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民间习俗—海岛的床神信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0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民间习俗—海岛的床神信仰, 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它同灶神、土地神那样,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

 

  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它同灶神、土地神那样,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床婆。旧时舟山的床神信仰十分盛行。现今的一些小岛上还在流行。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床。

  据传,我国的床神信仰流行于宋朝,距今已有一千余年。

  《清嘉录》中有句话,叫:“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说的是床婆贪杯,床公好茶,这倒是很特别。怪不得海岛上有“男茶女酒”之说。海岛的习俗,祀床神时,除了酒和茶外,还有糕果和水果。说是糕果充饥,水果解渴,均不可少。当然,还要在床头、床后焚香,但不燃点蜡烛。这也是特别之处。祭床的时间,一年一度均在正月十六夜进行。因其他原因祭床的,不受时限。

  其实,在海岛,祭床的频率还是很高的。除正月十六外,日常行为中安床、结婚、育儿、生病、丧葬等,都要“祭床”。如“安床”:要按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窗向、神位等来决定新床的位置,忌讳与桌柜衣厨相对,并要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祭床婆。如结婚:新婚夫妻入洞房先要跪拜床神,然后才能安寝。希望床神保佑,夫妻和睦,日子美满。如育儿:产妇生下孩子后,要在产房设置床婆的神位,并要供祭香和糕点,由产妇抱着婴儿向床神跪拜,祈祷在床神保护下母子平安,婴儿健康成长。在海岛,还有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北方人叫“洗三”,舟山人叫“洗床”,即这一天要祭床公床婆。并用两只酒杯合拢蒸糯米的习俗。米的上端要安放一粒红枣,意谓“枣”早谐音,婴儿“早日成长”。待放置锅里蒸熟后,供在床神前,然后分送给邻居的小孩,俗称“相谅盏”习俗。到了婴儿满月那一天,还要有亲人执床神的焚香,引婴儿到海滩去与大海结缘。结缘后,仍把床神香插在床头。此俗,谓之“大海为床,蓝天作帐”。婴儿长大后,下海不会呕吐,划桨不会晕浪。这是因为他从小就视大海为床,对海上的风风浪浪早就习以为常了。此外,海岛人或生病,或丧葬,都有一套特殊的祭床习俗。如生病,海岛人捧打床神,逐邪鬼出床。如丧葬,到海边去烧床单,叫床神引鬼魂入海,都是很有意思的。

  床公床婆到底何许人也?海岛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法,说是周文王夫妇。周文王活了97岁,生有99个儿子,后于燕山收养了雷震子,凑成百子之数。由于周文王人活百岁,生有百子,是“多子多福”的楷模,自然被渔民尊为床神。其原因,一是旧时渔民风险很大,伤亡过重,比内地农民更需多子多福来支撑家庭。另因“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又是捕鱼人的先祖,这也是信奉周文王夫妇为床神的另一个原因。至于其他一些说法,如认为床神是龙母,因为海岛流行的《洞房经》中把龙母作为渔家子女的大媒人,并为新人置龙床,赠凤被,故而信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习俗—鱼的崇拜与鱼神信仰
对于居住在舟山的人来说,在动物崇拜中莫过于鱼的崇拜了。这是因为海岛人世世代代捕鱼、食鱼、卖鱼、祭鱼。鱼对于海岛人来说,可以说是时时刻刻不可须臾离开之物了。直到现在,舟山人还把鱼作为多子的象征,甚至作为生育神来崇拜,这是因为鱼能大量产子的缘故。如岱衢族大黄鱼,一胎产子就达数千尾或近万尾。在沈家门,现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男女青年订婚,先由男方送两条怀子的大黄鱼到女方家,女方回礼时仍把这两条鱼送回来,而且鱼头要朝着男方家,示意女方嫁到男方“百年到老,多子多福,不再回头”。再如对丰稔物阜的祈望。《尔雅·释地》中曰:“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为此,海岛人往往通过对鱼的祭典、绘画、歌舞等形式来体现他们对丰稔物阜的追求。如海岛人过年时,先要供祭太平菩萨和财神菩萨,而供品中必须有一盆鱼鲞或鲜鱼,并要安置在猪头之前的突出位置。正如宋朝张虑在《月令解》中所言:“礼,季冬献鱼,春存鲔,鲔曰王鲔,异乎常...
· 越文化—民间习俗—行业神信仰与杭州的扇业祖师
浙江民间各行各业都有崇拜行业神的风俗。行业神,又称“祖师神”,是各行各业保佑自己和本行业的一种神灵信仰。杭州在南宋时,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就有三百六十行之称。民谚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师神。”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四载:“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所以,各行各业所奉祀的祖师,是古代神灵崇拜的信仰产物,因而不论所奉对象是否真正是行业开创者,只要是作为祖师加以崇拜,就是祖师神。据《浙江民俗》1983年7月第三期刊载的《民间各行各业祖师崇拜风俗》里所辑录,杭州和浙江,有的甚至全国各行各业所崇拜的祖师如下:梨园祖师神——唐明皇(各地地方戏祖师神又各不相同。永康醒感戏班奉张天师为祖师神)。评话祖师神——苏州评话以柳敬亭为祖师神;杭州评话奉周庆王为祖师神。丝织业祖师——黄帝、嫘祖。蚕桑业祖师——马头娘娘、半山娘娘。染纺业祖师神——葛洪。织布业祖师神——黄...
· 越文化—民间习俗—火神庙的“路头戏”
老式戏馆的一套做法,在现代观众看来会觉得很怪,不可思议,而对旧时的观众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也就见怪不怪了。火神庙戏馆有专门为观众服务的“茶房”,服务的内容是冲茶水和送热毛巾给观众揩面,当然,这都是有偿服务,要钱的。原来那长条椅背上标号码处都钻有小孔,如果你买了茶水,“茶房”就会在你座前的小孔中插上一个用粗铁丝做成的圆环,将茶杯套入圆环中,然后放入茶叶冲上水。戏演到中途,买了茶的观众还能享受“茶房”递上来的热毛巾擦脸提神。递送热毛巾由两个人配合操作:一人在场边,一人在观众席里面,在场边的那人将毛巾绞干了抛给另一人,另一人接了毛巾再递给观众,这一抛一接配合默契颇见功夫。我那时看戏就常为看他们抛毛巾而分神,那一团团白毛巾在观众头上飞来飞去,像表演杂技,好不有趣。台上演戏没有布景,没有音响,更没有五光十色的灯光,不管演什么戏、什么场景,台上都是一桌两椅。演员唱着唱着,突然会冒出个穿便装的男人来,手里...
· 越文化—民间习俗—台州的生活习俗
居住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山区偶有单户独屋散处。民舍一般朝南或东南,利于采光通风,有“朝南屋,儿孙福”之谚。也有忌正南者,以正南为神庙所向,住宅宜朝南微偏。婚姻旧式多父母包办。婚姻程序,有说亲、踏亲、定亲纳聘、迎娶、回门等,与各地相类。结婚仪式也大体相同,称“拜堂”。生育生育无殊俗。产后一月内称“月里”。娘家送产妇营养食品和婴儿衣物,称“望月里”。产妇在月里多吃红塘、姜汁,以为保健。旧时居家分娩,今城乡大多改入医院。寿诞每逢生日,无论男女老幼,吃“长寿面”,称“做生日”。小孩有吃糖水汆蛋者。六旬以上大寿,旧时礼仪隆重,今已渐简,由儿女设家宴,送礼品以庆。自上世纪80年代始,城镇渐兴送生日蛋糕。
· 越文化—民间习俗—轧蚕花
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头清明最热闹。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清明一早在上山途中,类似出会的祀神仪典就已开始,其形式有二种:一为拜香会。包括“吊臂香”、“扎内蜻蜓”、“拜香童子”及吹打乐等;二为抬菩萨出游(抬有“总管菩萨”、“土地菩萨”、“宗将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