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回眸园林总关情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回眸园林总关情,日前,我陆续收齐了由沙无垢先生编著或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编的园林新作,它们是

  日前,我陆续收齐了由沙无垢先生编著或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编的园林新作,它们是《园林走笔》、《荣氏梅园史存》、《太湖鼋头渚》、《蠡园》、《惠山园林》以及《无锡惠山泥人》。这6本图文并茂的图书,是由古吴轩出版社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先后出版发行的。在短短一年间,沙先生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我与沙无垢先生相识是在10年前,当时我们一同编入了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此后就有了较多接触。去年春上,沙无垢对我说,他已在园林工作了40多年,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为园林写点东西。我知道这事他准行。他是17岁进园林工作的,从工人做起,直到后来担任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又被好几个单位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作为一名阅历丰富的专家,他勤于笔耕,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直是《无锡日报》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也曾当过北京专业报刊的特约记者和特邀编委。对他来讲,写园林当在情理之中。

   李铁映同志题写书名的《园林走笔》分4卷。卷一收录其父、著名作家沙陆墟先生晚年为无锡园林名胜所撰书的几乎全部碑文、匾联或景题,从中可看出沙老深厚的学养功底及对后代的影响;后三卷则是沙无垢本人的纪事或论著,因是亲历、亲见或亲闻,读来有根有据,脉络清晰。某些是对我市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的看法或建议,记得我曾多次在市政协的小组会和有关会议上听他发言过。印象中他有不错的口才,记忆力强,发言起点高,旁征博引,有的放矢,颇有见地,也颇有感染力。

   《荣氏梅园史存》则收录了梅园主人荣德生先生和梅园自建园以来90年间的大量文字、图片资料,有些还是首次、鲜为人知的,因此既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又有相当高的可读性,对于研究我市环太湖近代风景园林的兴起、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无帮助。

   《太湖鼋头渚》、《蠡园》、《惠山园林》和《无锡惠山泥人》是和人合作编著的,均是小32开本,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文笔优雅,语言晓畅,随手翻阅,惹人喜爱。虽是导游类书籍,但写得既有专业深度,又能深入浅出,其叙历史沿革,则尊重史实,考订严谨;讲传说掌故,则绘声绘色,娓娓动人;对于各个景观、景物之艺术特色剖析或审美价值阐述,又恰如其分,令人信服。一路读下去,如涉无锡的山山水水,更令人作身临其境之想。我想这些书不仅仅适应广大旅游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市园林名胜的史志和“教科书”,对于提高旅游和园林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开卷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去园林的路上
一直觉得,园林是一个梦想,是时光的见证人,它站在时光的中央,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像一本线装书,一亭一廊,一水一石,以及它的所见所闻,都是这本线装书中秘密写下的文字……有时候是诗歌,有时候是散文;有时候是相聚,有时候也是离别。它有些清冷,但也散发出许些温暖。在我的眼里,苏州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去园林的路上,我也许会遭遇一场爱情,多年以前我曾这样想。虽然苏州并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对我来说,园林也没有多少值得我留恋和向往的。可是这样的想法,还是在我动身前往的路上,不经意地闪现了一下。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爱过的一个女孩子,就在我去苏州这座园林的路上。她是我隔壁班上的女生(据说还是班长,不过我对这一点从不在意),我学的是政治,她读的是中文。我们的班级就挨在一起,也许正因为这一点,一天之中有很多次路过他们班级,只要稍一侧目,就可以看见坐在第一排的她了,那个戴着眼镜,梳着齐耳的短发,有着一张太阳色脸庞的女生...
· 吴文化—文化行旅—城市精神在回眸中凸现
前不久,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年近八十的江凌云老师拄着拐杖,给我送来了由市委书记王荣题写书名,高国强、蔡贵方同志任主编的《吴文化名人谱》(无锡编)一书,阅后回味良久,受益颇深。文以载道,开卷有益。《吴文化名人谱》(无锡编)为我们铺展了一幅无锡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使我更深地了解了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全面地认识了在无锡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实业家的高风亮节,他们的卓绝才华使人折服。穿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分明清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发展的脉络,体会到了这个城市特有的品质,更使我们受到了爱国忧民高尚情操的熏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发愤读书、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还有那些致力教育、兴学办校的教育家以及近代民族工商业者,也都是抱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有这些先贤,都能脚踏实地...
· 吴文化—文化行旅—情寄“廉珉轩”
1988年冬,西风,黄叶,雪花。古镇长泾中桥堍,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楼修饰得焕然一新,江阴市第一家乡镇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鼓乐奏起,鞭炮欢鸣,副市长和小楼主人——德国华侨香港联总公司总裁顾铁华先生一起揭开了红纱,六个气势不凡的鎏金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廉珉轩图书馆”。顿时,楼前的场院内响起一片掌声。院中,梅香;楼内,书香;天地间,顾先生的德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笑了!星移斗转,十五年过去了。我,作为“廉珉轩”图书馆的一名读者,把“廉珉轩”当作我人生的第二所大学;与书结缘,徜徉书林,跋涉书山,我一本本地读《二十四史》、《徐霞客游记》、《鲁迅全集》……在“廉珉轩”的哺育中,我开始学习写作,十多年间,我的散文作品发表于全国50多家报刊,计300余万字,20多次获全国、省、市优秀作品奖。1989年,我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廉珉轩”不仅出作家,在我的读者朋友中,还出了一批花卉园艺家、育菇专家、书...
· 吴文化—文化行旅—巴老的关怀
我们机械局文学创作组,是分散在各工厂、有志于创作的职工组织在一起的。大家推选我为组长。为了提高创作水平,我们常常聘请一些作家来为我们讲课。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我们去请巴老来给我们讲课吧。”大家哄然笑出声来,说我是癞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说实话,我们这些无名小卒要请到巴老,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我心里还是蕴藏着这似乎渺茫的希望。蕴藏在我心里的这个希望越来越强烈,我想,巴老在“文革”中深受,吃了那么多苦,身体也一定受到摧残,如果能到我们美丽的太湖来散散心,再给我们讲课,那多好啊!我们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啊!但我们和巴老素不相识,到哪里去敲开相识之门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次,我和厂里的总工程师张世纲汇报工作后,无意中,我吐露出想见巴老的希望。张总笑着拍拍我肩膀,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说:“小许,你怎么不早说啊,我可以帮你实现这个希望,圆你们创作组见巴金的梦。”原来,张总...
· 吴文化—文化行旅—纵情高唱《太湖美》
《太湖美》歌曲被确定为无锡市歌后,反响很大,已成为我们城市的一个品牌。歌曲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近些年,人们确定了校歌、厂歌、市歌等,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树立品牌。无锡市将《太湖美》作为市歌,同其他城市确定市歌一样,是用文化滋养城市,让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一个体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个性魅力。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太湖美》成为无锡市歌后,不再单纯是一支美妙的歌曲,而成为象征无锡城市的一个品牌,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标志。包孕吴越的太湖,与江浙两省数个城市相连,无锡所辖水域,并不比其他城市多。但无锡所以将《太湖美》定为市歌,一是无锡是太湖明珠,已为世人所首肯;二是“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佳绝处”理所当然可以作为太湖的代表。无锡将《太湖美》定为市歌,把它作为城市品牌打出去,其不凡作用和深远意义,必将日益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