迄今数百年间一直流行于浦江、临安、建德、桐庐一带和婺、衢、处、温、台诸州以及江西、福建等地,影响遍及浙中、浙南、浙西、皖南、闽北和江西的大部分地区,为浙江婺剧的主要声腔之一。因它发源于浙江中部的浦江县,故称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自南宋末年至明朝中叶的数百年间,一直以讲唱艺术的形式流行于世。到了明朝中叶,浦江乱弹才由坐唱搬上舞台。

    浦江乱弹形成舞台艺术后,迅速在邻近的州县流传,并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妙舞清歌的昆曲,清初衢州有一位叫郑桂东的诗人这样写道:“送余乌饭乐宽闲,演戏迎神遍市圜;妙歌清舞人不醉,乡风贪看乱弹班。”可见当时演戏之盛和人们对浦江乱弹的喜爱程度。

   浦江乱弹的主要腔调有三五七、乱弹三尖、二凡、芦花调、拨子等,各分若干板腔,自成完整的系统。伴奏乐器以笛子、唢呐等吹奏乐器为主,弦乐只起辅助作用,曲调华丽、流畅、舒展,也具激昂、高亢、悲壮、沉郁等感情特点,表演则粗犷有力,具有农民艺术的特点。

    浦江乱弹剧目大约有300多个,现已收集到近200个。新编历史剧《西施泪》、《江南第一家》、《梨花峪》等除屡获奖项外,分别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浦江乱弹小戏《蓝知府断案》获得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和“全国稀有剧种保护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艺术—台州乱弹
传统戏剧类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及金华、丽水等部分地区。抗战前,有班社28个。1953年,老艺人俞宝玉召集流散艺人组建黄岩新芳乱弹剧团(后改称黄岩乱弹剧团),同年被文化部列为全国318个地方剧种之一。文革期间改建为台州地区文工团,文革后称台州乱弹剧团。一个剧团代表一个剧种,被称为“天下第一团”。1989年停演,2005年4月创办了台州乱弹小班。台州乱弹有300多个剧目,本家戏就有“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其中《拾儿记》、《空花轿》、《荒魂》在八十年代参加了浙江省第一、二、三届戏剧节,分获表演、剧本、音乐等多项大奖。被专家誉为“中国剧坛上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朵兰花”。台州乱弹有许多表演绝技,如“耍牙”、“一马双鞍”、“钢叉穿肚”等。台州唐代有参军戏,宋代有南戏,南戏《张协状元》中就有不少台州方言,并有曲牌[台州歌]。1987年,黄岩灵石寺塔大修时...
· 越文化—民间艺术—浦江麦秆扇
浦江麦秆扇千根麦秆一把抓,一线穿心情思挂;日日夜夜穿不断,姑娘手艺名天下;串扎贴团样样有,送到寰球万户家;若问此扇哪里出?浦江东乡姐妹家。——浦江民谣浦江麦秆扇,风格独具,品种很多。从编织方法上分,有串扇、扎花扇、贴扇、团扇、平扇。从花型上分则更多,诸如五色扇、孔雀扇、石榴扇、拍扇、粗扇、细扇……等等,各显其长,相映争辉。串扇:串扇的设计构思巧妙,匠心独到,外形美观,轻巧实用。它选料最为考究,要求根根麦秆粗细均匀。如做本色扇,麦秆要白净,不能有乌灰斑点,更不能开裂有摺痕。稍有差次,就影响整体美观,本色串扇形似南国棕榈扇再现,根根闪光麦秆犹如棕榈叶脉从柄端向四面辐射而出,显出天然的脉理美。为了使这些辐射出来的麦秆有秩序地组合整齐,排列平展。用绣花细针在麦秆中间串了几道线,这就是“串线”名称的来历。麦秆串扇质朴可爱,造型也符合自然形的秩序和规律。虽是件小小的民间草编,却把材料的肌理美、技巧美和...
· 越文化—民间艺术—浦江板凳龙
舞蹈类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偏西,金华市北部,因钱塘江水系浦阳江发源境内而得县名。浦江东汉兴平二年(195)建县,据浦江白马镇长夏张张村性族家谱载,自唐朝始,“龙腾灯舞闹元宵”成了浦江民间习俗,浦江县志中称为“灯节”。综观浦江板凳龙的传承发展,唐代为浦江板凳龙的孕育期;宋、元为浦江板凳龙的成熟期;明、清为浦江板凳龙的鼎盛期;改革开放后为浦江板凳龙的弘扬传承期。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根据龙头造型分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还因凳板(龙身)上的设制造型分别取名为方灯、酒坛灯、字灯等11种。逢节日(如元宵)或重大庆典(大桥竣工、寺庙落成、圆谱等)兴灯。以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为主要表演阵式。浦江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盛行于浦江县乡村,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省。它的游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气势恢宏、刚强柔美的广场民间舞蹈场景;使人们...
· 越文化—绍兴文化—诸暨乱弹
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地方剧种,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t二簧]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故有“宜路(绍兴乱弹)为天下,西路(诸暨乱弹)为人家,小歌班(女子越剧)为老嬷(老婆)”的民间谚语,虽然俚俗,却把这三种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作了区别概括,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语言以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音,表演动作强烈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戏班一般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
· 燕赵文化―民间艺术―威县乱弹
乱弹是我省地方戏曲之一,是深受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它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东路乱弹的活动范围是邢台、邯郸以东,石德线以南及鲁西北一带。西路的活动范围是山西上党以东及石家庄地区东北一带。乱弹的演出剧目大都取材于历史演义及古代传奇、杂剧等,以反映帝王将相、宫廷纠纷的戏为主。乱弹的唱腔高亢,朴实,乡土气息浓厚,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常用板式有慢板类,二板类,散板流水类,其中以《二鼓头》、《一鼓头》、《慢乱弹》、《流水板》为主。伴奏乐器在生、净角的演唱中,以唢呐为主;旦角的演唱则以笛子为主。配以笙、琵琶、二胡、低音胡等乐器,本剧种曲牌十分丰富。解放后,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乱弹得到了很大发展。""横行时期,乱弹这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古老剧种被砍掉了。粉碎""后,乱弹才得到新生。在省、地、县个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威县乱弹剧团于一九七七年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