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文化行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
在清末民初无锡的学者当中,刘继增(1843-1905年,号石香,又称寄沤)是很了不起的一位。他是纯粹的学人。刘继增非但精通经史,对子集两部也广有涉猎。虽然声名不彰,但终归不会被历史遗忘。
刘继增从青年时期就好学不辍,太平军攻占无锡时,他奉母避居乡间。尽管生活动荡和贫苦,可只要见到书籍他就兴致盎然。据《寄沤日记补》记载:“见市上旧书露积于地,如岗如阜,问其值,按斤称之,若卖菜然,然鲜有过问者。检视皆佳本,惟倒乱不全。余饭后无事,每蹭其旁整理之,得完善者若干,爱不忍释,以钱十千购之。”晚年他在《寄沤书巢记》中自道:“刘子好读书,家贫不能具购,致有与昵者辄借读之,读已即还,还而复借。此出彼入,所居室卷轴杂沓,往往客至不能相周旋。”(《寄沤文钞卷二》)其实他并不仅仅反复借书,还花了极大的工夫抄书。嵇璜之孙嵇文辅曾作诗描写刘继增:“平生杜俗缘,知己惟文字。赏奇与析疑,逸兴兼幽致……葆性守乃真,高翔避其饵。”(《寄沤诗钞卷一》)可以作为对刘继增一生的写照。
刘继增的遗稿大都散佚,刊印的几种著作或是乡邦史料或是由县立图书馆作为“锡山先哲丛刊”出版的诗文集,因此流传不广。可能惟有《南唐二主词笺》最受外界注意。
关于南唐二主的词,中主李璟向无专集传世,后主李煜原有诗文集十卷,后失传。李璟李煜的合集最早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南唐二主词》一卷,而流传最早的刻本是万历年间吕远墨华斋本,收录李璟四首和李煜词三十四首。刘继增发现明清几种版本的二主词字句颇有出入,且此书流传不广,因此他将墨华斋本、汲古阁旧抄本和康熙无锡侯氏亦园本等善本对勘,并举各种版本在文字上的异同,从各类诗话和笔记中钩沉相关资料写成笺注,汇聚千年以来文人雅士的心得逸闻,将南唐二主词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虞美人》中“雕栏玉砌”一句,墨华斋本作“依然在”,而刘继增校笺:“旧抄本做‘应犹',《花庵词选》、《草堂诗余》并同。”这就为二主词的读者保存了第一手资料,留下了对比的余地。词后笺注广泛引用了《后山诗话》等诗话的学术成果,如引证秦观的名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实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发而来,使读者在阅读南唐二主词的同时,更能触类旁通,与慧心文胆相照,收一般阅读难得之妙。
据刘继增的自序,《南唐二主词笺》完成于“光绪庚寅中秋”,即光绪十六(1890)年。常见的版本却是民国七年十月无锡公立图书馆校印的排印本,文史学家徐彦宽在尾记中说道:“石香先生此笺……雕版早就,迟未印行,旋归道山。友人某先生遽取版去,荏苒垂数年卒,亦未果印。某先生今下世,版且不可究诘矣。哲嗣书勋先生因检旧藏当日红印样本重付铸铅排印。”则此书光绪十六年为刻印本,只有少数红印样本可能留存于世。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名著词典》的“南唐二主词”词条中说“光绪十六年有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排印本”,显然是将这两种版本弄混了,光绪十六年连无锡公立图书馆都未成立,哪来那个由图书馆校印的排印本呢?
在刘继增完成《南唐二主词笺》十余年后,王国维校补本《南唐二主词》在“晨风阁丛书”版。再后来,才有了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和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