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古朴的蓝印花布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古朴的蓝印花布,在外人看来,将染好的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是最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幅幅蓝印

  在外人看来,将染好的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是最有吸引 力和感染力的,一幅幅蓝印花布自云天直挂而下,就仿佛是一个 纯净的艺术世界,质朴、美丽、神秘、亲切。在乌镇老街的作坊 区 ,就有一家蓝印花布的染印作坊,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据说旧时的江南,染坊遍 布,每家染坊都供奉着一尊葛洪像,他们认为,葛洪是印染业的 祖 师爷。葛洪是东晋时著名的道家,为求长生不老而精于炼丹,于 化学、医药造诣颇深。印染与化学关系密切,所以,将葛洪奉为 印染业的先祖自然有些道理。

  在染坊里,白色的棉布先涂上用 石灰和黄豆粉合成的浆,印花用的漏花版是用桑皮纸涂以柿漆裱 成,经过纹路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等工序,压过花样的 布再放到染缸里搅拌,然后用棒挑起,放到空气中氧化,这是染 色 。灶下要烧火,使染缸里的染料保证一定的温度,如此反复多次 ,动作要干净利落。这些经染印的蓝布花布再高高挂起在太阳下 晒干,再将蓝布上的石灰浆剥洗掉,一整块蓝印花布就印好了。 这 里用的染料,其实就是我们感冒时喝的板蓝根,据说用它染的棉 布,因为是纯天然的,所以不会褪色。蓝印花布以其质朴的原料 和工艺,典雅的图案,为江南一带的农村所喜爱,人们用它作窗 帘 、围裙、帐子、台布等,洋溢着淳朴的乡村气息。在乌镇,从原 棉加工到纺成棉纱,织成土布,再染成蓝印花布,整个过程被完 整地保留下来,并有专人操作演示,使游人大开眼界。在一旁的 柜 台里,还有各种图案的蓝印花布及用它制成的扇子、壁挂等等工 艺品出售。

  听说现在全国只有少数地方还有蓝印花布生产基地。蓝印花 布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一枝独秀,毫不张扬地、却又绵绵 不尽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艺术—蓝印花布
江南水乡中,村姑民妇们的蓝印花布衣,使细雨濛濛的风景更添风韵。嘉兴一带,历来就有众多的民间染坊,制作蓝印花布。织物印花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雕刻模版,敷色于版面再捺印于面料上,印出花纹成反像,这是“印”;另一是在面料上设置防染浆料组成的花纹,然后投入染液中将面料染色,再除防染物而呈现花纹,花纹是正像,这是“染印”。蓝印花布是指用靛蓝染料印染而成织物。“蓝”本是一种蓼科草本植物提取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从蓝叶中经发酵提取的不溶性淀粉具有溶于碱液变色,置于空气中则氧化返回不溶性靛蓝色特性。蓝印花布,先以纸质雕镂成花版复蔽布坯上,然后把配制好的黄豆粉刮上漏印,再把布坯染成蓝色,脱去黄豆粉即显蓝白相间美丽花布。由于是通过雕镂纸刮浆印制,花纹只能是由大小斑点组合而成,可分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类,经反复搭配,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特别是利用疏密不同的蓝白阵点组成不同层次的效果,增强了形象表现力而达到“墨分...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文化行旅—太湖的思念
六月,烟雨蒙蒙;太湖,泪水涟涟。因为龙飞走了,这个太湖的知音和歌者走了。一首好的旅游风光歌曲,不亚于一张城市的绿色名片,像《北京颂歌》对于北京,《太阳岛上》对于哈尔滨,《莫愁啊莫愁》对于南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于莫斯科……《太湖美》对于无锡,对于太湖,对于江南,如同天籁,不仅增色增彩,而且增光增分。《太湖美》唱出了太湖的神韵,让美丽的太湖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遍了全世界。无数人就是听了《太湖美》的歌才来到太湖,沉醉在太湖。龙飞写过很多歌唱江南的歌,影响最大、传唱最广的还数《太湖美》。他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太湖美》。生前,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谈起这首歌。记得他说过:大凡有创作经验的同志,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谱写歌曲有时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有时却是“无意插柳柳成荫”。龙飞说,当年自己写《太湖美》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成稿既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也是多年积累的自然结果。这就是“长期酝情、一偶得曲”。龙飞...
· 吴文化—文化行旅—小阿荆的成功
上世纪20至40年代,京剧界有位以演短打武生戏出名的小阿荆,在无锡地区享有盛誉。小阿荆,名荆玉堂,小阿荆是他的小名,丹阳人。他出身贫苦,6岁就进戏班从师学艺,练就一身武功。因他演戏很早就有名气,所以小名比大名出名,小名也就成了艺名。他28岁成名后,率领他自己组成的戏班,风风雨雨近30年光景,辗转演出于苏南地区和杭嘉湖一带,无锡的前洲、玉祁、洛社、石塘湾、杨市、陆区等集镇是这个戏班赶节(庙会)演出的老地方。小阿荆的短甲戏,以武松戏闻名,有“活武松”之称。在《景阳冈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这些戏里,他扮演的武松,眼神法步,干净利落,武艺娴熟。开打常用真刀真枪,闪光发亮,舞单刀急如旋风,观众形容它“连水都泼勿进”。在舞台上还时有翻筋斗的表演。他能从叠上好几张的台子上翻筋斗跳下,台子一张一张地加,以至要把戏台上的天幕掀去,最多能跳7张半台子,所谓7张半,就是在第7张台...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