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民间习俗—火神庙的“路头戏”
老式戏馆的一套做法,在现代观众看来会觉得很怪,不可思议,而对旧时的观众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也就见怪不怪了。火神庙戏馆有专门为观众服务的“茶房”,服务的内容是冲茶水和送热毛巾给观众揩面,当然,这都是有偿服务,要钱的。原来那长条椅背上标号码处都钻有小孔,如果你买了茶水,“茶房”就会在你座前的小孔中插上一个用粗铁丝做成的圆环,将茶杯套入圆环中,然后放入茶叶冲上水。
戏演到中途,买了茶的观众还能享受“茶房”递上来的热毛巾擦脸提神。递送热毛巾由两个人配合操作:一人在场边,一人在观众席里面,在场边的那人将毛巾绞干了抛给另一人,另一人接了毛巾再递给观众,这一抛一接配合默契颇见功夫。我那时看戏就常为看他们抛毛巾而分神,那一团团白毛巾在观众头上飞来飞去,像表演杂技,好不有趣。
台上演戏没有布景,没有音响,更没有五光十色的灯光,不管演什么戏、什么场景,台上都是一桌两椅。演员唱着唱着,突然会冒出个穿便装的男人来,手里捧着茶罐让演员喝茶。这个男人叫“值台”,旧时演戏这个“值台”是少不了的,他除了拿茶罐给演员喝茶,还要根据剧情需要随时搬动台上的桌椅。演出终了时,他会拿出一块写有“明日请早”的牌子来挂在台口,告诉观众:演出结束了,可以散场了。火神庙戏馆每天演日夜两场,而且演出剧目场场都换。
一个戏班子,就那么几个人,怎么能演这么多本戏呢?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演的都是没有剧本的戏,不需背台词,也不用排练,只需说个故事,理一理场次,分配好角色,就可以演出了,到了台上,由演员现编现演,自由发挥。戏班称这样的戏叫“路头戏”,火神庙戏馆演的就是这种“路头戏”。“路头戏”可繁可简、可短可长,随意性很大,往往一个晚上能演完的戏可拉成好几集,演上好多天。俗话说:戏不够,神仙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把戏拉长,添油加醋,横生枝节,平白无故地出个神仙,让剧情多一番曲折,这是旧戏班子惯用的手法。据说旧戏班子里师傅带徒弟,除了教基本功之外,还要教徒弟背“赋子”。所谓“赋子”,就是可作范本的唱词,譬如小姐独守空房时怎么唱,见了自己理想中的情人时怎么唱,思念情人时怎么唱,失恋时又怎么唱,等等,演员把“赋子”背熟了,各种戏里都可套用,演“路头戏”就能应付了。当然,也有些头脑灵活的演员自己能根据剧情编词,使戏演得更加精彩、好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