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地名漫话—四季长流璜塘水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7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地名漫话—四季长流璜塘水,璜塘河又名璜溪、黄塘河,位于江阴南部。璜塘河北接应天、长寿两河,西流南屈,东

  璜塘河又名璜溪、黄塘河,位于江阴南部。璜塘河北接应天、长寿两河,西流南屈, 东回北转,注入锡澄运河。10公里长的河道,蜿蜒呈半圆形。璜塘河溪深水广,至 为清澈,支港曲绕,溉田千顷,交通利便,为澄锡水上通道之一。璜塘镇临河而建, 因水得名。 古时候,璜塘、马镇一带属金凤乡。相传南朝梁大同元年(535),有凤栖息于慈云 寺(在今杜典村附近)的树上,所以称金凤乡。宋元明三代,金凤乡设有黄塘市,该 市座落在璜溪两岸。清康熙以后建镇,称作璜塘镇。

  璜塘河水四季常流。每年春夏,水势尤大。遭逢大雨,水位暴涨,溢岸而过,溪旁 田畴,汪洋一片。经过历代整治,变害为利,以资灌溉,璜塘河已成为江阴最能发 挥水利效益的河流之一。河道两岸,绿树烟村,恬淡静穆,景致幽美。

  地理学家王维屏1935年编撰的《江阴志略》,把璜塘一带的地理环境称之为璜溪平 原。他这样写道:“邑之南境,有水曰璜溪。璜溪四周,旱潦稀少,马镇、璜塘二 乡向为产稻名区。溪滨芦塘弥望,名蟹佳虾,产量甚富。金爪团蟹,著名邑中。两 岸桑田?望,叶厚而润,故平原之内,家家种桑,户户养蚕,为农民一大利源。璜 塘西瓜亦是著名,夏日南乡瓜产咸集于此,远销无锡云。”这段颇为耐读的文字, 向我们展示了璜塘水乡极为丰富的地方特产。

  清代徐方高写了一首《璜塘镇上即事》诗,阅读这首诗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景况: “萧然一水石桥横,市小稀闻鸡犬声。近览并无乔木古,遥瞻惟见野烟平。艰难编 户渔商业,狼藉丰年醉饱情。送客河干心恻怆,居夷浮海叹吾生。”同是清代的徐 瑞成也有一首《璜塘村》诗:“托迹寒村草树荒,篱编枳棘傍回塘。一丸落日云霞 淡,几迭平冈紫翠长。心远不悲时?晚,地偏仍爱景苍凉。萧然曳杖柴门外,未信 尘环底事忙。”从诗中看,璜塘村只是一番乡村景象,并无繁华市井。邑志中说, 这里旧有流黄市,后废。清代临大河建桥,形成市集。清代邑人曹淝还有《须茅村 居》诗:“几点栖鸦逝远休,一湾流水抱寒岑。长?如毕西畴事,应许泉明共此心。”

  江阴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望族,如青阳葛氏、夏港吴氏、伞墩曹氏、梧塍徐氏等,而 塘头桥薛氏、璜塘张氏也颇有名气,而张氏尤盛。当地有“十里洋洋一片薛,不及 璜塘一角张”的说法。璜塘有夏家庄,据说夏姓人都是明代夏良惠的后人。这一带 有夏良惠“呒铜钱造金山寺”的传说。

  明代嘉靖年间,江阴富商夏良惠与人打官司失败,加上住宅遭遇火灾,家业败落下 去。他贩运粮食到镇江,长江刮起大风,两船白米翻江沉底,夏良惠好不容易游上 江滩。金山寺里,僧人正在为修观音殿设宴化缘,当地乡绅已到齐,可谁也不敢坐 当中的首席。此时,饥寒交迫的夏良惠闯进殿门,看到当中空位,顾不得客套,随 即坐下开始用餐。宴请已毕,小和尚捧出化缘簿,夏良惠这时已有几分醉意,他提 笔写道:“常州府江阴县璜塘镇夏良惠捐银三千两。”老方丈连连道谢。不久,金 山寺四名和尚雇船来到江阴璜塘夏家庄,找到夏良惠家,看见一间破草房,有个妇 女在织布,便问:“女施主,夏良惠家在何处?”妇人说:“我家就是。”和尚看到夏家一 贫如洗,顿生疑窦,便问道:“你家施主告诉我们,家有一宅四庄,高屋盘门,筛锣吃饭, 油盐船两只 ,难道骗我们?”妇人说:“你们来看,草房是一宅,四角钉木桩拉住屋顶,茭白叶子编成 屋顶,屋内无桌,用筛子箩筐替代,河里有两只鸭子 ,生的鸭蛋拿去换油盐。三 千两银子实在是拿不出。”和尚听了,面面相觑,长叹一声,说:“原来夏良惠是呒铜 钱造金山寺──空许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地名漫话—春秋遗址垒璜土
如今璜土镇的名称,是由古时的“黄土”演变而来。悠悠上下五千年,虽然中国的朝代不断更替,但一直是农业社会,劳动人民对生长五谷的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代的神话传说将黄土人看作是富贵者的代表。《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邵《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古汉语中的“黄土”有坟墓的含义,璜土镇的出典也在于此。璜土集镇西南的西贯村境内有座姬墩山,高仅18.8米,周长282米。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个土墩。出生于璜土镇西贯村的晚清诗人、楹联家金武祥在《姬山考》一文中说:“吾邑西偏邻武、阳两邑境,率田野平旷,见有土阜隆然而高者,辄以山名之,实皆古墓之即于湮没者也。”据金武祥考证,姬山俗称姬光太子墓,吴王阖闾有四个儿子,太子终累,未立先卒,葬于此地,终累的弟弟夫差后来接替了王位。姬墩山就是吴太子终累之墓。姬是周朝王室的姓氏。周人祖先黄帝,相传所居姬水,以此为姓。在距今3200年前的商代...
· 吴文化—地名漫话—名人辈出祝塘市
历史悠久的古集镇祝塘,地处江阴东南境。据查《宋志全境图》祝塘一带古属西舜乡,后称西顺乡。祝塘属江阴的大镇之一,民间原有“一青阳、二华士、三周庄、四祝塘”的说法。祝塘镇境内南北地势稍高,中部低平,古为直塘河(今称祝塘河)横穿,河两岸杂草丛生,易受雨涝灾害。当地人民挖土填塘筑圩,塘滩成了平地,百姓聚居此地,宋代就形成了小集市,称筑塘市。意思是填塘修筑出来的地方。原址在现集镇北侧,街道南北向,宽2米,长500多米,铺满青石青砖。当时,筑塘市有酒店、客栈、茶馆多家,居住人口日益增多。1979年,当地砖瓦厂在清理地坪时,发现古代一条约200米长的青石青砖街道,还有古井。以及用青石垒砌的标有“洗马池”字样的长方形石池。南宋末金兵南下,战火频频,筑塘集市在战乱中夷为平地。元初,当地人在原筑塘市址向南一里处,按旧市模样,重建街镇。为庆贺新市镇建成,取名祝塘。明代称祝塘市,清代改为祝塘镇。清邑志记载:“...
· 吴文化—地名漫话—古吴水道称利港
位于江阴西部的利港镇,东与申港镇相接,南与西石桥为邻,西隔天生港与石庄镇为界,北滨长江,与靖江夹港遥遥相望。利港镇因利港河得名。利港本名渔浦,因渔民打鱼能获利而更名。关于利港(渔浦)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吴平、袁康所著的《越绝书·吴地传第三》中说:“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意思是古时苏州通往扬州的水路,出平门,上郭池,入运河,出巢湖,北上历地,经过梅村镇入阳湖,经利港入长江,向扬州。由此可见,渔浦在两千多年前已是苏锡地区至长江的水上通道之一。利港河位于桃花港和芦埠港之间,南自璜土镇汇头上水井口入境,向东至居家湾转北经利城、丁墅、利港等村入江,全长16.3公里。宋天禧四年(1020),江阴知军崔立疏浚利港河,以河水灌溉农田。乾道二年(1166),漕臣姜诜和知军徐蒇又疏浚利港、申港。此后明清两代共疏浚12次,民国疏浚4...
· 吴文化—地名漫话—澄锡毗邻河塘桥
河塘镇僻居江阴之东南,西与文林镇连接,东以东清河与长泾镇分界,北通祝塘镇,南与锡山市毗邻。古老的富贝河横穿镇境,河两端分别同东清河和西河相接。昔时,这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有姓姜的江西人避兵祸来此定居,垦荒种田。无奈地势高亢,水利不善,广种薄收,故姜家村有西荒田之称。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江阴知县周斌召集民工,疏浚富贝河,垦荒屯田,土肥条件逐渐改善。四方士民陆续从各地迁来大河两岸安居,便形成了规模不大的集镇,当初以“何宕桥”命名。何宕桥原是一座木桥,后来,人们又称作河塘桥。清光绪三十年(1905),当地人严翼清集资改为石桥。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河塘新集镇的规划建设,原有石桥已经拆除,在原址西移百步改建了新桥。这一带,明代以前属西舜乡。何宕桥原是富贝河沿岸的村庄,明末清初形成小镇,属当时的文林镇。民国时期始设河塘镇。河塘镇地势略显高...
· 吴文化—地名漫话—树青水绿桐岐岸
桐岐镇位于江阴西南一隅,北面是月城镇,西境与南境分别同武进芙蓉、锡山玉祁、前洲接界。古时这一带(包括月城、芙蓉、玉祁等)是个很大的湖泊,称芙蓉湖。芙蓉湖又叫上湖、射贵湖,是长江与太湖之间湖泊群的总称。《太平寰宇记》载:“芙蓉湖东西四十五里,南北四十里。”这里湖流浩衍,澄波千顷,葭丛生,荷花不断。芙蓉湖的风光,令许多文人流连。唐代诗人李绅观赏湖景,留下这样的诗句:“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宋代江阴人胡宿也写下了《芙蓉湖泛舟》诗:“小湖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钓蓬。岚气欲飞山隔岸,秋光不定水摇空。翩翻雪鸟争投浦,拨剌霜鳞对掷风。正是沧浪濯缨日,一竿多谢紫溪翁。”从宋代开始,人们就致力于治理芙蓉湖,围圩造田。他们在浅湖周围筑起堤坝,中间泄水为田,耕种作物。元末明初,一些外乡人纷纷来到今桐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