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金牛湖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金牛湖,    从前,西湖叫做牛湖。那时候,这湖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

    从前,西湖叫做牛湖。
  那时候,这湖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的土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那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圆溜溜的象一串一串的珍珠。农闲了,大家就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处,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条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地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出现了: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大水,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了,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硬得象石头,裂缝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金牛出现。
    一天早晨,正当大家站在湖边盼望金牛的时候,突然传来“哞 ”的一声,只见金牛从湖底破土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口吐大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
    老百姓喜得流出了泪水,正在感激金牛,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哞”地叫了一声,又隐没在湖中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开了。地保传给衙役,衙役又报告了钱塘县官。县官一听,捧着肚子笑呵呵地说:
    “这真是一件活宝贝,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司发财!”当下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
    那些衙役、地保匆匆跑到了湖边,抬头望望,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里有金牛?问问附近百姓,大家一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看见,就是悄悄地避开了。
    衙役们没法可想,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坏主意。他对手下人说:
    “既然如此,就把老百姓都去叫来,把湖水车干。谁不来,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被赶来了。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含着眼泪车湖水。
    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了。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地通亮。
    县官被金光照得连眼睛也张不开,但他还呼喝着衙役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地在心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
     “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银!”
    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理他。
    县官见老百姓不理他,就大声怒吼道:
  “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
    县官的话刚说完,那金牛大叫了一声,象是睛天霹雳。只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县官吓得面色如土,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走不动。
    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了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把他们全都卷到巨浪中去了。
    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他们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天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涌金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闲话西湖放生池
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西湖放生,盛自北宋。真宗天禧四年(一O二O),以溜须拍马著称于史的杭州知州王钦若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即皇上)祈福”,从此西湖又名“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O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忽发奇想在西湖湖面再辟放生池。他效仿苏东坡故事,取湖中葑泥环水心保宁寺寺基筑堤,形成“湖中之湖”,放生,这就是今天西湖精华所在的小瀛洲(三潭印月)。此后不久,净慈寺前的放生池也颇具规模。它原是该寺早先因迭遭火焚,依风水先生之言为禳避火灾而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凿的,筑池费工逾万,故名万工池,是一处有来历的古迹,后来正好用作放生,至今犹存。此外如云栖寺的放生所,则是当年马牛猪羊兔鹿猴等陆上生物放生之处。旧时四湖放生最盛之日是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佛诞辰,湖上展异常热闹,烧香放和拜佛者比比皆是。昭庆、净慈等寺门外,都预务有放生之物,种种不一,而以水族居多。...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西湖数序名胜多
人们常把某一地域广阔、内涵丰富的风景游览地景名第一个字为一到十以及百、千、万的山水景物或人文古迹,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组合,称之为《数序名胜》,既便于记忆,又增添游兴,而像杭州西湖至少可以排出三组数序名胜的风景区则不多见。试看第一组:一线天、二老亭、三生石、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锦塘、百子尖、千人洞、万松岭。这组数序名胜杭州人大多比较熟悉,其中二老亭即龙井风篁岭下的过溪亭;十锦塘就是现在的白堤。比较陌生的是百子尖,它是西湖风景区南边缘的一座山峰,高峻秀绝,颇多野趣。再看第二组:一片云、二龙头、三贤堂、四宜亭、五老峰、六一泉、七宝山、八蟠岭、九曲桥、十三间楼、百丈坞、千岁岩、万工池。这一组中有两处古迹今已不存:三贤堂,原在孤,为纪念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三位西湖先贤而建;十三间楼,原在宝石山东南麓,苏东坡当杭州《父母官》时间在这里办公。此外像千岩,相传中天竺寺开山高...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舟宿西湖亦风雅
自古买舟游西湖为一大快事,更有一些游兴特浓善于别出心裁的人,爱以舟为家,终日荡漾在天光云影烟柳画桥藕花菰蒲之间乐不知返,夜宿湖上。古时舟宿夜西湖多在天气较热夏日,南宋时最风行。夏夜炎热,小舟大舫一般不到相对闭塞的里湖,而是各占蒲深柳密宽凉之地,或留宿湖心,直到黎明降临才归去。明末的张岱则喜欢在月夜更深众人散去后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因此时荷花清香拍人,方能清梦悠长。明末清初诗人龚鼎孳有一年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与夫人一起乘小画舫游湖。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他们畅游返回后,系船于寓楼之下,却并不上岸,而是在舟中剥菱煮芡,小酌达旦。此时人声已寂,楼台灯火也稀落无几,环顾湖上,悄然安宁,只有四围苍翠山色仿佛时时滴入杯底,诗人不禁慨叹:“千百年西湖风光,这一晚才算由我们独独全部享有了!”秋夜舟宿西湖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诗人王洧在《三潭印月》一诗中写道:“塔边分展宿湖船厂,宝鉴开奁水...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石人岭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片干涸的海滩。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有过上开心的日子。老一辈有人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多少年来,曾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妈,是跟着他老爷爷长大起来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乐乐地过了一天。到了晚上,老爷爷将水儿叫到面前,把灵隐后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水儿听了高兴,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时几个要好的小伙子叫拢来,大家商量着一道上山去凿石壁,一定要使这股清泉流进村来。老爷爷见水儿有这么大志气,高兴得掉下眼泪,连...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西湖烟水飘酒香
历史上,杭州的酿酒业曾称盛一时,这与有一个水质优良的西湖是分不开的。西湖自中唐被开发后。湖光山色固然日渐名声播扬,但当时她主要的“身价”并不在观赏游玩,而是与国计民生相关,西湖水除了灌溉,饮用外,还用来酿酒,白居易名篇《杭州春望》诗中有:“表旗沽酒趁梨花”的句子。趁梨春“,正是当时用西湖水酿造的杭产名酒,因为是在每年春天梨花盛开时酿制,故有此芳名。北宋时,酒税是国家的主要财源。熙宁十年(1077),杭州岁收酒税仅次于京城开封和成都府,居全国第三位,西湖一湖好水功不可没。尤其是苏东坡任职期间,对西湖的治理,保护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措施并付诸实行。他在著名的《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说,天下酒税之盛,几乎没有超过杭州的。而酿酒所需之水,全靠西湖供给。倘若湖水淤浅,水不满沟,就不得不劳人取山泉,仅人工一项就开销巨大。由此可见西湖好水对当时的经济效益极佳的杭州酿酒业有多么重要。南宋建都杭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