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文化行旅—宜兴紫砂南国飘香
吴文化—文化行旅—宜兴紫砂南国飘香,应广东省博物馆邀请,中国紫砂博物馆及宜兴方圆紫砂艺术有限公司总工艺师鲍志强个
应广东省博物馆邀请,中国紫砂博物馆及宜兴方圆紫砂艺术有限公司总工艺师鲍志强个人作品展11月8日起在羊城广州揭幕。广东省有关方面领导及收藏界人 士、宜兴陶艺界代表等各界人士2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牞宜兴市政府庄建明副市长在开幕式上致词。
15岁涉足紫砂艺苑的鲍志强师从吴云根、任淦庭等名家,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他还多次赴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
作为当代优秀的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从造型到装饰,完整而优美地诠释了我们民族对明朗、简洁、优雅的理解和心态,显现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古朴而不失新 意,充分表达了超然物外的艺术神韵和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
此次展览将先后在广州市、东莞市等地巡回展出。原广东省委书记胡南生、中国美协副主席兼广东省美协主席林墉等参观了展览并题词祝贺。宜兴方圆紫砂艺术有 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华在广州表示,南粤大地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区域,是宣传宜兴紫砂的重要阵地,在此之后,宜兴将组织更多的优秀陶艺家到南方举办紫砂艺术品展示
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宜兴古桥对联
宜兴保存古代对联最多的地方,在古石桥上。宜兴古桥对联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历史的见证。古桥对联用整块条石刻制,阳文凸现,镶嵌在桥洞两侧,路上行人、来往航船都能看到。这起到了很好的文化装饰作用,提高了桥的艺术品位和历史价值。有对联的古桥一般有两副或两副以上的桥联。对联内容围绕桥的特点撰写,如桥的地理位置、历史人物、风物掌故等。对联对仗工整、文辞优美、朗朗上口。桥联的作者一般是地方上的饱学之士,或乡贤名宦。但遗憾的是,宜兴的桥联几乎都没有直接留下作者的姓名。现在,在古石桥上还能看到许多桥联,而有些则散见于有关的书籍资料的记载中。宜兴城中心的“长桥”,始建于东汉,横跨长桥河上,又称蛟桥,清光绪十九年“重建蛟桥”时原有对联两副。朝东一侧:平步青云,对南郭铜峰,千秋巩固;重看明月,印东流碄水,万派朝宗。上联写从平地缓步走上蛟桥,如登青云,遥望南山铜峰,祝愿蛟桥像山峰一样牢固永存。下联“重看明月...
· 吴文化—文化行旅—闻香品紫砂
星期天,应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之邀,赴宜兴丁山观赏品玩紫砂艺术。丁山是我国著名陶都,据史载,这里的紫砂生产始于北宋,至今已历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这里名家辈出,传承有序,造就出了丰富多彩、璀璨多姿的陶瓷工业与紫砂艺术。俊棠先生陪同我们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的工作室长乐陶庄去参观。秀棠大师虽年近古稀,但精神很好,一派艺术家气质,他正带领弟子们创作宽约20米、高近2米的大型紫砂壁画。在他的作品陈列室,一件件高雅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令我们大开眼界。那一把把造型优美、格调高雅的紫砂茶壶,融泥、色、形、章、款、画、书法、篆刻、雕塑于一体,分明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壶,而成了高档艺术品;他创作的紫砂人物等工艺品,创意新颖独特,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令人称绝。如“前情后趣”,塑造一人物一手拿食物在身前逗一松鼠玩,而将一瓢食物藏于身后;谁知身后还有一松鼠,乘机大啖其食,那人却浑然不知,在轻松的...
· 吴文化—文化行旅—山水长卷文学宜兴
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历时18个月,寒来暑往,穿越时空,跨洋越海,寻珍访宝。这是一部深深寄托了每个宜兴人情怀的梦想之作、宏大之作,那些曾经散落于文史长河中的颗颗明珠,终于串成了一部煌煌七十万言的璀璨文集。这就是作家徐风主编的《名人笔下的宜兴贰?/p>自古以来,宜兴便是洞天福地、山明水秀的东南形胜之地,也是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才贤俊杰;五湖四海的文化名人更是流连于此,以饱满激情的笔墨,写下了灿烂的不朽篇章。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艺术流失于民间,或尘封、湮没于故纸堆中,只留下一声声若隐若现的空谷足音,让人们面对历史的长空时常升起一缕缕怅惘。而现在,《名人笔下的宜兴》就这样像山水长卷一般徐徐地、徐徐地展开了,犹如展开一条文学的长河。模糊的记忆不再模糊,遥远的岁月不再遥远,那流淌在人文宜兴的长河中的一枚枚绿叶,分明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自由韵律。这...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