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地名漫话—烟火千家青阳镇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地名漫话—烟火千家青阳镇,位于江阴市南部的青阳镇,处在锡澄运河、锡澄公路的中段,南面与锡山堰桥隔河相望

  位于江阴市南部的青阳镇,处在锡澄运河、锡澄公路的中段,南面与锡山堰桥隔河 相望。青阳镇交通便利,市集繁华,工商并茂,素有“小无锡”之称。

  青阳旧名青,是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1974年至1976年,境内南楼村一带出土 石刀、石?、石斧、石凿等磨制石器,以及黑皮陶、碳化稻谷等属良渚文化的文物, 证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聚居生息。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从北方迁来的葛 氏在芙蓉湖边垦殖,流民便来聚居,青阳集市形成,当时称“江阴军下草市”。关 于青阳的命名,当地自有一种传说,叫“先有道成墩,后有青阳镇”。北宋葛胜仲 有《道成墩》诗叙述了其中的来龙去脉:“??一羽翁,奇骨两目方。乃以贫自乐, 餐霞辟谷肠。混世人莫识,结茅居僻荒。一墩仅十亩,培?萃彼疆。惠峰作南屏, 秦望横北墙。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指墩名道成, 人以许仙扬。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青得仙去, 千古传此乡。讹而为柳跖,吴鲁路渺茫。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不知何愚人, 鱼鲁昧审详。至今传名误,使志来其将。吾为正斯谬,百世流余芳。”

  解读这首诗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汝南人许逊是位道士,后来被封为“神功妙剂真君” 。他担任过旌阳(今湖北枝江)县令,又称许旌阳。许逊弃官东归,周游江湖,来到 青阳西北处结庐炼丹。他看到近湖一带地势较低,就运来泥土填高地面,形成 道成墩,离这里不远处慢慢形成了青阳镇。还有一种说法青阳地名是由旌阳音演变而来。也 可参见《乾隆江阴县志》记载:“许旌阳宅在青镇西,运河之南,有阜名道成墩, 上建旌阳祠。”

  古代青阳的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北宋时,士大夫设塾授徒之风已盛,人才不断涌现。 宋江阴望族青阳葛氏,世代儒学,簪缨相继,一门出了33位进士。仅被唐圭璋收入 《全宋词》的就有葛胜仲的《丹阳集》、葛立方的《归愚集》、葛郯的《信斋词》, 葛立方还有《韵语阳秋》被收入《历代诗话》。葛氏的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 位置。后人评价宋代父子两代皆为填词名家者,有前晏殊、晏几道,后有葛胜仲、葛立 方。地方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明正德十年(1515)青阳办社学,清代设义塾,《乾隆江阴县志 》载:“青川原清旷,多秀民文士……为一邑之最。”青阳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现 代有地政学家祝平、出版家李小峰、地理学家李旭旦、气象学家朱炳海、教育家谢家玉和薛 绍清、农艺学家谢家驹等,并有知名民族工商业者薛福基、葛凤池、刘永康、叶吉廷等。

  明清两代,青阳镇集镇夹锡澄运河为市,是往来船舶的停靠地。长期寓居苏州 的江阴人王稚登有《夜泊青有怀》诗云:“赛灯浊酒伤神,流水浮云自亲。珠斗 阑干碧汉,金风萧瑟青苹。半圆半缺明月,江南江北美人。何处一声长笛,相思各 自沾巾。”清王士桢《青桥》诗云:“门对青桥,家近芙蓉湖。与郎不相见, 为郎歌拔蒲。黛色连天际,苍苍秦望山。东巡殊不返,留恨此山间。白舫烟中树, 青山水上楼。澄江风物好,残腊只如秋。修竹被晴川,沧漪映空曲。日夕雪初消, 人家在绿寒。”

  青阳镇成为江阴、无锡、武进3地10多个集镇联系苏锡常的纽带。清代 青阳的粮食、棉布、烟酒、杂货、药材、饭铺等行业交易活跃,为江阴南乡主要棉 市、布市,远近棉花也在此集散。光绪年间先后开设6家茧行,形成江阴最大的茧 市。此后,米行、竹行、猪行、棉布店、盐栈相继开设,至1936年,集镇商号超过 五百,青阳成为无锡北外的米麦、蚕茧、纱布、食盐的主要集散地。至今,青阳已建成文明 、富庶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地名漫话—千年古镇有长寿
长寿是江阴东南古镇之一。早在宋代,长寿与青阳、申港、杨舍俱为江阴境内的诸大集镇之一,并设有巡检司。原先的长寿名叫安阜镇。该地居民生息繁衍,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现集镇南长寿河旁有莫城弄。据《太平寰宇记》载,汉代守边将领莫宠,为了抗击海盗侵犯,在这里垒土建城,称为莫城。后来莫宠在一次战斗中死于矢石,当地人民建造了莫大王庙纪念他。后来,也有人认为莫宠是晚唐五代人。明人徐尚德曾有诗称颂莫宠的英雄主义:“南唐霸气敛江东,藩将谁知有莫公。金镞射残犹炼石,丹心历尽化成虹。麒麟曾绘千年阁,狐兔尝穿半亩宫。自昔英雄只如此,可堪挥泪吊孤忠。”莫城有四门,行人过往要穿越土城,所以,称为莫城弄。至今,古城墙与庙已湮没,城基及护城河尚有遗址。据考证,莫城也就是古时候的暨阳县治所在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统一中国,江阴地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延陵乡改置毗陵县,在县境东部设暨阳乡,乡治所在...
· 吴文化—地名漫话—东南巨镇看周庄
寻找周庄的文明史源头,至少可追溯到6000年前。那时,在龙爪墩村已有氏族定居,从事农耕渔猎和原始纺织,形成村落。龙爪墩古遗址出土大量黑陶和灰陶器具及碎片,有鼎、壶、罐、豆、盘、纺轮等,造型独特,形体各异,纹饰美观。此外还有一些石器和玉器出土。周庄集镇北面的陶城,是一处约有4000年历史的古遗址。明《嘉靖江阴县志》载:“陶城在县东三十里,旧传为南唐的屯戍之所,遗址犹存。”考古学家把人类文明史的史前文化分成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连续的时期。石器时期中的新石器时代,则是以磨光石器和制作陶器作为分界的标志而载入史册的。制陶技术的出现,对便于烹煮食物,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周庄陶城俗称城头上,遗址东西宽231米,南北长280米,呈长方形,高出四周4米,占地约百亩,与原称三里十三步相符。据当地老农说,陶城城头用土夯成,从未看见城砖,已不知筑于何年。1968年至1978年,当地取土烧窑,从陶城取...
· 吴文化—地名漫话—驿递要冲马镇路
江阴南端的马镇镇,与锡山境域仅一界河之隔,境内低田芦荡散处,河浜水塘错杂,是典型的泽国水乡。清邑志记载:“马镇,地势高下错置,南滨大河,与梁溪接壤。旧市明季毁于倭,今贸易多涉青、璜塘诸邻镇。”当今马镇镇区,原来叫马公桥,1974年马镇人民公社从原驻地北渚迁移到这里,后改为乡、镇,这一带逐渐形成市集,成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马镇南岐村,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家乡。明代徐氏从祝塘大宅里分支至南岐。作为“南州高士”之后和江阴望族,徐氏诗礼传世,广交贤达,当时有著名的“西亭雅集”。卞荣题《徐氏西亭雅集》诗云:“桂花太晚菊花迟,同在黄杨受厄时。秋色未迎重九日,天香聊折两三枝。满斟彭泽归来酒,高咏小山招隐辞。应被嫦娥笑青女,今年何事失佳期。”在马镇全镇范围内,有前马、后马、新马、马巷等很多含有马字的地名,据笔者考证,与我国古代驿传制度有一定关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
· 吴文化—地名漫话—古吴水道称利港
位于江阴西部的利港镇,东与申港镇相接,南与西石桥为邻,西隔天生港与石庄镇为界,北滨长江,与靖江夹港遥遥相望。利港镇因利港河得名。利港本名渔浦,因渔民打鱼能获利而更名。关于利港(渔浦)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吴平、袁康所著的《越绝书·吴地传第三》中说:“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意思是古时苏州通往扬州的水路,出平门,上郭池,入运河,出巢湖,北上历地,经过梅村镇入阳湖,经利港入长江,向扬州。由此可见,渔浦在两千多年前已是苏锡地区至长江的水上通道之一。利港河位于桃花港和芦埠港之间,南自璜土镇汇头上水井口入境,向东至居家湾转北经利城、丁墅、利港等村入江,全长16.3公里。宋天禧四年(1020),江阴知军崔立疏浚利港河,以河水灌溉农田。乾道二年(1166),漕臣姜诜和知军徐蒇又疏浚利港、申港。此后明清两代共疏浚12次,民国疏浚4...
· 吴文化—地名漫话—瞰江对淮君山秀
突起平野、俯临大江的君山,位于江阴市区北端,高72.5米,面积40.4万平方米。此山旧名瞰江山,后因春申君改为君山。湖南洞庭湖中也有君山,不过那君山是以湘君(舜之二妃)之所游处而得名,与春申君无关。旧志称江阴君山“隆起平畴,横枕大江,邑中诸峰,四面环拱。北眺淮扬,南挹姑苏,东望海虞,西眄京口,为一方之大观,列郡之雄胜”。自古以来,君山儒、释、道并存,被文人雅士所称颂,留下众多遗址古迹。黄歇(?-前238)即春申君,战国时楚大臣。楚顷襄王时,黄歇出使秦国,说动秦国退兵,又巧施计谋,使作为人质的楚太子完(即考烈王)脱险回归楚国。楚考烈王即位后,立黄歇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12县。后改封江东,以吴(今苏州)为都邑。春申君黄歇与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门下有食客三千,上客皆蹑珠履。黄歇任楚相20多年,楚考烈王死后,在内讧中黄歇遭门客李园所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