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语传情说桑梓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语传情说桑梓,在祖国版图的东南地域,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平原绿洲,她以太湖为腹心、以运河为通道

  在祖国版图的东南地域,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平原绿洲,她以太湖为腹心、以运河为通道、以长江为走廊、以大海为依托,河网密布,良田万顷。千年沧桑、百代兴衰,使这里产生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她的地域名称,被称之为——吴,她的地域文化,就是独秀于华夏文化之林的吴文化。而在无锡堰桥镇的西高山上,集粹着吴文化的精华。由“文化愚公”高燮初先生率乡人创办的吴文化公园,向你展示了一幅锦绣江南的历史画卷。

   吴文化公园泛读,简约说来有吴地人文、水乡风情、经济开发、艺术百花、宗教文化、饮食以及古代吴地村落考等。走进吴文化公园,就是走进江南数千年历史画卷,可以和先贤对话、和近哲谈心;听吴侬软语、看吴地风情;驾江河舟楫、赏明月清风……

  吴地开发: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唱熟了一句歌词:“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龙的传人”即是吴文化产生的纽带。商代晚期,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聪颖过人,又生有一个更为聪颖的儿子昌。周太王想立季历为王,再传世给昌。为了实现父王的愿望,泰伯和仲雍毅然让贤,从陕西避逃到吴地,即现今的无锡梅村一带。尔后,季历顺利即位,不久,他的儿子昌即位,成了有名的周文王。泰伯和仲雍南奔以后,按照吴人的风俗文身断发,加入了吴地荆蛮民族。所谓文身,就是在身上刺上蛟龙的形象,蛟龙是吴人的图腾,吴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泰伯和仲雍文身断发以后,把中原地带的农耕技术、青铜器应用技术带到吴地。从此,吴文化在民族文化融合和催化作用下迅速发展,吴国已由一被人鄙视的僻陋之邦一跃成为使中原诸侯慑服的强盛之国。

  南人驾舟:吴文化是水的文化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进入吴文化村落,在这里,我玩味着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话——北人乘马,南人驾船;我又玩味着当今吴文化腹地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我悟出了水是吴文化的核心,吴文化是水的文化。吴地荆蛮民族的图腾是龙,龙是水族的首领。吴国水网密布,于是有了治水的文化,大禹治水在吴,伍子胥开胥溪在吴,范蠡开蠡河在吴,夫差开邗江在吴,孙权、李纲、范仲淹……吴地治水的故事数不胜数。

   吴国“不可一日废舟楫”,于是有了船文化。春秋时期,伍子胥已设立了大型船场,造出了风力和人力驾驭的主力三翼舰、小型冲锋舰、指挥旗舰。三国时代,孙权的水师所向披靡,成为赤壁之战破曹的主力。藉着造船业的进步,航海出使活动也在孙权时代开始了。辽东、台湾、东南亚各地的海路都从吴地长江口出发。由此派生出的漕运官船、渔船、画舫小船,活跃在水乡泽国,穿梭在街镇城乡。吴地是中国造船业的摇篮,到近代,著名的江南制造局造出了我国第一批机动船,它的所在地是吴方言区域的上海,它的设计者是吴地无锡人徐寿。

   在水的怀抱里,桥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地桥多,到唐代,仅苏州一城就筑桥三百多座,有“画桥三百映江城”之誉。吴地的桥,在风格上显示了吴文化纤巧细腻的特点:一线汀步简洁大方,九曲小桥临波弄姿,宝带一脉如龙锁水,起伏石拱虹跨清流……吴地的桥文化,完全可以向全世界夸耀。

   在吴山越水之间,那水村山廓,菱藕荷塘、苇叶柳絮又向你述说着水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吴地人藉水为生,断发以利于入水求鱼,文身以水中蛟龙自许,信仰的魔力来自生活实践。水,维系着吴地各部落的关系;水,处处幅射着吴文化的光华。

  稻麦蚕桑:勾吴故国富庶的写照

   当孙权崛起江东,统略吴地的时候,大规模的屯田绵延几千里,使得吴国“四野珍奇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当西晋末北方发生“永嘉之乱”的时候,北人大举南迁,垦植着地广人稀的江南,使阡陌如绣成为江南特色。原名“海虞”的地方,竟出现了常年丰熟的景象,从而改名为常熟。太湖地区经过三国至五代的长期开发,平原悉被开垦利用,稻麦两熟制的耕作方式也在吴地普遍推广,江南由此获得了鱼米之乡的美称。到宋代,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明清时代则有“衣被天下”之誉。

   “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唐以后历代征收的税赋,很大程度仰仗着吴地。

  一脉清流:吴侬软语和锦绣文章

   假如在北方,两个人吵架,一方也许会说:“他妈的,我揍你!”这句话搬到吴地方言中,就变成彬彬有理的说白:“朋友阿要我请吃两记耳光?”要打人还称人为朋友,还采用礼貌的“请”字,还要征求对方意见,化激愤为一笑,趣味盎然,这就是珠圆玉润的吴地方言。在这方言基础上诞生了轻灵清丽的吴地语言艺术——吴歌和评弹;熏陶影响了吴地风格的园林、书画、戏剧等综合艺术。

   吴文化中更有一脉轻灵清丽的泉流,那就是吴地的庭园了,庭园是写在地上的文章。吴地多私家园林,苏州自不必说,附近的周庄、同里、南翔、昆山、常熟、无锡,无不是庭园毗连。造得起园的,大抵是官宦书香,他们在方方正正的城市里遵循着方方正正的制度,于是不免造起曲曲折折的庭园,在压抑中透一口气。

   吴文化公园,以江南发展的历史为经,以吴语分布地区为纬,织成一幅集旅游,教育,学术研究为一体的,锦绣江南的历史画卷。吴文化公园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过古稀创办者高燮初先生,也以“文化愚公”的美誉为世界文化界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说“死话”
在无锡方言里,“说死话”,并非指说“死”的话题,而是指闲聊,说笑话,寻寻开心。死,虽则是人生的终点,人人逃脱不了的关口,但“死”终归不吉利,这话题也太深重。偏偏在充满幽默感的无锡人嘴里,“说死话”颇受人欢迎。闲来无事,不妨就死说几句“死话”,发发松。死,人人忌讳,因此,聪明的无锡人造出了很多“隐语”,绕着圈子来表示这个意思。“三长两短”是最婉转的说法。“三长两短”,其实就是指意外的事故,指有生命危险。“三长两短”是空棺材的隐语。棺材上下、前后、左右由6块板组合起来。去掉盖,便是“三长两短”。“翘辫子”是咒语,骂人(有时正是夫妻间亲昵的称呼呢!)。清代,男人脑袋后面都拖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犯了死罪,临刑先将辫子拉起固定在铁圈上,使犯人的头颈无法伸缩。“翘辫子”,用到骂人身上,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九九八十一,老太婆吃百叶”。“九九八十一”是乘法口诀的尽头了,暗指人生路上也走到了尽头。百页...
· 吴文化—吴语趣谈—吴语食趣
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有些有趣的事可说。一是吴语有古、今吴语之分。古吴语指自太伯奔吴后最早地域的吴语。这里包括第一站镇江东的大港及今句容长江边的宝华山一带(有出土文物印证),以及由镇江东东至无锡,南至安徽当涂、江苏溧阳、宜兴等地形成的一片地域;今吴语则指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杭州、上海、苏州、镇江、芜湖等地的扩大了范围的吴语(最远可以西至安徽铜陵、江西上饶)。二是今天的吴语区为何西界为江苏丹阳,安徽铜陵、芜湖,江苏南京、镇江为什么基本上不说吴语了呢?这跟上述说法是否矛盾?不矛盾,今天的吴语区在范围上确实有变化,其原因是东晋时五胡乱华,北方人士纷纷南下投奔东晋皇帝,过江第一站便是镇江,所以先使镇江话北化,而在南京方面,尽管开始时宰相王导为了拉拢当地人士,也曾学说吴语,但由于整个朝廷处于强大的北方话氛围中,所以最终还是吴人向北人靠拢,学北方话,不仅镇江南京如此,也改造了安徽芜湖、铜陵...
· 吴文化—文化行旅—“市井美味”说苏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无锡锡剧名家梅兰珍在无锡举办“梅兰珍艺术生涯五十年”演唱会。在这个演唱会上,梅老师先后演唱了近十个剧(曲)种的唱段,除本行货锡剧外,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沪剧、黄梅戏、评弹,还有苏剧。其中苏剧唱了三段,仅次于锡剧,引起了会场里的阵阵喝彩。梅兰珍以嗓音甜润婉转享誉江南菊坛,她的锡剧“梅腔”曾被周总理誉为“一曲动人”,是锡剧流派中的经典,殊不知她所演唱的“梅腔”苏剧竟也是那么委婉动人,并且因为苏剧曲调比之锡剧曲调更柔美细腻三分,又咬的标准苏白,无怪乎会后许多人都惊叹:“想不到苏剧是那么的好听啊!”久违了,苏剧!无锡是锡剧的故乡,无锡人很沾沾自喜于锡剧一度位列华东三大剧种(还有越剧和黄梅戏)之首,对别的剧种有“本店清真,外菜莫入”的排斥,此所以八十年代初,沪剧团解体,九十年代初,越剧团散伙,当然,不尽然是排异,还有剧团合理布局调整的问题。对沪剧越剧尚且如此,休说是苏剧了,无...
· 吴文化—吴语趣谈—易说难写的无锡话
好多无锡方言说起来便当,写起来麻烦,如下列俗语,都出自一位识字不多的农村老太之口:牵丝攀藤、鉴貌辨色、勒煞吊死、脱头落辔、敲钉钻脚……说得出、写不出的,还有:榔木康邑人文学家杨绛女士在散文中用了“榔木康”一词,生动、形象:身坯特大的人行动不便,同样,长大笨重之物使用不便。氵普食物煮沸,汤汁溢出。无锡人说到烧粥,不小心外溢,就是这个“氵普”字。暴腌头指刚腌制的食物。翁仲清乾隆指着阮翁仲(秦时猛将)的石像询一翰林,此是何人?翰林误答“仲翁”,为此而被降职为通判。乾隆圣旨写道:“翁仲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工。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入朝房作判通。”后指好事被搞坏,有苦难言,叫做“翁仲”(邑人方言“瓮葱”)。书踱头书呆子读书时慢慢地踱来踱去,故称。同:书铎头、书毒头、书独头。促狭作弄(弄松)之意,台湾女作家林海音谈豆腐时,提到成都麻婆“美丽出众,偏是老天促狭,在她脸上洒下一些白麻子,但仍不减她的美貌。...
· 吴文化—吴语趣谈—搭浆
“搭浆”这个词语在苏锡常地区流行很广,意思是办事马虎潦草,敷衍了事,搪塞应付。这源于一个轶事。明末武进籍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窈窕多姿,能歌善舞。一天,著名诗人吴梅村从太仓来看望好友、知县杨永言。杨知县是进士出身,在诗坛颇负盛名,又酷爱昆曲,故特邀陈圆圆来唱堂会,盛情款待吴梅村。吴高兴非凡,即兴点唱盛极一时的、由梁辰雨写的《浣纱记》。陈圆圆出演西施,由于事前不知道会点这出戏,仓促之间,缺少服饰。她急中生智,用棉筋纸裁制,搭上浆糊,稍加点染,很快便制成了一套轻盈漂亮的西施装。戏演得极为成功,看得吴梅村不住点头,赞不绝口,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圆圆姑娘真是甲天下之声,甲天下之色,唱得圆润,看得圆满,真不愧乎圆圆也!”谁知陈圆圆演出时一直提心吊胆,唯恐有所闪失,弄破了假衣当场出丑,急得汗流浃背,汗水早已浸透了假衣,里外粘搭住了,总算把这出戏敷衍过去。客人告辞后,杨知县到后台才知事实真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