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地名漫话—四季长流璜塘水
璜塘河又名璜溪、黄塘河,位于江阴南部。璜塘河北接应天、长寿两河,西流南屈, 东回北转,注入锡澄运河。10公里长的河道,蜿蜒呈半圆形。璜塘河溪深水广,至 为清澈,支港曲绕,溉田千顷,交通利便,为澄锡水上通道之一。璜塘镇临河而建, 因水得名。 古时候,璜塘、马镇一带属金凤乡。相传南朝梁大同元年(535),有凤栖息于慈云 寺(在今杜典村附近)的树上,所以称金凤乡。宋元明三代,金凤乡设有黄塘市,该 市座落在璜溪两岸。清康熙以后建镇,称作璜塘镇。
璜塘河水四季常流。每年春夏,水势尤大。遭逢大雨,水位暴涨,溢岸而过,溪旁 田畴,汪洋一片。经过历代整治,变害为利,以资灌溉,璜塘河已成为江阴最能发 挥水利效益的河流之一。河道两岸,绿树烟村,恬淡静穆,景致幽美。
地理学家王维屏1935年编撰的《江阴志略》,把璜塘一带的地理环境称之为璜溪平 原。他这样写道:“邑之南境,有水曰璜溪。璜溪四周,旱潦稀少,马镇、璜塘二 乡向为产稻名区。溪滨芦塘弥望,名蟹佳虾,产量甚富。金爪团蟹,著名邑中。两 岸桑田?望,叶厚而润,故平原之内,家家种桑,户户养蚕,为农民一大利源。璜 塘西瓜亦是著名,夏日南乡瓜产咸集于此,远销无锡云。”这段颇为耐读的文字, 向我们展示了璜塘水乡极为丰富的地方特产。
清代徐方高写了一首《璜塘镇上即事》诗,阅读这首诗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景况: “萧然一水石桥横,市小稀闻鸡犬声。近览并无乔木古,遥瞻惟见野烟平。艰难编 户渔商业,狼藉丰年醉饱情。送客河干心恻怆,居夷浮海叹吾生。”同是清代的徐 瑞成也有一首《璜塘村》诗:“托迹寒村草树荒,篱编枳棘傍回塘。一丸落日云霞 淡,几迭平冈紫翠长。心远不悲时?晚,地偏仍爱景苍凉。萧然曳杖柴门外,未信 尘环底事忙。”从诗中看,璜塘村只是一番乡村景象,并无繁华市井。邑志中说, 这里旧有流黄市,后废。清代临大河建桥,形成市集。清代邑人曹淝还有《须茅村 居》诗:“几点栖鸦逝远休,一湾流水抱寒岑。长?如毕西畴事,应许泉明共此心。”
江阴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望族,如青阳葛氏、夏港吴氏、伞墩曹氏、梧塍徐氏等,而 塘头桥薛氏、璜塘张氏也颇有名气,而张氏尤盛。当地有“十里洋洋一片薛,不及 璜塘一角张”的说法。璜塘有夏家庄,据说夏姓人都是明代夏良惠的后人。这一带 有夏良惠“呒铜钱造金山寺”的传说。
明代嘉靖年间,江阴富商夏良惠与人打官司失败,加上住宅遭遇火灾,家业败落下 去。他贩运粮食到镇江,长江刮起大风,两船白米翻江沉底,夏良惠好不容易游上 江滩。金山寺里,僧人正在为修观音殿设宴化缘,当地乡绅已到齐,可谁也不敢坐 当中的首席。此时,饥寒交迫的夏良惠闯进殿门,看到当中空位,顾不得客套,随 即坐下开始用餐。宴请已毕,小和尚捧出化缘簿,夏良惠这时已有几分醉意,他提 笔写道:“常州府江阴县璜塘镇夏良惠捐银三千两。”老方丈连连道谢。不久,金 山寺四名和尚雇船来到江阴璜塘夏家庄,找到夏良惠家,看见一间破草房,有个妇 女在织布,便问:“女施主,夏良惠家在何处?”妇人说:“我家就是。”和尚看到夏家一 贫如洗,顿生疑窦,便问道:“你家施主告诉我们,家有一宅四庄,高屋盘门,筛锣吃饭, 油盐船两只 ,难道骗我们?”妇人说:“你们来看,草房是一宅,四角钉木桩拉住屋顶,茭白叶子编成 屋顶,屋内无桌,用筛子箩筐替代,河里有两只鸭子 ,生的鸭蛋拿去换油盐。三 千两银子实在是拿不出。”和尚听了,面面相觑,长叹一声,说:“原来夏良惠是呒铜 钱造金山寺──空许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