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小阿荆的成功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小阿荆的成功,上世纪20至40年代,京剧界有位以演短打武生戏出名的小阿荆,在无锡地区享有盛

   上世纪20至40年代,京剧界有位以演短打武生戏出名的小阿荆,在无锡地区享有盛誉。

   小阿荆,名荆玉堂,小阿荆是他的小名,丹阳人。他出身贫苦,6岁就进戏班从师学艺,练就一身武功。因他演戏很早就有名气,所以小名比大名出名,小名也就 成了艺名。他28岁成名后,率领他自己组成的戏班,风风雨雨近30年光景,辗转演出于苏南地区和杭嘉湖一带,无锡的前洲、玉祁、洛社、石塘湾、杨市、陆区等集镇 是这个戏班赶节(庙会)演出的老地方。

   小阿荆的短甲戏,以武松戏闻名,有“活武松”之称。在《景阳冈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这些戏里,他扮演的武松,眼神法 步,干净利落,武艺娴熟。

   开打常用真刀真枪,闪光发亮,舞单刀急如旋风,观众形容它“连水都泼勿进”。在舞台上还时有翻筋斗的表演。他能从叠上好几张的台子上翻筋斗跳下,台子一 张一张地加,以至要把戏台上的天幕掀去,最多能跳7张半台子,所谓7张半,就是在第7张台子上再加一张靠背椅,他就从高空中的靠背椅上一个筋斗翻下来,真是惊心 动魄!他还能在舞台上一连翻四五十个“叶子”筋斗,又快又高,观众非常喜爱看人的翻筋斗真功夫。

   小阿荆演的《三岔口》、《安天会》(即闹天宫)、《金钱豹》等武戏也很精彩。在《金钱豹》戏中,他扮演的金钱豹有一绝技。这出戏演的是孙悟空捉拿妖精金 钱豹的故事。金钱豹手使钢叉,在同孙悟空对打的紧张关头,他从后台左边一跃而出,将钢叉对着孙悟空掷去,说时迟,那时快,孙悟空急速后退,靠着台前右边的柱子 上,把头一缩闪过,那钢叉却不偏不倚正好击中在柱子上,这个表演无疑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齐声喝彩。

   可以想象,一根柄长5尺多、重七八斤的钢叉,向三四丈远处的柱子掷去,需要多少力量,又何等惊险!然而小阿荆能一举击中柱子,钢叉讲遄牛掣龈殖堇卫? 戳进木头里,须扭动几下才能拔出来,这确实非有过硬功夫不可。那个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动作机灵,也配合得恰到好处。小阿荆主演武戏,共有4个下手演员,都有一定 的武功,是他的好配角、老搭档,无论是刀枪棍鞭,对打厮杀,都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其他演员也都有较好的武功,因此他的戏班是有名的武戏班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吉隆坡,“阿巴格巴”!
“阿巴格巴”,马来语为“好”和“亲昵”的意思。凡在国内外旅游的过程中,我总是注意去感受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共同的大同小异的特点,但每个城市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气息。坐在奔驰着的汽车内往车窗外观察身边的城市,去遐想,去思索;或者,走进这个城市的人群中,去倾听,去接触。这样的经历总能带给我强烈而触动心灵的快感或冲动。我愿意去收集这种感觉,它成为自己的一种财富和永久的记忆。如今,我走在吉隆坡的大街上,眼前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用不锈钢外壳装饰起来的百米“双峰塔”购物中心、被誉为“世界第四高塔”的“东方之珠”电视塔、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四周用彩纹巨石堆砌成的犹如一座壮观的宫殿或古堡的默迪卡体育馆、全部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的造型奇特的森美兰国家民族博物馆,以及每个大城市都不缺的超级购物中心、肯德基、麦当劳、豪华酒店、公园……然而,吉隆坡在我心中流淌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感觉是—...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文化行旅—太湖的思念
六月,烟雨蒙蒙;太湖,泪水涟涟。因为龙飞走了,这个太湖的知音和歌者走了。一首好的旅游风光歌曲,不亚于一张城市的绿色名片,像《北京颂歌》对于北京,《太阳岛上》对于哈尔滨,《莫愁啊莫愁》对于南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于莫斯科……《太湖美》对于无锡,对于太湖,对于江南,如同天籁,不仅增色增彩,而且增光增分。《太湖美》唱出了太湖的神韵,让美丽的太湖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遍了全世界。无数人就是听了《太湖美》的歌才来到太湖,沉醉在太湖。龙飞写过很多歌唱江南的歌,影响最大、传唱最广的还数《太湖美》。他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太湖美》。生前,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谈起这首歌。记得他说过:大凡有创作经验的同志,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谱写歌曲有时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有时却是“无意插柳柳成荫”。龙飞说,当年自己写《太湖美》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成稿既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也是多年积累的自然结果。这就是“长期酝情、一偶得曲”。龙飞...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听评弹
闲时,我喜欢观赏文学作品,更迷恋于评弹艺术。在我读小学时,就是“广播书场”的老听众了。入暮饭后,倚在收音机前听拨弄丝弦之声,是我儿时的一大嗜好。首先吸引我的是评话。我最爱听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唐耿良的《三国》、曹汉昌的《岳传》,那绘声绘色的演说,常常使我丢了饭碗托腮神往。为了每天下午去明园书场听金声伯说的《包公》,我还逃过几次课呢。后来,我听书渐渐入迷,兴趣也从评话转向弹词,《西厢记》、《长生殿》、《描金凤》、《珍珠塔》和《三笑》使我百听不厌,不仅细节能背得出,还略解韵味。我能说出评弹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如蒋月泉的委婉深沉,韵味醇厚;徐云志的柔软圆润,舒缓从容;薛筱卿的节奏明快,爽朗利索;张鉴庭的遒劲苍凉,铿锵有力。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栩栩如生,是评弹艺术的一个特点。我注意到,评弹艺人在处理每一章回之间,总会有意留下一些悬念;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又会注重人物个性与故事情节的丰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