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姚梅凤与大陆调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姚梅凤与大陆调,究竟是谁首先将杭州武林班(即杭剧)的大陆调引进到我们锡剧中来的?以往因“头绪

  究竟是谁首先将杭州武林班(即杭剧)的大陆调引进到我们锡剧中来的?以往因“头绪”颇多,一直未见定论。

  数年前偶读《毗陵曲坛缀录》一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见有一段文字为:“大陆调的引进。1937年秋(一说‘西安事变’那年,即1936年),筱文艳在苏州金星剧场演出淮剧,武林班在新民剧场演出《方玉娘哭塔》,常锡戏在协兴剧场演出《李三娘磨房产子》。三个剧场十分靠近。演出时,武林班(大锣调)的高亢明亮,引起了常锡戏艺人徐玉珍的兴趣,并由她首次引用到《李三娘磨房产子》剧中(徐饰李三娘)。继而姚梅凤、王玲娣、沈佩华、陆爱英等人都学着演唱,逐步传开,成为与簧调并列的一个基本曲调。”   上文所举的引进年月,首肯为“1937年秋”;另有“一说”,惜未有详证。而据笔者于2001年秋所获悉的另一例证是:姚梅凤是首先引进大陆调的人选。这是由《关于苏州昆剧工作的思考》(顾笃璜著)一书为我们提供的。

  由于笔者也是一名锡剧老观众,对此题也颇有情趣。记得于1945年我便看过姚梅凤老师的演出,1982年于姑苏会面建交,也算得“老识相”了,既已发现疑团,必要的核实似已落在我的肩上。于是,我决定在2001年年底完成这一任务。承蒙姚梅凤老师的耐心配合与支持,总算让我解开了这一谜团。

  姚老师已从苏州吴江市锡剧团退休多年。因年事已高,健康欠佳,现常住南京安度晚年。对于“引进”大陆调一事,她很不以为意。退休前她一直任吴江锡剧团团长,因她长期坚持率团在乡镇为广大农民巡回演出,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鉴于我们已是“故知”,她才如实回答了我的有关提问。现综录如下:   “我的师父名叫姚家兰(属“苏帮”)。我本姓张;拜师后即从师姓。我是属鸡的,生于1922年1月6日,在苏州拜师时我是16岁(本文皆以虚岁论,下同。)从那年起,我随了师父的戏班,经常在阊门外的‘小广场’边学艺边演戏。并抽空到就近的场子看看杭州武林班的演出。那时,我对他们的大陆调很感兴趣,平时就学着哼哼,觉得味道真好。

  “到1937年夏,我随戏班来到无锡火车站附近的中央戏馆演出。我们戏班上演的剧目为《马寡妇开店》……(姚讲到此略有停顿,并语带疚意。笔者谓:此虽属粉戏,但许多老戏班常上演;请讲下去。)我在演到马寡妇调戏狄仁杰时,稍一不留神,竟脱口唱出大陆调来了!因演小生的郭雅君(饰狄)既不会唱此调,又一无准备,竟愣在台上乱了套。待我们下台之后,我当即被师父训骂了一顿:你这小鬼丫头,哪能会在台上闯这样的祸?唱出这个调子来的?那位小生演员郭雅君已于前年辞世。我师父姚家兰现于吴江欢度晚年,已是87岁高龄了。他身体健康,家庭十分幸福。

  “嗣后,我便在台上将大陆调正式唱开了,并不断有新发展。

  “在无锡中央戏馆唱罢《马》剧后,紧接着开排上演的便是应节戏《白蛇传》。因为五月端午节来了。我当初在台上出错,脱口唱出大陆调来,实为‘无心插柳’。其确切年月,应为公历1937年5月。”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姚梅凤老师和徐玉珍老师等,她们都是锡剧界首先“引进”大陆调的有功之人,引进年月是在1937年的夏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栽好梧桐凤来栖
一条古老的小巷,石板路、杂货铺、斑驳的老房子……我站在巷口,真想走进去,然而,那只是一张老照片。曾经,这样的小巷在我们的城市比比皆是,但现在大都已烟消云散,难觅芳踪了。我在此伫立良久,感受着那小巷里流失的岁月,那岁月中所氤氲弥漫的文化气息……这是在新区科技文化会展中心的二楼文化展厅,无锡七千年的历史以文化的名义在我的身边缭绕。从高城墩、彭祖墩、骆驼墩等考古挖掘到泰伯奔吴,从民族工商业的兴盛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从顾恺之、倪云林到徐悲鸿、钱钟书;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许多看上去难辨真假的复制品,如荣德生面粉厂用过的巨大石磨、粗纺机等;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的巨幅仿铜浮雕壁画,则用形象演绎着一段段传奇般的故事……有史以来无锡所有的文明与人文精神在此聚会,内蕴深厚,洋洋大观。如果说,二楼文化展厅充盈着传统的韵味,那么,位于三、四楼的科技展厅,则呈现出一派现代文明的气息。这里结合新区已形成的五大支柱产业,融...
· 吴文化—文化行旅—《蓝调江南》小镇风情
陶玉霖:金曾豪的散文集《蓝调江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风情画。老街、茶馆、中药店、剃头铺、电影船等等,人们可以在金曾豪的笔下,走进江南小镇的每一个实景,与小镇风物和人情百态作一番“零距离”的接触。用金曾豪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风情散文”集。金曾豪是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以小说为最。其实他所涉及的文学题材和文学形式是多方面的,他的反映各种题材的戏剧、电影文学、散文等作品也颇具建树。在他的各类作品中,都能很亲切地感受到江南小镇的生活情韵。在《蓝调江南》中,这种感觉尤为集中和清晰。这是作家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文学态度所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金曾豪从小生活在江南小镇,他以作家的热忱和细致,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和提炼,使作品溢满了江南的生气和灵动。《蓝调江南》的蓝,是江南蓝印花布的蓝,是老木匠墨线里隐隐的蓝,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是江南风情的主调。让我们走进《...
· 吴文化—文化行旅—评弹与集邮
每当我从码头或信箱中收到从上海寄来的苏州评弹《老听客》小报的信件时,我可以从小报上源源不断地知道许多有关江浙沪苏州评弹方面的信息、报道、书刊、演员、票友、演出的概况,以及苏州评弹学校的发展,新老演员的介绍等各方面的近况。同时,每当收到一封封信件时,信封上贴着五彩缤纷的各种邮票,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生肖邮票,有一枚的、二枚的、三枚的、甚至四枚五枚的,而且每次贴的邮票几乎是各不相同的,名人名著、名山名水、历史文物、建筑体育、文化艺术和乐器等各种各样的邮票深深地吸引了我,为我业余集邮收集信销票、实寄封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会。《老听客》编辑在办好苏州评弹小报的同时,又为热爱苏州评弹的演员、听众在寄发小报时,同时也把苏州评弹迷带进了集邮世界,为宣传、扩大集邮队伍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忘我精神,成为把苏州评弹和集邮活动自然而然完美结合起来的创始人。他就是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蒋锡麟先生,是一位自费...
· 吴文化—文化行旅—梅兰芳在无锡
1953年,无锡市领导为满足京剧票界和戏迷们的愿望,特遣专人赴沪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来锡演出,并作好接待的一切准备工作。当梅兰芳剧团演职人员乘坐的列车停靠在彩旗飘扬的无锡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放,梅兰芳一行受到了早已守候在站台上的市长包厚昌、副市长江坚和无锡文艺界代表200多人的热烈欢迎,少先队员向梅兰芳献上鲜花。接送车队所经之处,一路上群情振奋,雀跃欢呼。6月17日招待演出,慰问在锡休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军伤病员暨各界人士,18日起公演,星期天加演日场。购票群众从城乡、郊县蜂拥而至,生怕买不到票,有的以半张票价为代价雇人半夜去排队。3天打炮戏是《贵妃醉酒》、《奇双会》和《霸王别姬》,还演出了《宇宙锋》、《凤还巢》、《西施》、《金山寺》和《断桥》等。梅兰芳嫡传弟子言慧珠插演了《花木兰》;2个日场均由梅先生子葆王久、女葆王月演出了《玉堂春》、《生死恨》和《文昭关》等。晚饭后,戏迷们涌...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城市精神”与吴地传统
“从泰伯奔吴起,就注定吴地人有着谦让的品德和包容的精神。”在挖掘、探讨新时期无锡“城市精神”的内涵之时,作为一名对吴地传统有着深刻研究的专家,高燮初教授谈起吴地历史文脉对今天无锡“城市精神”的影响和作用颇有见地。“无论是对无锡传统精神的传承,还是对新时期无锡精神的挖掘,谦让和包容将是无锡这个城市永远的精神内涵之一。”据史载,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携弟仲雍,从中原南奔江南,三让王位,定居无锡梅里。孔子称泰伯“三让天下”为“至德”,老百姓尊称泰伯为“三让王”。可见,早从吴泰伯开始,吴人就有了谦让的传统美德。“让”,避免了因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以至于影响周王朝的开疆创业。此后,吴地人奉行“和为贵,谦受益”的道理,从而在商贾经营中稳操胜券。高教授认为,谦让的品德应该是吴地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的无锡人应该继承的品德。“因为吴人的融合与开放,才有了泰伯奔吴的历史,才有了吴地的发展与进步;今天的无锡因为有了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