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当文化成了一种滋养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当文化成了一种滋养,依寺建市,以文兴商,南禅寺文化商城行走在文化与旅游、商业的交融圈里,人声鼎沸

   依寺建市,以文兴商,南禅寺文化商城行走在文化与旅游、商业的交融圈里,人声鼎沸,商机盎然,不断扩容,商城的颦笑举动让我们感叹—— 歌声灯影里的妙光街红肥绿瘦,故纸旧币间的塔院人声鼎沸,粉墙黛瓦中的店铺商机盎然……这就是南禅寺文化商城。

   18日,它又展示给人们新模样,南片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至此,整个南禅寺文化商城的营业面积从过去的6.5万平方米扩展到了近10万平方米。

   1996年第一批从崇宁路移居来的花鸟商们没有想到,每日来来往往、游游逛逛的游人看客不会想到,南禅寺文化商城就在千年古寺的见证中,一路走来,如今 已形成花鸟鱼虫、古玩字画、书刊音像、邮票钱币、风味小吃、旅游工艺品、特色小商品、休闲娱乐八大片区,每年举办6次全国性商务活动、民俗活动,年人流量达40 0万人次,更在不断扩容成为无锡最大的综合性市场。

   南禅寺文化商城的发展是令人艳羡的,但更令人感叹的是它的发展不断浸润着文化的滋养,依托文化、放大文化,文化正成为这里崛起的经济的新形象。

   依托历史文化,商城大打“古”字牌。南禅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内妙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绕寺而过的古运河水弄堂为京杭大运河中历史风 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古寺与古塔、古运河融为一体,让钟声塔影、水声树影激发人们无尽的联想,也成为吸引眼球的牵引物。

   放大民俗文化,商城做足市井文章。今年春节这里长达半个月的活动是民俗文化大放异彩之时,捏泥人、剪纸、卖糖葫芦等民间手艺、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 活动集聚在这里,构起一道充满年味的风景,而到了元宵节,观灯、猜谜、看演出,逛书市、买花草,成了人们的春节乐园。被点燃的人气为商城又带来了十足的商机,据 说,仅春节黄金周七天,这里便销售收入逾千万。

   在南禅寺文化商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盛景里,文化是背景,也是全景。商城的经营项目中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书城、古玩、邮币卡市场更是闻名遐迩;文化 广场每到仲夏夜便夜夜笙歌,据称,商城南片又投入500多万元拆出一片文化天地,不仅让充满古风、民韵的雕塑陪伴游人,更让舞台上生动的表演留住行人。

   “不能想像没有文化,南禅寺商城是什么样?”发出这样感慨的业内人士说,在这个无处不文化的年代里,文化不仅是一种点缀,更应该是一种滋养,只有这样, 我们的城市才会真正呈现出那诱人的文化的绿色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文化行旅—文化滨湖
行走在无锡滨湖区,随时随地都可以闻到空气中飘散的历史和人文气息。滨湖区惠山是无锡市的西部屏障,其东即是无锡的主山锡山。“无锡锡山山无锡”是一句流传悠久的谚语,而且早在4000年前,锡山南麓已有大型的先民聚居村落。到了1500多年前的南朝,著名文人江淹(444-505)写了首古风《无锡县历山集》(“历山”是惠山在南朝时的别称,“集”指集市、集镇)。虽然江淹当了大官后,“江郎才尽”,但他的这首惠山诗却意蕴深沉,韵味隽永,在数以千计的惠山古诗中,是写得既早又好的一首诗,诗云:“秋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岚气阴不及,日色亏半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复然。一闻清琴奏,歌泣方流连。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古代的文人雅士为什么对惠山情有独钟呢?除了名山、胜泉、古镇外,又因为“自古名山僧占多”,即惠山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锡首刹惠山寺。而惠山寺以泉石幽...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听评弹
闲时,我喜欢观赏文学作品,更迷恋于评弹艺术。在我读小学时,就是“广播书场”的老听众了。入暮饭后,倚在收音机前听拨弄丝弦之声,是我儿时的一大嗜好。首先吸引我的是评话。我最爱听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唐耿良的《三国》、曹汉昌的《岳传》,那绘声绘色的演说,常常使我丢了饭碗托腮神往。为了每天下午去明园书场听金声伯说的《包公》,我还逃过几次课呢。后来,我听书渐渐入迷,兴趣也从评话转向弹词,《西厢记》、《长生殿》、《描金凤》、《珍珠塔》和《三笑》使我百听不厌,不仅细节能背得出,还略解韵味。我能说出评弹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如蒋月泉的委婉深沉,韵味醇厚;徐云志的柔软圆润,舒缓从容;薛筱卿的节奏明快,爽朗利索;张鉴庭的遒劲苍凉,铿锵有力。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栩栩如生,是评弹艺术的一个特点。我注意到,评弹艺人在处理每一章回之间,总会有意留下一些悬念;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又会注重人物个性与故事情节的丰富...
· 吴文化—文化行旅—蠡湖寻梦
“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蠡湖,是藏梦的地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客居湖滨饭店的日本友人,夜深才到无锡。第二天清晨,推窗遥望,他激动得难以置信:在梦中还是在仙境?一幅空灵高洁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蠡园中的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碧树塔尖,飘浮在时浓时淡的雾霭中,而其中竟有渔子荡桨而来……他猛然清醒,连忙打开行李取出相机,拍下了蠡湖令他终身难忘的清梦。又是一个月明中秋夜。天南地北追逐山水美景的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来到了太湖。他没有和朋友把盏吟诗,也没有结伴泛舟湖上,像苏东坡那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却独自带着摄影器材静候芦苇荡口,静待“海上明月共潮生”,那人间最美好的良宵贵宾的到来。芦苇在飒飒的风中细语,秋虫忽近忽远应和吟唱,灰蓝的湖水渐渐放亮,星光的精灵自天而降,在湖面上点着舞步,天地很静,他只是等待着,抑住那莫名的心跳。直到那一轮橙红的玉盘爬上东山,放出皎洁的清光,他才按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