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闲话西湖放生池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闲话西湖放生池, 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西湖放生,盛自北宋。真宗天禧四年(一O二O),以溜须
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西湖放生,盛自北宋。真宗天禧四年(一O二O),以溜须拍马著称于史的杭州知州王钦若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即皇上)祈福”,从此西湖又名“放生池”。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O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忽发奇想在西湖湖面再辟放生池。他效仿苏东坡故事,取湖中葑泥环水心保宁寺寺基筑堤,形成“湖中之湖”,放生,这就是今天西湖精华所在的小瀛洲(三潭印月)。此后不久,净慈寺前的放生池也颇具规模。它原是该寺早先因迭遭火焚,依风水先生之言为禳避火灾而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凿的,筑池费工逾万,故名万工池,是一处有来历的古迹,后来正好用作放生,至今犹存。此外如云栖寺的放生所,则是当年马牛猪羊兔鹿猴等陆上生物放生之处。
旧时四湖放生最盛之日是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佛诞辰,湖上展异常热闹,烧香放和拜佛者比比皆是。昭庆、净慈等寺门外,都预务有放生之物,种种不一,而以水族居多。但本为行善劝善的放生,却异化成炫耀财富和权势之举。济公传说中有这幺故事:虎跑寺重建落成开光之日,官宦人家太太、小姐聚集在正殿前荷花池边各以金色鲤鱼、大鳖等放生斗富。有个穷苦老婆婆拎着半篮子没尾巴的螺蛳来看放生,遭到一班纨裤子弟的欺侮。正巧济公摇着破扇也来了,他将老婆婆的没尾巴的螺蛳倒入山门外小溪,然后挥扇施法让荷花池水失大半,溪水却猛涨几倍。太太小姐放生的鱼鳖养不住,没尾巴螺蛳却一代传一代活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巴利语:Siddhāttha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गौतम,Siddhārtha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民间从明朝开始还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之创祖”。在许多民间信仰中,被神化而视为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间信仰之庙宇也设有三宝殿供奉含有释迦牟尼佛之三宝佛及菩萨、护法、罗汉等;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会认为释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同属众生之一,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道,佛是已经脱离六道轮回的圆满智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items/861/0eb09826-153a-47ab-9fc2-0f243ed9a8f8.jpg)
相关族谱
临济派 释氏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闲话西湖放生池
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西湖放生,盛自北宋。真宗天禧四年(一O二O),以溜须拍马著称于史的杭州知州王钦若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即皇上)祈福”,从此西湖又名“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O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忽发奇想在西湖湖面再辟放生池。他效仿苏东坡故事,取湖中葑泥环水心保宁寺寺基筑堤,形成“湖中之湖”,专供放生,这就是今天西湖精华所在的小瀛洲(三潭印月)。此后不久,净慈寺前的放生池也颇具规模。它原是该寺早先因迭遭火焚,依风水先生之言为禳避火灾而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凿的,筑池费工逾万,故名万工池,是一处有来历的古迹,后来正好用作放生,至今犹存。此外如云栖寺的放生所,则是当年马牛猪羊兔鹿猴等陆上生物放生之处。旧时四湖放生最盛之日是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佛诞辰,湖上展异常热闹,烧香放和拜佛者比比皆是。昭庆、净慈等寺门外,都预务有放生之物,种种不一,而以水族居...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西湖数序名胜多
人们常把某一地域广阔、内涵丰富的风景游览地景名第一个字为一到十以及百、千、万的山水景物或人文古迹,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组合,称之为《数序名胜》,既便于记忆,又增添游兴,而像杭州西湖至少可以排出三组数序名胜的风景区则不多见。试看第一组:一线天、二老亭、三生石、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锦塘、百子尖、千人洞、万松岭。这组数序名胜杭州人大多比较熟悉,其中二老亭即龙井风篁岭下的过溪亭;十锦塘就是现在的白堤。比较陌生的是百子尖,它是西湖风景区南边缘的一座山峰,高峻秀绝,颇多野趣。再看第二组:一片云、二龙头、三贤堂、四宜亭、五老峰、六一泉、七宝山、八蟠岭、九曲桥、十三间楼、百丈坞、千岁岩、万工池。这一组中有两处古迹今已不存:三贤堂,原在孤,为纪念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三位西湖先贤而建;十三间楼,原在宝石山东南麓,苏东坡当杭州《父母官》时间在这里办公。此外像千岩,相传中天竺寺开山高...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舟宿西湖亦风雅
自古买舟游西湖为一大快事,更有一些游兴特浓善于别出心裁的人,爱以舟为家,终日荡漾在天光云影烟柳画桥藕花菰蒲之间乐不知返,夜宿湖上。古时舟宿夜西湖多在天气较热夏日,南宋时最风行。夏夜炎热,小舟大舫一般不到相对闭塞的里湖,而是各占蒲深柳密宽凉之地,或留宿湖心,直到黎明降临才归去。明末的张岱则喜欢在月夜更深众人散去后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因此时荷花清香拍人,方能清梦悠长。明末清初诗人龚鼎孳有一年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与夫人一起乘小画舫游湖。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他们畅游返回后,系船于寓楼之下,却并不上岸,而是在舟中剥菱煮芡,小酌达旦。此时人声已寂,楼台灯火也稀落无几,环顾湖上,悄然安宁,只有四围苍翠山色仿佛时时滴入杯底,诗人不禁慨叹:“千百年西湖风光,这一晚才算由我们独独全部享有了!”秋夜舟宿西湖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诗人王洧在《三潭印月》一诗中写道:“塔边分展宿湖船厂,宝鉴开奁水...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西湖烟水飘酒香
历史上,杭州的酿酒业曾称盛一时,这与有一个水质优良的西湖是分不开的。西湖自中唐被开发后。湖光山色固然日渐名声播扬,但当时她主要的“身价”并不在观赏游玩,而是与国计民生相关,西湖水除了灌溉,饮用外,还用来酿酒,白居易名篇《杭州春望》诗中有:“表旗沽酒趁梨花”的句子。趁梨春“,正是当时用西湖水酿造的杭产名酒,因为是在每年春天梨花盛开时酿制,故有此芳名。北宋时,酒税是国家的主要财源。熙宁十年(1077),杭州岁收酒税仅次于京城开封和成都府,居全国第三位,西湖一湖好水功不可没。尤其是苏东坡任职期间,对西湖的治理,保护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措施并付诸实行。他在著名的《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说,天下酒税之盛,几乎没有超过杭州的。而酿酒所需之水,全靠西湖供给。倘若湖水淤浅,水不满沟,就不得不劳人取山泉,仅人工一项就开销巨大。由此可见西湖好水对当时的经济效益极佳的杭州酿酒业有多么重要。南宋建都杭州...
· 越文化—民间故事—人间天堂西湖的传说石人岭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片干涸的海滩。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有过上开心的日子。老一辈有人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多少年来,曾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妈,是跟着他老爷爷长大起来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乐乐地过了一天。到了晚上,老爷爷将水儿叫到面前,把灵隐后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水儿听了高兴,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时几个要好的小伙子叫拢来,大家商量着一道上山去凿石壁,一定要使这股清泉流进村来。老爷爷见水儿有这么大志气,高兴得掉下眼泪,连...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